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久違的比賽。

11月20日早,2022成都馬拉松賽開跑,13名輪椅競速運動員率先開賽。

這是上海輪椅競速隊的選手們時隔一年多再次站上賽道。教練黃鵬表示,這支隊伍以新運動員爲主,比賽經驗欠缺,成都馬拉松是很好的機會。如果運動員能爭取到好成績,將爲以後參加更高級別的賽事提供機會。

經過激烈的角逐,馬卓以1小時25分37秒的成績獲得競速輪椅馬拉松男子第一名,薛浩男、羅興傳分獲第二、三名。女子組,田雅娟以1小時43分53秒奪冠,高芳、黃遠豔分別位列第二、三名。

黃鵬說,馬卓的成績可以在2022年競速輪椅馬拉松世界排名第三位,薛浩男的成績可以排到第四位。除了突破個人最佳紀錄,整支隊伍的最好成績也較2019成都馬拉松提高了3分鐘。

“用手跑完”馬拉松

11月20日7時左右,成都的天還沒亮,馬拉松起點處已是一片歡騰,音樂聲、歡呼聲、喇叭聲響徹街道。而13名輪椅競速選手安靜地守在起跑線後,俯身調整坐姿和狀態。7時10分,隨着一聲發令槍響,他們推動車輪衝出起點。

不同於一般的田徑項目,輪椅競速是一項“用手在跑”的運動。運動員或坐或跪在量身定製的競速輪椅上,利用手臂轉輪實現向前運動。爲了減少阻力,運動員俯下身子,將全身的重量壓在腿上,雙手隨之擺動,車輪衝刺時速可達35km/h以上。

馬拉松賽全程42.195公里,天氣、路面狀況以及各種可能的意外對選手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今年的成都馬拉松賽事路線,從金沙遺址博物館出發,途經杜甫草堂、寬窄巷子、天府廣場等城市地標,最終抵達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

11月19日,黃鵬帶隊員們提前熟悉場地,一路上有多處隧道和轉彎,部分路面不平整,有窨井蓋,施工路段較爲狹窄。“注意控制車速,往往下坡轉彎這裏要翻車。”“到這裏看標誌牌,不要跑錯道。”……隊員們努力記住關鍵節點和注意事項。

不過,真實體驗只有在比賽中才能感受。隨着比賽進行,輪椅競速選手們陸續分爲不同梯隊,有的團結作戰,輪流充當領頭選手減少風阻;有的單獨作戰,根據個人狀態調整節奏。

黃鵬解釋道:“馬拉松看似個人項目,其實也是集體項目。比賽中,同一國家或單位的運動員通常會進行戰術配合,速度接近的運動員交替帶隊領跑,從而爲後方隊員減少風阻。”此次馬拉松前半程,3名領先的男子運動員就配合競賽,減少體力損耗。

經過一番激烈追趕,馬卓以1小時25分37秒的成績第一個衝過終點線。

“比上次廈門馬拉松快了1分鐘。”馬卓一臉淡定,他突破了自己的最佳紀錄,也達成了賽前設立的目標。

回顧整個賽程,他表示狀態比較穩定,比賽初始階段衝在首位,帶領隊伍節奏,待到速度穩定後和隊友交替衝鋒;前半程彎道多,一轉彎必須降速,他保存着體力,遇到平路、緩下坡則抓住機會衝刺;最後的公園段幾乎是穩穩地奪冠。

新生力量嶄露頭角

現在的上海輪椅競速隊是一支年輕隊伍,隊員年齡大多20歲左右,最小的15歲,許多人入隊兩三年,甚至沒有參賽經驗。而11月20日的競速輪椅馬拉松賽中,新隊員的表現讓人欣喜。

競速輪椅馬拉松男子亞軍是薛浩男,他幾乎一路追着馬卓,最終成績1小時26分27秒。“感覺超常發揮,但也挺遺憾的,目標是進1小時25分,沒進去。”他如是評價自己的第一場馬拉松賽。

作爲主攻長距離項目的選手,薛浩男很享受馬拉松的過程,“雖然20多公里就想放棄,累得受不了,但是挺過去發現自己還能繼續。”競速輪椅帶來的速度感也激勵着他前進,“車搖起來很輕,速度快,非常刺激。”

“去年的東京殘奧會之後,整支隊伍幾乎更新換代,新的運動員成爲主力。”黃鵬說,“然而受疫情影響,各類比賽機會很少,運動員們的比賽經驗欠缺,很多人上次參賽還是2021年9月的西安全運會,所以成都馬拉松賽機會很寶貴。”

同樣抓住這次比賽機會的還有24歲的田雅娟,她以1小時43分53秒的成績奪得競速輪椅馬拉松女子冠軍。進隊三年,這是她第二次參與馬拉松,較前一次的成績縮短了近10分鐘。

