Shein是亞馬遜服飾大賣家子不語最重要的可比公司。

文 | 王雨佳  編輯 | 喬芊

來源:36氪

傳說中估值超過千億美元的Shein的IPO撲朔迷離之時,Shein的中國同行卻在資本市場捷足先登,三次申請上市的跨境電商子不語終於圓夢港交所

11月11日,在國內電商大促“雙11”最後一天,亞馬遜服飾大賣家子不語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7.86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報8.36港元/股,盤中一度跌逾18%;最終報收8.29港元,總市值41.45億元。

近三年來,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各個市場電商滲透率的提升,中國的跨境B2C電商行業也踩在時代變化的風口之上。特別是國內電商已經卷成紅海,很多企業嚮往出海以尋求增量,新進的玩家是拼多多的Temu。

所有玩家中,Shein連續多年100%的GMV增速,2021年超過200億美元的GMV,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製造、中國服飾產業集羣,供應鏈的能量,對全球市場的形成降維打擊。Shein多項指標超越了老牌歐美快時尚品牌zara、HM等:比競爭對手一年上線更多的新款,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價格。

再看深耕此間多年的老玩家子不語,賽維時代,都可算亞馬遜中國鞋服賣家中的翹楚。在當下時間點,這些玩家都在衝刺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以期更上一層樓。

目前,國內已有11家跨境電商上市公司。跟子不語同屬跨境出口賣家型的共8家。以截止11月11日下午15:30分市值來看,子不語排名第四位,另有包括賽維時代、敦煌網等跨境電商企業均已提交IPO申請。

子不語招股書顯示,年營收在20~30億元規模,相比2021年Shein的GMV 200億美元還有不小的差距。疫情下中國跨境電商行業,也沒有外界想象的那般遍地黃金,讓中國玩家們輕輕鬆鬆就降維打擊。

目前,子不語40億港元水平的市值,遠遠低於Shein的千億美元估值。子不語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下一個Shein會出現嗎?

子不語從0到1,喫到哪些紅利?

優秀的消費品公司崛起和估值後續的潛力無非圍繞這三個概念,前兩個是時代和行業的紅利,後一個同時考驗公司和內功:行業規模和滲透率提升,市佔率、行業集中度提升,價格提升。

目前看來,子不語穩穩喫到了行業規模擴大和滲透率提升的紅利,營收和利潤都在增長通道。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近年來,中國的跨境出口B2C電商市場規穩步擴大中。按GMV計,2017年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市場的整體市場規模約爲9245億人民幣,到2021年達到了27384億人民幣,其中74.5%來自平臺賣家,25.5%來自自營網站。

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中,服飾和鞋履品類增長亮眼,GMV在大盤的佔比由2017年的17.4%穩步增長至2021年的27.4%,成爲2021年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市場的最大組成部分。

中國服飾鞋履產業擁有多個產業集羣,從設計,到面料,再到紐扣到拉鍊,再到成衣生產。Shein和衆多跨境服飾品牌的成功,已經證明了中國品牌供應鏈的有能力超越歐美品牌。

這也證明了子不語2014年轉換賽道的戰略眼光:子不語創始人華丙如生於1987年,2011年踩到電商渠道紅利在淘寶開店。到了2014年,淘系電商持續發力提升客單價,淘系電商營銷費用水漲船高,華丙如就開始做跨境電商,上線亞馬遜網店。

2021年,子不語集團在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鞋服市場的所有亞馬遜平臺賣家中排名第二。這也被業內視爲,子不語得以成功IPO的重要故事。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子不語分別實現營收14.29億元、18.98億元、23.47億元,2020年、2021年營收增長分別爲32.8%和23.6%,和跨境電商行業大盤增長同頻。以目前數據預計,子不語預計2022年營收會穩定在30億元以上。

渠道依賴症背後

子不語受到質疑的點,主要是“亞馬遜依賴”:如同當年的淘品牌依賴淘系電商,一個品牌依賴單一渠道無法離開,後續增長潛能自然會打問號。而渠道依賴只是表象,本質依然在供應鏈和產品本身。

