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線Insight 周逸斐

正值羽絨服消費旺季,波司登卻顯得不那麼太平。

近日,波司登的千元羽絨服上了熱搜。因一位用戶在“雙十一”大促期間,在波司登的淘寶旗艦店領券購買後的實際價格,僅比9月券後便宜了0.28元,被疑存在“先漲價後降價”的行爲,波司登爲此遭常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現場調查。

最新的進展是,11月11日,常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了通報“未發現于波司登官方旗艦店銷售貨號爲 B00145252F的羽絨服存在‘先漲價後再降價’的行爲欺騙消費者”。

儘管調查結果宣佈波司登未違反市場規則,但因這一出“0.28元差價”鬧劇,波司登口碑已經在不少用戶心中大打折扣。並且,波司登在電商平臺上也有不少“保價不賠付”的事情。

而在今年冬天來臨之際,有着“羽絨服界愛馬仕”之稱的加拿大鵝,卻也在一年中本該最熱鬧的時刻遭遇滑鐵盧。

加拿大鵝發佈的2023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0月2日,加拿大鵝在加拿大本地、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的營收都保持了兩位數以上增長。中國所在的亞太地區卻反向下降,第二季度營收5640萬加元(摺合人民幣3.02億元),同比下降4.2%。這是2023財年以來,加拿大鵝在亞太地區的業績連續兩個季度下滑。

這幾年,波司登“眼饞”加拿大鵝已久,它朝着中高端定位走去,不斷漲價,試圖搶佔國產高端羽絨服的空白地帶,大有取“鵝”代之的架勢。

但國產羽絨服品牌的高端化、奢侈品化之路並不好走。

作爲率先衝擊高端市場的國產品牌,波司登推出了售價3000元至7000元價格段的產品,但波司登天貓旗艦店顯示,超過5000元的羽絨服,月銷量均未破百,大多僅有個位數。單價萬元以上羽絨服大多數是0成交。

而被波司登視爲標的的加拿大鵝,單價過5000元甚至過萬、月銷量破百的單品,在其天貓旗艦店並不罕見。

一向以性價比著稱的國產品牌羽絨服要走高端化,光靠提價和明星代言是很難改變的。

走向高端市場的另一面是波司登質量問題頻發、空有高端產品卻沒有爆款,波司登似乎還未讀懂高端羽絨服品牌的底層邏輯,還得繼續努力。

自加拿大鵝入華,波司登與其的時空交集就開始了。

2017年,波司登重塑羽絨服主賽道,開始關閉低效門店,門店數量由巔峯時期的14000餘家驟降到5070家,連在倫敦耗資3.5億元建立的英國旗艦店也低調關閉。波司登此前的國際化、四季化、多品牌化三大戰略正式流產。

同樣在這一年,加拿大鵝因馬雲在烏鎮大會上身着墨綠色羽絨服,開始走俏,這個被稱爲“羽絨服界的愛馬仕”,成功激發了中國消費者對羽絨服價格和品類的想象力,也讓當時身陷漩渦的波司登看到轉型“高端化”的自救希望。

一年後,加拿大鵝開始高調進入中國市場,波司登也從庫存危機泥濘中掙脫出來,開始轉向中高端市場。

但進軍中國市場的加拿大鵝並沒有走紅多久,很快因爲羽絨以次充好、不公平售後等服務條例,親手毀掉了自己在中國的好人緣。

11月2日,加拿大鵝發佈的2023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0月2日,加拿大鵝淨利潤只有330萬加元(摺合人民幣1768萬元),只達到了去年同期的990萬加元的1/3成績。

並且第二財季中,原本是加拿大鵝營收規模最大的市場亞太地區,反倒成了加拿大鵝唯一出現營收下滑的區域。

但就在競爭對手市場失利的天然利好下,波司登似乎也未能搶到送上門的“蛋糕”。從種種數據和市場反應來看,波司登的“高端化戰略”並不順暢。

連線Insight發現,目前波司登天貓旗艦店,售價在1000元左右的羽絨服很受消費者歡迎,比如銷量最高的就是一款實付價格爲844元的單品,月銷量達到1萬+。

但波司登5000元—10000元的高端系列,月銷量多半隻有兩位數。價位上萬的羽絨服,月銷量最高也僅有7件,大半是0件或1件。

而在同一電商平臺上,加拿大鵝官方旗艦店內,羽絨服銷量最佳的是一款售價爲4500元的男士馬甲,月銷400+,銷量第二、第三的單品均是售價過萬元的羽絨服,月銷均破百。並且在羽絨服類目中,收藏第一名的單品售價12500元。