優異的成績來源於苦練。田雅娟加入上海競速輪椅隊時已經21歲,此前沒有接觸過體育競技。最初的半年,教練帶着她一天四練,除了上下午的團隊訓練,每天早晚也要進行力量和體能訓練,“腰腹、背肌、手臂等全身都要練,所有運動器材必須全部掌握”。一個當初做引體向上只能微微屈臂的姑娘,如今可以一次做10個。

當天的馬拉松賽程中,田雅娟感到最後6公里最爲難熬,“我的意志力和體力幾乎到了極限,那是最容易放棄的一個時段。我就想兩萬五千里長徵,扛着槍邊走邊打,我怎麼42公里都不行呢?儘量激勵自己。”由於長時間跪在輪椅上,比賽中途她感到腿麻,“麻的時候就消耗我的意志力,我就開始給自己洗腦,不能不能,我要趕緊跑。一路調整過來。”

埋頭苦練的同時,她的心態也在調整。一週前的公路訓練,她搖着競速輪椅直行時碰上轉彎車輛,人彈出去,半邊臉直接撞在車上,如今臉上還有疤痕,她自我開解道:“摔了也挺好的,摔完之後就膽子變大了。”對於比賽,她直言:“之前面對未知的東西肯定會恐懼,現在好多了。還是要多比賽,越比越自信。”

黃鵬說,把一位輪椅競速運動員培養出來,大概需要5年時間。而新運動員們往往會加緊練習,在技術和體能上都付出更多精力,儘可能縮短成才時間。

“穩中取勝”源於苦練

“整體表現很好。”作爲主教練,黃鵬對於比賽結果比較滿意,隊員們的精神面貌都很好,自信無畏,即便是首次參賽的年輕運動員也克服困難完賽,這在複雜漫長的馬拉松賽中並不容易。

談及參賽感受,有人感覺體力沒有分配好,到了後面沒有力氣;有人對於隧道、轉彎有些畏怯,速度下降厲害;有人跑錯路,多跑了一公里;有人腿嚴重發麻和疼痛……運動員們有驚喜也有遺憾。

賽前的兩三天,他們一起到操場訓練,更換輪胎,察看比賽路線,探討馬拉松策略。路上總是有說有笑,但也暗暗較着勁兒,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他們互相打趣,“他第一,我目標第三”“準備站上領獎臺”,黃鵬有時會插上一句,“我們可以隱隱約約有個目標,不要太較勁。我們要穩中取勝。”

所謂的“穩”,早已經歷過無數次練習。

在上海奉賢的國家輪椅競速隊訓練基地,運動員們遵循着嚴格的時間表:早上7點起牀,7點一刻喫飯,再集體做核酸,然後去體育場或公路訓練;午間返回喫中飯,休息睡覺;下午2點多在基地進行身體訓練,或者在跑臺練技術;四五點結束訓練,晚飯後安排自修學習,也有運動員會主動加練彌補不足;21點洗澡睡覺。一週五六天,天天如此。

黃鵬坦言自己很嚴格,“不嚴怎麼能聽話”,既要提高隊員的運動成績,也要兼顧他們的精神狀態。而馬卓覺得,這種“嚴”是用心,針對每個隊員的問題,教練常常是反覆指導、親自示範,直到運動員掌握爲止。

訓練經驗之外,上海體育學院也爲團隊提供科研支持,提升訓練的專業性。“做教練也得與時俱進,新事物、新模式、新理念都要引進,纔能有更好表現。還要結合實戰經驗,學習外國運動員的生活習性、訓練方法等等,不斷完善。”黃鵬說。

針對當前輪椅競速運動員的培養,他認爲“比較系統,比較全面,但在比賽經驗和器械上有些不足”。具體來說,運動員的比賽機會太少,疫情下許多賽事取消, 而“只有比賽競爭中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水平,光訓練跑得好不行,沒有通過比賽的檢驗是不真實的”。其次,競速輪椅的器材是量身定製的,需要通過人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等各方面測算和反覆調整,爲運動員打造最匹配的輪椅,但隊裏的器材有些落後。

行程結束後,整支隊伍會覆盤比賽全過程,每個人談談自己的心理變化、賽場表現、遇到的問題以及應對辦法。在黃鵬看來,每次比賽場景不一樣,需要不斷總結積累,只有練出很強的抗壓能力,以後才能自如地應對困難。

明年,這支隊伍將迎來更多比賽,除了1月廈門馬拉松,還有3月摩洛哥、5月瑞士和7月巴黎的多個單項場地賽。“訓練肯定不停的,也沒時間放假。這是熟練工,三五天不碰就生疏了。”黃鵬指出,“雖然辛苦,但是參加殘奧會必須要走這些路。不斷地比賽、積分、排名,纔能有資格去參加殘奧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