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國內物聯網(IoT)醫療市場頭部廠商樂心醫療(300562.SZ)發佈了公司最新的未來戰略,即努力成爲“醫療級遠程健康檢測設備及服務提供商”。這是一家在物聯網(IoT)健康市場耕耘十餘年企業,在疫情之後的新戰略升級。

除樂心醫療之外,目前,國內A股有多家上市公司佈局物聯網(IoT)醫療產品市場,比如九安醫療(002432.SZ)。

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發現,近年來,國內物聯網(IoT)醫療企業的產品在海外大受歡迎,這主要還是與海外的醫療市場需求相關。而在疫情期間,國內頭部廠商也開始佈局慢病管理市場,試圖在這一領域分一杯羹。

牆內開花牆外香

“中國物聯網(IoT)技術發展十幾年來,經歷了從蟄伏期到技術迭代升級的轉變,現在逐步向智慧醫療領域轉變。”一位物聯網技術工程師李萌(化名)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李萌在物聯網(IoT)領域深耕十餘年,在他看來,物聯網健康產品,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設備、數字、互聯網和服務,“通過醫療設備記錄人體的健康指標,並通過可數字的方式接入互聯網,醫護人員據此爲其提供準確的診療服務。”

2021年報顯示,樂心醫療的營收構成主要是家用醫療產品、家用健康產品和智能可穿戴設備,三者的營收分別爲7.58億元(佔總營收41.65%)、3.46億元(佔總營收18.98%)和5.92億元(佔總營收32.49%)。

九安醫療在物聯網(IoT)產品領域也有十餘年的經驗積累。自2011年推出首款與手機相連的電子血壓計以來,相繼推出了涵蓋血壓、血糖、體溫、血氧、心電、體脂等領域的個人醫療健康類物聯網產品。

即使國內頭部廠商擁有這麼多物聯網(IoT)產品,但他們的產品還是以外銷爲主。

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董祕鄔彤以及財務總監孫喆在9月6日參與投資者關係活動時表示,2022年上半年,隨着iHealth品牌在美國影響力的提升,iHealth品牌的物聯網血壓計等產品,在電商平臺銷售情況良好。

樂心與衆多國內外知名健康IoT行業巨頭也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如偉倫、WITHINGS、博朗、飛利浦等。樂心2021年18.21億元的營收中,境內收入6.63億元(佔總營收的36.39%),境外收入11.54億元(佔總營收63.35%)。

“海外市場需求強勁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上述李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物聯網(IoT)醫療產品更新速度快,中國本土製造廠商有較強的供應鏈能力,他們背靠珠三角工業製造中心,有非常完備的原材料供應體系,生產物聯網(IoT)醫療產品所需的芯片、塑膠等原材料供給充足,可以迅速組織生產和供應。

“公司出口業務主要在歐、美、日、韓等經濟發達地區展開。海外國家比如美國有非常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同時商業保險佔據主流,國家政策也給予支持,使得中國的物聯網(IoT)醫療產品在海外得到充分的釋放。”樂心醫療副董事長、副總經理潘農菲表示。

角逐慢病管理市場

在海外市場持續佈局的同時,國內物聯網(IoT)醫療廠商也將目光聚焦於國內慢病市場,以期通過物聯網(IoT)遠程醫療設備,鏈接個人患者和醫生,提供慢病管理服務。

11月16日,樂心醫療董事長潘偉潮就發佈了公司下一個五年規劃,明確將進軍遠程健康監測。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遠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達3140億元。全球遠程健康管理市場處於持續增長狀態,據預測,2026年全球遠程健康管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857億美元,我國遠程健康管理市場空間在2030年有望超過4萬億元。

據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中國醫師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英賢教授透露,該院與樂心在心電、血壓等方面進行了科研合作,進行心電和血壓的數字化管理,後續雙方將一起加大研發力度,爲國內高血壓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務。

九安醫療也稱,公司的糖尿病診療照護“O+O”新模式,是建立以醫生爲核心,由醫生、糖尿病教育者、營養師、運動指導師等組成的照護團隊,綜合運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將對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務從醫院延伸至家庭,從線下擴展到線上,形成院內院外一體化,線下線上一體化,軟件硬件服務一體化的全病程規範化管理閉環。

不過業內人士認爲,過往這些頭部廠商都是佈局海外市場,如今角逐國內市場,這對產品性能以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時間內恐難成行。

“與海外市場不同,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無論是產品的科研體系還是銷售,均存在較大差異。醫療器械進入到國內臨牀領域,還要走臨牀審批,與醫院合作開發,這一過程也十分漫長。”李萌告訴記者,一旦產品研發失敗,或者競爭對手推出的新產品、應用模式(商業模式)不被消費者認可,則可能對頭部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