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擔心臺積電變成“美積電”,恐重演30年前的日本悲劇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證實美國亞利桑那州12寸晶圓廠後續二期將投入3納米制程的消息,此事持續在島內發酵。民衆和輿論都在質問,臺積電未來真要變成美積電嗎?

產能仍能留在臺灣?

對於外界質疑“去臺化”,臺“經濟部長”王美花22日拋出三大聲明。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道,王美花在聲明中稱,臺積電在美國的5納米制程今年12月移機,2024年才投產,何時進入下一階段並不確定。其次,半導體是一場時間的競賽,臺積電在臺灣的3納米制程已開始在臺南試產,2納米設廠也已在新竹整地,針對要繼續突破的1納米,當局也已宣佈桃園龍潭科學園區再擴大,就是要把最先進的製程繼續留在臺灣。第三,在產能部分,全臺半導體廠商合計每個月有約200萬片的產能,臺積電到美國的5納米每個月預估產能2萬片,絕大多數產能仍在臺灣。

臺經院產經數據庫總監劉佩真附和稱,美國3納米進入量產時,臺灣的產能製程將前進到2納米,甚至進一步進入1.4納米研發,所以先進製程生產重鎮還是落在臺灣,美國3納米生產“象徵意義較濃厚”。劉佩真說,臺積電供應全球10納米、7納米以下比重分別佔69%和78%,臺積電即將量產的3納米,幾乎可囊括全球98%的市場佔有率,“先進製程仍是臺積電獨霸情況下,三星、英特爾很難取代臺積電,‘去臺化’的議題難以操作”。

2022年8月18日,江蘇南京,2022世界半導體大會上的臺積電展區。

恐重演30年前的日本悲劇

對於這樣的說辭,島內輿論並不買賬。有產業分析師認爲,臺積電赴美投資3納米制程,有三大隱憂須謹慎應對。首先,在美生產芯片的成本高出三成到五成,與臺灣芯片成本有一段差距,到時候臺積電如何定價是一大難題,加上美國生產管理與臺灣有文化落差,無形中也增加生產成本。其次,以往優質的高階製程是“臺灣只此一家(臺積電)”,未來有美國加入,臺灣的地域影響力會有所下降。而最讓人擔心的是先進製程的成本尤其3納米以下會越來越昂貴,包括設備、技術等,臺積電的客戶在考慮價格成本與效能之後是否願意跟上,也是一大考驗。

前“立委”蔡正元23日稱,臺灣上世紀80年代創造的代工模式,經過了30年努力,終於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力,結果又讓美國人開始坐不住了,搞出“芯片法案”與“芯片四方聯盟”,“說穿了就是再次玩弄30年前的把戲,逼着臺積電搬去美國,逼着臺積電交出重要資料,讓臺灣重演30年前的日本悲劇”。

誰來考慮臺積電的未來?

11月初,第一批300名臺積電員工飛到美國,未來半年還將有6架包機,滿載着臺積電工程師、家屬及設備,一班班飛往亞利桑那州。有消息稱,前後將有2000名左右的工程師及家屬,到這個美國內陸州安營紮寨。

臺當局前“外交官”介文汲稱,臺積電原本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6座晶圓廠,現在只建1個5納米廠,美國未來肯定會要求臺積電填滿。他認爲張忠謀明顯就是在求救,但蔡英文居然變成美國幫兇。針對外界近來將炮火指向張忠謀,他直言,這根本不關張忠謀的事,張之前就警告過,美國想複製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是不可能的,終將白忙一場,但美國就是霸道,蔡當局現在做的則是“臺積電孃家沒人,還送一堆嫁妝過去”。蔡正元也說,臺積電需要“經濟部”點頭同意,才能離開臺灣去別的地方投資,王美花當然不敢批,必須得到“行政院長”蘇貞昌和蔡英文的批准。他批評說,美國送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給臺灣人喫,我們運了臺積電給他們;美國運了很多又爛又貴的武器給臺灣,我們運了很多半導體的科技人才給美國。“請問,這是民進黨政府?如果這不叫賣臺,什麼叫賣臺?在掏空臺灣嘛!”

《中國時報》23日評論稱,儘管張忠謀曾說過在美國製造芯片的成本比臺灣貴50%,在美生產是昂貴浪費,但面對美國政府和蔡當局的內外夾攻,也只能就範。美國的理由是:美國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只有把芯片生產搬到美國,才能確保一旦臺灣發生任何情況,美國產業的供應鏈都不會中斷。但美國真的是最安全的地方嗎?文章稱,美國如巨鱷般想吞下臺積電,蔡當局無力反抗,反而拿臺積電作爲政治籌碼,不斷吹噓“願協助全球在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上進行最佳的配置”,“美國政府要臺積電想到的是美國的利益,蔡政府想到的卻是政治上的利益,又有誰真正考慮到臺積電的未來和臺灣人的利益?”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