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11月18日,在第十三屆財新峯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劉福壽與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共同就中國金融開放與創新分享了各自的看法與體會。

在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今天,擴大開放促進共贏顯得特別重要。兩位官員都強調,中國金融開放與創新是一個重要議題。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金融開放,既要確保金融安全,又要積極探索金融創新,不斷開拓與創新。 

其中,劉福壽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銀保監會將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引導金融領域正確開展守正創新,發揮金融創新的正向作用。

史美倫則透露,因爲一系列金融開放和創新舉措,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對於通過香港投資中國內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許多中東機構不僅有興趣投資香港市場,也在考慮將香港上市作爲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跳板。

外資銀行在華總資產已達3.81萬億元

劉福壽指出,對外開放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成就的重要動力。銀保監會作爲銀行業、保險業的監管部門,在國家整體開放戰略的引領下,堅定按照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針,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金融開放。

劉福壽指出,在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銀保監會始終秉持擴大開放與自主靈活實施並立、擴大開放與維護金融安全並重、擴大開放與有序推進並行三項原則,注重對外開放與我國實際相結合,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道路。

據他介紹,銀保監會堅持在平等互利基礎上不斷拓寬重要金融領域中外合作,以金融業開放紅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近五年來,在華外資保險機構數量和資產穩步增長,機構和業務類型更加豐富。截至2022年9月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6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35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915家,外資銀行總資產3.81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華共設立68家外資保險機構和8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22萬億元。

他還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銀保監會將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引導金融領域正確開展守正創新,發揮金融創新的正向作用,積極維護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以良好的金融環境來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多個領域引入外資機構

劉福壽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具體來看:

一是持續完善監管政策和監管規則,進一步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准入戶國民待遇,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積極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

二是不斷增強監管透明度,在內外資一致的基礎上,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加強政策宣講和解讀,及時就外資金融機構關切予以回應。加強同外資金融機構溝通,推動外資金融機構深化對國內經濟發展的認識,形成合理預期,切實增強外資金融機構獲得感,促進內外資機構公平競爭。

三是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立足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高質量金融資源要素集聚。在財富管理、不良資產處置、消費金融、健康養老等領域,引入具備專業特色、經營穩健、資質優良的外資機構,彌補金融服務的短板,豐富金融產品體系。鼓勵中外金融機構平等競爭、深化合作、互相借鑑、促進創新,在產品業務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深化合作。

四是鼓勵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積極開展與國際、多邊組織的合作,倡導聯合授信銀團融資,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積極分享涉農、扶貧、小微等領域的良好金融實踐,共同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和可得性。進一步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機構佈局,主動融入當地發展,鼓勵機構積極借鑑遲到原則,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等國際產業標準,加強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實現綠色“走出去”。

五是提高開放條件下的宏觀金融管理和防控風險的能力,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改革和監管規則制定,深化多邊和雙邊監控合作,加強宏觀政策國際協調,完善區域風險的處置安排,促進全球經濟恢復和金融安全穩定。

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在本次論壇上,劉福壽還分享了對金融創新與安全的理解。他表示,銀保監會鼓勵和支持金融創新,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所有金融活動都必須依法全面納入監管。這樣有利於保證公平競爭,鼓勵創新,同時也防止無序擴張和盲目、野蠻成長。具體來說:

一是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堅持把創新是否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是否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是否有利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作爲評價金融創新的一個標準。

二是隨着金融的創新,要提高金融監管的適應性,完善制度、規則、機制,同時要加快金融監管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豐富監管的方式和手段。

三是堅持人民至上,切實保護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加強金融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和金融風險防範的意識。切實守護好廣大人民羣衆的“錢袋子”。

通過香港投資中國內地

史美倫表示,香港一向是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樑,是推進中國金融市場開放與創新的先行者,也是最佳的試驗田。

今年9月,中國證監會宣佈了三項擴大中國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合作的新舉措:一是擴大滬深港通股票標的,推動在港上市的外國公司和更多的滬深上市公司股票納入標的範圍;二是支持香港推出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研究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交易櫃檯,助力人民幣的國際化;三是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

史美倫說,這些金融開放和創新舉措,既充分顯示了國家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大力支持,也展示了國家堅定不移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決心。

她表示,爲了保證新增的人民幣交易櫃檯有充足的流動性,香港交易所正在籌備與之配套的做市商機制,期望明年上半年可以推出。目前,香港交易所正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通力合作,開展“互換通”的籌備工作,支持境外投資者參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管理人民幣利率的風險。

史美倫稱,因爲一系列金融開放和創新舉措,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對於通過香港投資中國內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年10月在與衆多中東機構的交流中,許多中東機構不僅有興趣投資香港市場,也在考慮將香港市場作爲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重要跳板。

接下來,港交所將繼續與內地合作伙伴和市場各方共同努力,不斷開拓與創新,積極優化各項業務,尤其是連接兩邊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方向邁進。

責編:汪雲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