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  俊

見習記者 靳衛星

臨近年底,又到*ST公司保殼衝刺時。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11月22日,A股有共199只風險警示股,其中,ST股145只,*ST股54只。在“摘星”和保殼壓力下,多家上市公司推出自救計劃。

東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吳太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形勢最不樂觀的是被監管重點關注的*ST公司。從風險情形來看,或是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未見任何好轉,或是所涉“無法表示意見”的情形仍未消除,尚無改善跡象。同時,隱含風險事項的ST公司也是監管緊盯的對象。

在上述54只*ST股中,記者以“前三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和“淨資產爲負”的財務指標進行篩選,有8家公司具備上述“雙重風險”。

根據退市新規“財務類退市情形”,公司第一年財務不達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第二年財務指標仍不達標,將被強制退市。這意味着上述已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若第四季度不能及時消除財務風險,將於2022年年報披露後被實施退市。

對此,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特聘實踐教授、南京大學MBA兼職導師馮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8家*ST公司大部分是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公司,多年來通過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方式維持營收。四季度往往是公司“創收動作”最爲密集的時期。

爲此,一些*ST公司陸續推出自救計劃,各類“創收動作”層出不窮,以期優化自身債務結構、改善經營狀況,也因此收到交易所問詢函。

以*ST科林爲例,財報顯示,*ST科林2021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47億元,達到峯值後開始斷崖式下降。今年一季度,*ST科林的營收下降至2263.75萬元,第二季度爲1157.32萬元,第三季度甚至不足700萬元。

11月11日,*ST科林收到深交所的三季報問詢函,被要求說明公司存在收入顯著波動、大額虧損導致淨資產爲負的原因及合理性。

“從三季報問詢內容來看,業績大幅波動的合理性是交易所最關注的問題,同時,通過重組或購買資產等方式做大收入、增厚淨資產等常用保殼手段,都會被重點關注。”吳太偉向記者表示,“一方面,監管借三季報問詢提前向市場指出此類公司基本面上的風險點,點明癥結;另一方面,對於這些公司保殼手段的合規性、合理性,監管亦步步跟進,督促公司揭示風險。”

“*ST公司常用的保殼手段有併購重組、簽訂大單助推業績、設立新公司突擊增收、售賣固定資產等,其中存在諸多風險。如果上市公司採取違規財務手段實施保殼,將面臨比以往更嚴的財務專項審覈,上市公司負主要責任和直接責任的管理人員、會計審計機構等也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某不願具名的律師向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