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碩    每經編輯 裴健如    

汽車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新技術席捲的同時,受供應鏈中斷、近期通貨膨脹加劇、工資水平上漲以及俄烏衝突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行業成本增加,原材料以及電子元件和微處理器等中間產品供應受限,近兩年行業整體利潤率面臨下行壓力。數據顯示,過去5年,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率分別從2017年的6.7%和8.6%下滑至2021年的3.4%和7.0%,同比分別下降49%和18%。

在此背景下,汽車產業的轉型之路何在?汽車主機廠、供應商又應如何駛出低迴報賽道?在11月23日由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獵車榜上,普華永道在中國首發《着眼未來:汽車行業趨勢報告》中文版(以下簡稱《報告》),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報告》提出,爲了在深度和廣度上應對提升業績需面臨的重重挑戰並滿足轉型需要,汽車行業須多措並舉,在佈局、能力、雲和文化四大領域持續發力,鞏固強化傳統業務模式的同時,不斷發展新業務,以應對當前和未來挑戰。

新興業務前景十分廣闊

《報告》預計,到2030年,在行業徹底重塑,從燃油車佔絕對主導轉變爲CASE技術佔主導的前提下,汽車行業的傳統及新興業務規模將從目前的3萬億美元增至6.5萬億美元,市場前景依舊十分廣闊。

據CleanTechnica公佈的數據,今年前9個月,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681.53萬輛,佔全球汽車市場銷量的13%,其中純電動汽車佔比達到9.3%。“未來5~10年,中國市場的汽車年銷量基本保持微增,但市場結構將出現很大變化,我們預測到2030年前後,純燃油車銷量將從2021年的佔比75%降至11%,電動車佔比則將佔到41%。”徐滬初表示。

與此同時,自動駕駛、互聯服務在汽車產業的價值也在急劇上升。

“我們預計傳統汽車產品和服務(包括燃油動力總成、融資和保險等)市場仍將非常重要:到2030年,該市場將對6.5萬億美元的行業總價值池貢獻2.5萬億美元。而其他新興價值池的增長速度可能要快得多。例如,我們預計新產品和服務(即L2~L5級駕駛輔助技術系統、純電動車以及充電服務和基礎設施)到2030年將以23%的複合年增長率,實現2.5萬億美元的價值池。同樣,數字服務(V2X連接、電子商務、基於駕駛行爲的保險等)將同期增長22%,達到1.3萬億美元。新的商業模式(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出行和商業車隊服務)將以18%的複合年增長率,增至2850億美元。”《報告》表示。

此外,ESG(環境、社會、治理)的協同和可持續發展也爲汽車行業的轉型提供了新要求。當前,交通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通過電氣化推動交通清潔發展已成爲全球主要經濟體共識。然而,僅僅圍繞電動車業務創建個別新的業務是遠遠不夠的,汽車行業爲“清潔車輛,清潔生產”目標作出的承諾,標誌着一場深刻變革正在進行。

爲此,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汽車行業合夥人徐滬初建議,車企應積極將ESG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並藉助第三方評級機構及與評估結果相對應的獎懲機制,引導或約束企業行爲。例如主機廠需要建立可覈查碳排放數據的碳臺賬,對整個範圍內的排放源進行記錄。而降低排放還會促使主機廠提高對供應商碳排放的要求,並對其可覈查的碳足跡進行監測,尤其是針對部分高排放的原材料(鋼、、石化、玻璃等)和製成品(電子元件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行業向新能源價值鏈轉型的同時,消費者訴求也將出現不小轉變。《報告》認爲,儘管隨着人口年齡上移,“銀髮經濟”將被催生,但汽車相關消費趨勢仍將向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傾斜。

“近期,我們針對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大規模調研表明,他們展示了更加多元、創新、自我、科技想象的特點,其中個性表達力、悅己體驗力、文化自信力是他們與以往消費者關注點中較爲不同的方面。”徐滬初認爲,在新環境下,車企的能力與資源將由此前注重整車研發製造和資產規模爲主向用戶、數據、技術、生態圈等新維度轉變。怎樣讓用戶“活”起來、數據“流”起來、生態“轉”起來,將成爲未來車企制勝的關鍵。

4C領域轉型時不我待

面對汽車行業變局,《報告》認爲,車企、供應商在4C——即佈局(Configuration)、能力(Capabilities)、雲(Cloud)和文化(Culture)領域的轉型至關重要。

在業務層面,隨着新能源和新出行價值鏈的展開,全新運營模式成爲必要。“主機廠以及其諸多1級甚至2級供應商,可能需要重組和拓展其傳統運營模式,以容納帶來新業務的產品和服務,並吸引新興技術人才。同時,由於主機廠開始將出行和聯網服務以及商業車隊等新業務納入核心業務,他們可能需要創建新的運營模式,將此類業務及其所依託的軟件、技術和服務平臺進行整合。”徐滬初表示。

事實上,已有車企開啓了類似變革。如,福特汽車公司就於今年3月宣佈重組計劃,拆分燃油車業務(Ford Blue)和電動車業務(Ford Model e)爲兩個獨立汽車部門。福特還爲Ford Next創建了獨立的業務部門,專注於自動駕駛汽車、出行服務和新技術,而Ford Pro則專注於商務用車及相關服務。

然而,傳統業務和新業務對企業的能力和技術人才的要求可能存在差異。《報告》認爲,主機廠可通過內部轉型推動增長和盈利。例如,普華永道分析顯示,通過智慧工廠轉型(運用工業4.0技術),企業可降低5%至40%的運營成本。此外,互聯供應鏈可通過採購到付款技術和流程降低高達30%的材料成本,並可改善客戶服務,削減多達40%的庫存。

不僅如此,伴隨智能網聯汽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雲技術企業也在湧入汽車價值鏈,引領CASE技術的持續發展。作爲上游供應商,它們變得日益重要並不斷壯大,同時也參與下游市場。這些科技企業的加入,爲汽車主機廠帶來越來越多的潛在收益。通過這層關係,主機廠可以繼續發展多雲戰略(營銷雲、工業雲、汽車雲和後臺雲),從而打造新的數字服務,開發新的收入來源,提升運營效率,加快價值交付。

“我們認爲,行業正處於重大決策關頭。主機廠須在運營傳統燃油車業務的同時,加速發展新的電動車業務。爲實現這一雙重業務模式,車企須開展重大變革,徹底重塑其業務模式、佈局、能力、雲、數據,以及企業文化。此舉對主機廠及其供應商來說均利益攸關。”徐滬初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