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 妍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市場經歷了比較明顯的波動。11月份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大面積下滑,甚至部分中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也出現了明顯下降,引發市場機構和投資者的關注。面對市場的較大波動,熱衷於購買理財的上市公司的熱情呈現降溫之勢。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11月22日,共有1052家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普通存款、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券商理財、信託、私募基金等)合計金額爲9775.5億元,規模相比去年同期降低18.85%。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今上市公司理財產品配置熱度降溫一方面是因爲理財產品全面淨值化後,淨值會產生較大的波動,疊加今年權益市場震盪較大,理財收益率下滑,使得其吸引力減弱;另一方面,受疫情等不確定性影響,部分上市公司需要更多儲備資金,以保障現金流穩定。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655家A股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規模爲2613.52億元,公司數量和認購規模環比二季度都有下滑。截至二季度末,A股共有748家上市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合計規模約2863.2億元。四季度以來A股共有434家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規模爲1198.45億元。

從具體分類看,理財產品包括結構性存款等存款類產品,也包括銀行理財、券商理財、信託等資管類產品。從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偏好來看,結構性存款佔比依然最高,年內認購規模爲6284.98億元,佔比達64.29%;普通存款與定期存款的合計佔比爲14.67%,位列第二;銀行理財產品佔比爲11.98%;上市公司購買證券公司理財、信託、基金的規模均出現大幅度下降,年內券商理財、信託、基金產品的合計佔比爲7.16%。

普益標準研究員王麗婷認爲,上市公司配置理財產品或結構性存款主要是爲了提高閒置資金的利用效率,但銀行理財市場在淨值化轉型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上市公司出於資金的安全性考慮,會出現減少購買銀行理財的情況。相比之下,結構性存款期限較短,具有流動性優勢,安全性相對較高,且收益率略高於普通存款,所以上市公司會增加結構性存款的配置。

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對於理財產品的認購熱情逐漸減退。在認購理財產品上市公司數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持有理財產品個數和認購金額均呈下降趨勢。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平均盈利能力下滑,可用於投資的閒錢變少;同時,隨着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收益確定性下降,今年以來理財產品波動性更是大幅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購買意願。

記者注意到,部分投資者在滬深交易所互動平臺上對相關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是否受影響等情況進行提問,截至記者發稿前,上述公司並未回覆。

例如,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提問:個別上市公司使用閒置增發募集的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而不是用在擴大生產與銷售上,此舉是否會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對此,有上市公司回應稱公司嚴格按照募集資金管理規定要求,並結合市場環境、投資進度審慎使用募集資金;公司將部分閒置資金用於現金管理,有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獲得一定的資金收益。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李曄林表示,當前,市場利率仍有下調空間,金融市場環境也在不斷變化,企業投資者應關注宏觀經濟形勢,樹立與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投資觀念,理性調整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期限,在瞭解產品投資標的範圍的基礎上選擇與自身需求匹配的理財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