兩者對比後能明顯發現,同樣的市場定位和營銷方式,中國用戶對波司登和加拿大鵝的可接受價格段截然相反,甚至波司登至今尚未打穩用戶心中的高端化形象。

雙十一期間只降價了0.28元的一款904.6元波司登羽絨服(實付價),便被不少用戶譴責“下頭”,便是最真實的證明。

或許波司登也早已知曉自己真實的市場定位。據中新經緯報道,北京市場的波司登店內有現貨的高價位羽絨服吊牌價一般不超過3000元,凡5000元以上款式,就需要從別的門店調貨了。

東北證券財報數據也顯示,波司登的零售網點中,有72%的網點位於三線及以下的城市。這意味着,波司登的核心市場仍來自下沉市場。

高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過硬的產品品質和品牌溢價能力,纔會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腰包買單。波司登的高端夢,距離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0多年前的1976年,波司登的前身還是一個村辦縫紉組,只有8臺縫紉機和11位農民。而今,其價格已經和加拿大鵝對方比肩了。

近年來,“漲價”成爲波司登的主旋律。財報數據顯示,2022財年,波司登品牌羽絨服在線銷售收入中,單價超過人民幣1800元的銷售收入佔比達到46.9%。可以對比的是,2019財年這一佔比僅14%。

如今,波司登主品牌已經形成了價格梯隊:輕薄羽絨服定價在1000-1500元,高端戶外系列2500-4000元、極寒系列2000-4000元、登峯系列11000-14000元,完成了從1000元到14000元的全價格段覆蓋。

很明顯,波司登對產品的銷售結構進行了調整,儘量減少低價產品銷售,向中高端方向發展。

不過,在不少年輕人眼中,高溢價背後需要足夠的品牌力、專業性作爲支撐,而波司登只是通過年輕化運營和品牌營銷,把價格提檔到一線品牌而已,單單價格的提升談不上高端化。

因此從銷量來看,目前能被消費者認可的波司登高端羽絨服,價格帶最高也只能上探到兩、三千,4000元以上則幾乎無人問津。甚至不少網友公開吐槽,對比上萬元的波司登羽絨服,寧可選擇加拿大鵝。

這幾年,波司登的價格確實在飛漲,這也與其成本提高有關。

從往年財報可以看出,爲了打造自身的高端化定位,波司登在廣告宣傳、設計上沒少下功夫,這就導致了波司登價格飛漲。

近幾年,波司登陸續登陸紐約時裝週、米蘭時裝週、倫敦時裝週,還與美國、意大利、法國三大國際設計師發佈聯名系列,兩度合作愛馬仕前設計總監Jean Paul Gaultier發佈新系列。同時,還與肖戰、易烊千璽等一線明星合作,通過他們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於是,一系列年輕潮流化設計的背後是財報上醒目的大筆投入設計費用。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1/2022財年,波司登銷售相關的支出達到61.7億元,同比增長28.38%,佔總營收佔比約38.05%。

想賣出更高的價格,必須要有能夠支撐起高價的品質。但在創新和研發投入上,波司登卻顯得有些“拿不出手”。

近幾年,波司登一直未在財報披露公司的研發費用及更具體的投入比例,其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兩欄僅用“集團一貫注重產品創新,將科研技術創新納入供應鏈重要核心戰略,並持續加重投入”“整體而言,本集團以不同場景進行新產品開發”等文字語言概括。反觀其他服裝品牌如安踏李寧,均會在自家財報公佈具體數字和比例。

研發投入的含糊其辭,反映到產品層面,則變成了一系列質量問題。與高端品牌應該給用戶建立的高級信任感,背道而馳。

今年臨近3 15時,波司登因“後背不充絨”的質量問題被罵上了熱搜。同時,有關波司登的投訴也不在少數。黑貓投訴平臺上,已有1000多條該品牌的投訴信息,“產品質量”“過度營銷”等問題,成爲消費者不滿波司登的常見理由。

提價後的波司登,也因此遲遲沒有爆款。

服飾行業的爆款效應可將爆款週期延長,從而轉化爲經典,成爲品牌價值生命力的延續。波司登雖然將“國內羽絨服初代網紅”加拿大鵝作爲爆款參照,但卻一直未在國內市場擁有自己的爆款。

名流帶紅了加拿大鵝,2018年劉昊然帶火了中戲校服,2020年疫情後因rapper和時尚KOL私服,The North Face北面成爲男大學生必備過冬神器。從這些爆款的流行原因來看,明星、名人的私服穿搭對年輕人購買意願影響較大,服裝背後的社交、價值認同等產品附加屬性,是讓年輕消費者追捧品牌的重要原因。