招股書顯示,子不語收入來源按銷售渠道劃分,主要分爲第三方電商平臺和自營網站(以及其他)。2019年,2022上半年,來自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收入分別佔比91.9%、79.3%、87.4%及94.0%。截止2022上半年,來自亞馬遜平臺的收入佔總收入的90.6%,來自Wish平臺的佔比1.7%。

2014年,子不語在亞馬遜開出第一家店,到如今已經有392家店鋪,亞馬遜的收入一路攀升,而自營門店營收比例,則從2020年的19.1%,一路下滑至2022年上半年的5.8%。

在區域方面,子不語也嚴重依賴北美。截止2022上半年,子不語在北美洲的收入佔總收入的95.5%,其中美國佔據95%;來自歐洲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6%;而來自亞洲的僅有0.3%。公司目前主要陣地是歐美市場,美國是重中之重。

在美國電商市場上,75%的消費者直接選擇亞馬遜平臺進行購物。而亞馬遜就是美國最大的服裝零售商,市場份額佔據近50%。子不語的主要陣地選擇亞馬遜,而非如Shein那樣做自營獨立站就可以理解了:第三方平臺市場“水大魚大”,亞馬遜有穩定的平臺流量,物流履約有保障。跨境品牌入駐亞馬遜,前期模式輕、起量快。

“一個品牌的產品、渠道及區域,集中度如此之高,單一渠道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會成爲上市公司業績的地雷。”一位跨境電商從業者對36氪未來消費提到的“問題”,最嚴重的,就是2021年9月亞馬遜封號潮,涉及約1000家企業,5萬多個賬號,預估損失超過千億元,其中電商賬戶被凍結金額從數千萬美元至數億美元不等,其中有約600箇中國品牌的銷售權限被關閉。

子不語也試圖開拓其他渠道。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子不語在有“美版拼多多”之稱的跨境平臺Wish發展良好。但Wish後續出現賣家造假,一度大量封號,子不語最終選擇撤回亞馬遜。

在獨立站方面,子不語也正在收縮,將營銷投入放回亞馬遜。

子不語的營銷費用是一直在增長:子不語2019-2022上半年分別爲9.98 億、13.78 億、17.66億、9.69億元,毛利率69.8%、72.6%、75.2%及75.0%。純利率近三年半卻僅有5.7%、6.0%、8.5% 及4.8%。

“2020年疫情紅利,太多新玩家進來,流量成本暴漲,在谷歌等等主流獲客渠道,2021年的獲客成本是2015年時候的2倍以上。連Zaful這樣早起勢的獨立站都要入駐平臺來精準獲客了。亞馬遜投流的ROI,高於谷歌和Facebook,流量更精準。”一位獨立站從業者對36氪未來消費說。

對於服飾企業增加營銷投入,業內人士猜測還有一個原因,是銷售依賴拉新而非復購。“跨境電商的GMV到30億是個檻,前期還可以靠投放拉新增長,但是30億這個規模上,如果復購率很低,投放廣告拉新帶來的客戶,和再也不會購買的流失客戶就差不多了。太多早期的中國公司卡在這裏。”上述獨立站從業者說。

2021年,獨立站Shein傳出的消息是營收利潤保持增長,甚至減少買流量拉新的投放,因爲其90天覆購率達到60%,復購就撐起了營收增長。

子不語比Shein差在哪?

外界以爲,中國電商在國內紅海市場練就的一身工夫,學着Shein去海外降維打擊豈非輕而易舉?可現實並不如想象的美好。

Shein是子不語最強的可比公司,也是當下最重要的估值模板。同爲跨境電商,子不語身處佔北美市場50%以上市場份額的亞馬遜,Shein是獨立發展,可是子不語和Shein的業績、運營能力都有不小差距,估值有百倍差異是理所應當的。

子不語2021年營收僅23.47億人民幣。Shein的投資人方面流傳的信息,其2021年GMV在200億美元以上,盈利15億美元。

子不語和Shein的差距,從子不語招股書中的各項運營數據中,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同樣是“小單快反”,兩者供應鏈實力高下立現。

子不語的產品主要以服飾和鞋履爲主。2019、2020、2021、2022H1,服飾營收佔比爲,80.3%、70.5%、78.2%、79.6%。服飾是營收的最大支撐。

