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来源:郑商所

眼下,新疆麦盖提县56万亩红枣进入采收期。红产业是麦盖提县重要的支柱产业,靠着这一颗颗红枣,当地人过上了甜蜜生活。2019年红枣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上市后,不仅解决了枣农的后顾之忧,为枣农稳定增收“保价护航”,更有效推动了当地红枣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红枣期货上市以后,我们在卖货前都会参考一下期货的盘面,心里有个数,这样可以跟采购商议价。”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哈曼阔依地村枣农牛建中说。

除了参考期货盘面价格进行销售定价之外,以期货价格为基准价的“保险+期货”模式也为解决“枣贱伤农”问题贡献了力量。

麦盖提县六乡18村枣农艾尔肯•吐孙表示,前几年红枣价格连年下跌,眼看种枣不赚钱,差点想把枣树砍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保了14亩,结果赔付了1900元。“这下对种红枣又燃起了新希望。”

随着“保险+期货”项目示范效应愈发凸显,参与的枣农也逐年增加。边疆红合作社负责人尤良英介绍,合作社参保农户数由2019年的75户增至2021年的750户,参保面积由开始的3000亩,增长至2021年的1.8万亩。

“保险+期货”模式出现后,衍生出加入更多市场主体的创新模式。2022年初,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果业)向麦盖提县3.2万户枣农赊销1万吨化肥,价值4000万元。同时,通过期货市场锁定红枣价格。待红枣下树之后,新疆果业会收购上述枣农的红枣,并将化肥的费用从收购款中扣除。该模式不仅缓解了枣农购买农资的资金压力,解决了红枣销路问题,还稳定了企业的收购渠道。

此外,红枣期货的上市还有效带动了就业,为枣农创收增收提供了多元途径。为满足新疆红枣企业期货仓单注册需求,郑商所以新疆为红枣期货基准价区,先后设立十余家交割仓库,吸引市场在新疆加工红枣,间接刺激包材、物流、仓储等配套行业的发展。以新疆果业为例,不仅每年收购红枣20万吨左右,还为南疆地区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如今,期货市场已然成为辅助经营的好工具。对于红枣贸易商来说,可以利用期货基差点价,在期货市场接货或建立虚拟库存。2022年以来,河北沧州思宏枣业有限公司利用基差点价在期货市场累计接货四千多吨,不仅购买价格低,加工、运输、仓储、资金成本也降低了。

红枣期货上市后,在期货交易所注册登记的标准仓单是一种受金融机构认可的有价证券。小型加工企业利用闲置的红枣库存注册期货仓单,再通过期货仓单获取资金缓解企业压力,帮助企业扩大再生产。截至20229月,相关企业通过郑商所场外业务平台开展红枣期货仓单买断式回购业务,累计利用2.1万吨红枣融资2.5亿元,利率较传统融资渠道降低10%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