波司登雖有明星代言,但明星私服和明星推薦是兩回事,至今其仍缺乏一個人盡皆知的真正“爆款”。

當然,波司登連年漲價和原料價格走勢也沒太大關係,更多的是一種迎合高端市場定位的策略。2018年-2022年,鴨絨、鵝絨價格經歷了先漲後跌、再復漲的過程,而波司登羽絨服價格一直在漲,如今更是開出“萬元”報價。

在競爭激烈的羽絨服市場講高端故事,只靠漲價是走不下去的。否則做再多的營銷,也難令人信服。

節節攀升的毛利率,卻沒能讓波司登成爲資本市場的寵兒。

一年前的2021年11月,波司登股價最高時達到6.25港元/股,市值還能達到680億港元。到了今年11月,股價已經跌至3.68港元/股,市值約下滑1/3,至407億港元。

不僅如此,波司登的大股東也不再堅定持有手中股票。2022年9月1日,波司登的控股股東盈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配售代理訂立大宗交易協議,以3.94港元/股的價格,減持公司2.3億股,套現了8.95億元。

但與低迷股價形成割裂感的是持續上漲的利潤。財報數據顯示,波司登品牌的毛利率從2018財年的53.6%,提升至2021財年的69.4%,歸母淨利潤也從6.1億元增長至20.62億元。

資本市場對於波司登的謹慎態度,或許來源於波司登太過倚重羽絨服單一業務。

羽絨服,本是個季節侷限性極強的品類,而波司登的營收重度依賴羽絨服業務,單條腿走路的風險,實在太高了。

2022財年,波司登羽絨服業務在總營收中的佔比爲81.55%,營收達到132.23億元。其中大部分都是主品牌“波司登”旗下,營收約116.17億元,貼牌加工管理、女裝和其他業務只各自貢獻了11.73%、5.57%、1.14%。波司登又回到了“靠天喫飯”的原點。

早在14年前,波司登已經嚐到“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裏”的苦果了。

在那個羽絨服尚未普及的時代,波司登已然打開了國民度,穩坐羽絨服第一的寶座。雖然當時也發展多元化品類,但仍然以羽絨服業務爲主,到了2008年,波司登羽絨服營業收入佔比已經高達88.16%。

也是在那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波司登營收和淨利潤開始跌跌不休,爲了挽救悲觀的財務數據,波司登發展“四季化、多品牌化、國際化”戰略,計劃通過併購發展波司登的四季業務,減輕對羽絨服品類的依賴,轉型成爲綜合性服務品牌經營商。

遺憾的是,之後幾年的盲目擴張,嚴重影響了波司登的創收能力,直接將波司登的股價推至冰點,在0.5元/股徘徊了兩年。

2018年,波司登決定“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收縮多元化”,重新迴歸核心優勢羽絨服,聚焦中高端市場,股價才逐漸有所好轉。

如今波司登市值再遇冷,反映的是市場對業績成長性和企業長線想象力的擔憂。

“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戰略,助推了波司登旺季的表現,但依然沒有改變淡季慘淡的局面。波司登的高峯收入集中各個財年的中報後,對應日期爲10月1日至3月31日,基本和羽絨服的銷售週期匹配。

羽絨服只有四個月旺季的季節屬性,給波司登的庫存週轉帶來直接壓力。從2018年開始,波司登的庫存週轉天數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庫存週轉整體變慢了。這也是波司登開始試水春秋市場的原因。

不同於上次多元化發展男裝、女裝、童裝,這一次,波司登是聚焦羽絨服品類的延伸,切入“春秋”兩季,扭轉主營業務過分依賴冬季的季節性問題。另外,爲了彌補羽絨服主品類夏季收入虧空,波司登在今年推出了千元防曬衣。並且這些新品也主打高端,與主品牌的定位相同。

從策略來看,這次波司登學會了發揮自身在羽絨服品類的品牌優勢,遺憾的是,目前看來尚無明顯成效,也很難復現羽絨服的出色業績。

比如,天貓旗艦店上架的多款防曬衣,目前銷量平平,其中一款769元目前顯示暫無成交。

而且,波司登主打“科技防曬”概念,刻意區分UPF值的高低檔位,利用功能性服飾的特性進行攬客。但本質依然是靠時尚服飾的邏輯撐起高價,更多是偏營銷推廣側的策略,消費者較難接受如此溢價邏輯。

從單一到多元化,波司登一直在反覆試探、曲折前進。但除了大筆的銷售費用,波司登似乎未給消費者帶來更具備說服力的高端“溢價”理由,如今的波司登,還沒實力搶佔加拿大鵝們空出來的高端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