子不語的業務流程包括商品企劃、設計、供應鏈管理、銷售及營銷、交付以及售後服務,所有產品均由第三方OEM供應商生產。子不語的一款新產品從打樣到推出,最快需要7天,最短15內交付給客戶。

從設計到生產的速度來看,子不語和Shein,賽維時代、跨境通旗下的獨立站品牌Zaful這些中國跨境電商,差距並不大。

但是,真正檢驗服飾品牌供應鏈質量的是存貨週轉天數、退貨率,子不語和Shein就雲泥之別。

從2019年到2021年,子不語存貨同比增速遠高於營收增速:存貨餘額分別爲1.78億元、2.56億元和6.64億元。2020年同比增長43.8%,到2021年,同比增長159.4%。然而同期營收增長爲32.8%和23.6%。

從2019年到2021年,子不語存貨餘額佔各期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爲41.75%、42.69%、69.58%。子不語的存貨主要是製成品,該比例在三年裏逐年攀升。

從2019年到2021年,子不語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爲175天、177天和304天。這個數字遠遠高於Shein的30天,以2021年數據看,也遠遠高於賽維時代招股書中披露的154天。

對此,子不語解釋道,這是公司更專注於透過亞馬遜銷售及增加FBA(亞馬遜物流)模式下亞馬遜海外倉庫中製成品的庫存。據36氪未來消費記者瞭解,亞馬遜強調用戶體驗而打造高履約時效性,反而造成了子不語的高庫存。

亞馬遜賣家通常有兩種物流運輸方式,第一種是亞馬遜FBA,也是子不語更多采用的模式,需要提前將生產好的商品發往指定的倉庫,用戶下單後,由平臺進行本地配送。這樣的履約時效快於Shein。

亞馬遜平臺爲了留住用戶,對履約時效要求極高,這會對品牌商設計、選品提出極高要求。

如果商品爆單需要及時補貨,缺貨會造成復購下降、用戶流失;一件商品過時滯銷,庫存積壓,也會影響其他單品的生產。品牌商“少量多款”的能力就尤爲重要。

以2022年最新數據,子不語的“小單快反”,一年推出新款在2萬款以下,首次下單數量在數十件到1000件不等。而Shein在2021年就上了30萬新款,下單量基本維持在200件,甚至100件起訂,爆款率超過50%,退貨率低於10%。

相形之下,在2020、2021、2022年上半年,子不語退貨率分別爲17.1%、19.8%、25.5%,四單購買中就會有一單退貨,這必然造成庫存高企。子不語庫存週轉天數和國內傳統服飾企業無異,對比zara、優衣庫、HM等歐美快時尚品牌也沒有優勢。

從2019到2021年,子不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8196.2萬元、1.14億元和-2.07億元。對於2021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的大幅下滑,子不語解釋稱:主要是“由於我們使用更多現金採購存貨”。

2022年上半年,子不語營收12.78億元,同比增長16.06%,對比2020年、2021年營收增長爲32.8%和23.6%。其營收增速明顯下滑;利潤僅6130萬元,同比下降46.3%,近乎腰斬。

對此,子不語以歐美市場的通貨膨脹、消費大盤疲軟作爲解釋。在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等一系列影響之下,歐美消費市場的疲軟是全行業共有的。子不語將營收利潤表現不佳歸因於此,等於承認,子不語是喫到了歐美市場規模增長紅利而發家,也會隨着歐美市場疲軟而一蹶不振,在一衆靠天喫飯的服飾品牌裏,泯然衆人。

經歷了2014年到2019年的穩健增長和2020年的高速增長期,2021年歐美消費市場的疲軟和冷清,有如跨境電商全行業前期暴漲的潮水褪去。在一衆中國玩家中,Shein靠着供應鏈優勢穿越了週期,逆勢增長。而子不語、賽維時代、Zaful等企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營收、利潤增速放緩。

如何應對紅利退潮之後市場的冷卻?打鐵還需自身硬,供應鏈的持續打磨,恐怕纔是子不語等跨境電商企業走出困局的鑰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