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爲進一步指導各地各部門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有關要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制定並印發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監測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簡稱《辦法》)明確,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辦法》提出,對與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醫務人員等每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對從業環境人員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從業人員(如快遞、外賣、酒店服務、裝修裝卸服務、交通運輸服務、商場超市和農(集)貿市場工作人員等)等,每週開展2次核酸檢測。

《辦法》還指出,對於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以及生產車間、建築工地等重點機構和場所,可根據當地防控需要組織開展核酸抽檢。轄區內出現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後,應及時組織完成1次全員核酸檢測,後續可根據檢測結果及疫情擴散風險,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樣比例或轄區檢測要求開展核酸檢測。

《辦法》要求,出現本土疫情後,轄區藥店應對購買退熱、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藥物的人員進行實名登記並推送轄區街道(社區)管理,及時督促用藥者開展核酸檢測,必要時可先開展1次抗原檢測。

在人員流動方面,《辦法》提出,旅客需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汽車、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離開陸地邊境口岸城市人員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入住賓館酒店和進入旅遊景區人員需查驗健康碼和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3歲以下嬰幼兒等特殊人羣可免於查驗覈酸檢測陰性證明。

對於如何開展區域核酸檢測,《辦法》提出,疫情處置過程中,在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根據疫情發生地區人口規模大小、感染來源是否明確、是否存在社區傳播風險及傳播鏈是否清晰等因素綜合研判,根據風險大小,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確定檢測人羣的範圍、頻次和先後順序。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發生跨區的廣泛社區傳播疫情時,提級指揮,由省級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決定是否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簡稱《方案》)明確,一旦發生本土疫情,要儘早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所在縣(市、區、旗)精準劃分爲高風險區、低風險區兩類風險區,統籌各方面力量,實施分類管理措施,根據疫情形勢及時動態更新風險等級及管控措施,主動對外發布。

疫情處置過程中,如個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對居住地、工作地、活動區域造成的傳播風險較低,密切接觸者已及時管控,經研判無社區傳播風險,可不劃定風險區;未發生本土疫情的縣(市、區、旗),要切實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無需劃定風險區。

《方案》稱,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劃定範圍。實行封控措施,期間“足不出戶、上門服務”。封控期間發現新的感染者,由當地聯防聯控機制組織開展風險研判,按照“一區一策”要求,可將原封控區域全部或部分延長封控時間。

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爲陰性,降爲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爲低風險區。實行“個人防護、避免聚集”,離開所在城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所有高風險區解除後,縣(市、區、旗)全域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方案》指出,風險區劃定主要考慮四個方面因素,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條件、居住環境、居住地周邊的自然屏障(公路、河流、山川等);相關區域內人羣防護情況、人羣聚集情況、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與其他人員接觸的頻繁程度;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工作、活動的時間、範圍以及相關場所的密閉性、通風情況;疫情發現後開始調查時間的間隔長短等。

高風險區具體管理方面,《方案》要求安排24小時巡邏值守,可通過安裝監控設備、電子門磁等加強管理,防止人員外出流動,嚴格做到足不出戶。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須經社區防控辦公室協調安排,實行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簡稱《居家隔離指南》)明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最好單獨居住;如果條件不允許,選擇一套房屋裏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爲隔離室,保持相對獨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居家隔離指南》要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並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居家隔離人員嚴格做到不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外出。

此外,居家隔離者在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離開隔離房間時要戴口罩。儘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規範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爲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餵養嬰兒。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監測指南》(簡稱《居家監測指南》)則要求,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街道(鎮)、社區(村)可通過建立微信羣、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兩次定期詢問和收集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的體溫、症狀等信息,如發現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人員,立即報告,並由專人聯繫120負壓急救車,按就近原則送往發熱門診或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居家隔離指南》和《居家監測指南》都要求,掌握空巢獨居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特殊人員情況,建立臺賬,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關愛服務。

兩份指南同時提到心理援助相關服務,要告知隔離者和觀察者心理援助熱線電話號碼,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緩解人員的負面情緒,預防與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頓,防範心理壓力引發的極端事件。發現人員出現精神衛生問題時,及時向對口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