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來源:鄭商所

眼下,新疆麥蓋提縣56萬畝紅棗進入採收期。紅產業是麥蓋提縣重要的支柱產業,靠着這一顆顆紅棗,當地人過上了甜蜜生活。2019年紅棗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上市後,不僅解決了棗農的後顧之憂,爲棗農穩定增收“保價護航”,更有效推動了當地紅棗產業及社會經濟的發展。

“紅棗期貨上市以後,我們在賣貨前都會參考一下期貨的盤面,心裏有個數,這樣可以跟採購商議價。”麥蓋提縣央塔克鄉哈曼闊依地村棗農牛建中說。

除了參考期貨盤面價格進行銷售定價之外,以期貨價格爲基準價的“保險+期貨”模式也爲解決“棗賤傷農”問題貢獻了力量。

麥蓋提縣六鄉18村棗農艾爾肯•吐孫表示,前幾年紅棗價格連年下跌,眼看種棗不賺錢,差點想把棗樹砍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她抱着試試看的態度保了14畝,結果賠付了1900元。“這下對種紅棗又燃起了新希望。”

隨着“保險+期貨”項目示範效應愈發凸顯,參與的棗農也逐年增加。邊疆紅合作社負責人尤良英介紹,合作社參保農戶數由2019年的75戶增至2021年的750戶,參保面積由開始的3000畝,增長至2021年的1.8萬畝。

“保險+期貨”模式出現後,衍生出加入更多市場主體的創新模式。2022年初,新疆果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果業)向麥蓋提縣3.2萬戶棗農賒銷1萬噸化肥,價值4000萬元。同時,通過期貨市場鎖定紅棗價格。待紅棗下樹之後,新疆果業會收購上述棗農的紅棗,並將化肥的費用從收購款中扣除。該模式不僅緩解了棗農購買農資的資金壓力,解決了紅棗銷路問題,還穩定了企業的收購渠道。

此外,紅棗期貨的上市還有效帶動了就業,爲棗農創收增收提供了多元途徑。爲滿足新疆紅棗企業期貨倉單註冊需求,鄭商所以新疆爲紅棗期貨基準價區,先後設立十餘家交割倉庫,吸引市場在新疆加工紅棗,間接刺激包材、物流、倉儲等配套行業的發展。以新疆果業爲例,不僅每年收購紅棗20萬噸左右,還爲南疆地區提供了數千個就業崗位。

如今,期貨市場已然成爲輔助經營的好工具。對於紅棗貿易商來說,可以利用期貨基差點價,在期貨市場接貨或建立虛擬庫存。2022年以來,河北滄州思宏棗業有限公司利用基差點價在期貨市場累計接貨四千多噸,不僅購買價格低,加工、運輸、倉儲、資金成本也降低了。

紅棗期貨上市後,在期貨交易所註冊登記的標準倉單是一種受金融機構認可的有價證券。小型加工企業利用閒置的紅棗庫存註冊期貨倉單,再通過期貨倉單獲取資金緩解企業壓力,幫助企業擴大再生產。截至20229月,相關企業通過鄭商所場外業務平臺開展紅棗期貨倉單買斷式回購業務,累計利用2.1萬噸紅棗融資2.5億元,利率較傳統融資渠道降低10%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