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瀟湘

今年的加密貨幣市場的崩潰,幾乎具有典型銀行業危機的所有特徵:客戶擠兌、資產賤賣、恐慌傳染……

然而不幸中的萬幸是——這場危機中沒有“真正的”銀行!

查看加密平臺FTX、Celsius、Voyager Digital以及對沖基金三箭資本(Three Arrows)的破產申請文件,人們不會從它們最大的債權人中,看到任何大型銀行的身影。雖然破產文件提供的信息並不全面,但這些文件顯示,許多最大的債權人都僅僅只是這些平臺的客戶或其他幣圈公司。

換句話說,加密貨幣行業其實自始至終在一個閉環中運作——在這個閉環中深度關聯,但與傳統金融始終沒有建立明顯的聯繫。這就解釋了:爲什麼一個曾經價值約3萬億美元的資產類別在損失了72%的價值、行業中著名的中介機構紛紛破產後,對整個金融系統卻沒有出現明顯的溢出效應……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Gary Gorton和密歇根大學法學教授Jeffery Zhang在一篇即將發表的論文中就寫道,“加密空間……基本上是內循環的。一旦加密銀行從投資者那裏獲得存款,這些公司會(在幣圈內)借款、放款,乃至與自己進行交易。他們並不與實體經濟相關的公司存在太多互動。”

如果沒有今年這些幣圈的“雷曼危機”事件,也許幾年之後,鑑於呼籲監管機構和銀行家接受加密貨幣的壓力不斷加大,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但好在,加密行業過去幾個月的迅速崩潰,可能已有效地阻止了這一點,並反而塞翁失馬般地將一場更廣泛的危機扼殺於了襁褓之中……

幣圈的“內爆”如何環環相扣?

長期以來,加密貨幣一直被包裝爲一種不受監管的、匿名的、能順暢流通的資產,可以在未來輕易取代傳統銀行和貨幣。然而,其迅速發展的生態系統看起來卻其實很像銀行系統——接受存款和發放貸款。

Gorton和Zhang寫道,“加密借貸平臺其實相當於重新創造了銀行業務……如果一個實體從事借貸業務,它在經濟上就等同於銀行,即使它沒有被貼上銀行的標籤。”

而就像銀行系統一樣,加密行業具有的槓桿性和相互關聯性,很容易受到擠兌和恐慌傳染的影響。

今年的幣圈危機其實始於5月,當時所謂的穩定幣TerraUSD——一種旨在對美元保持恆定價值的加密貨幣崩潰了,因爲投資者對其支持的資產——名爲Luna的代幣失去了信心。關於Celsius在Terra和Luna上虧損的傳言,導致其迅速遭遇擠兌。7月,Celsius申請了破產保護。

曾投資Luna的加密對沖基金三箭資本也不得不進行清算。三箭資本的貸款損失和Celsius的恐慌傳染,繼而又迫使加密平臺Voyager宣佈破產。

同時,FTX的關聯公司Alameda Research和Voyager存在相互貸款,Alameda和Celsius也互有敞口。而最終,正是FTX和Alameda之間的聯繫,又導致全球前五大加密平臺之一的FTX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像許多平臺一樣,FTX發行了自己的加密貨幣FTT。在被發現是Alameda的主要資產後,另一個主要加密平臺幣安表示,其將拋出自己持有的FTT,繼而成爲了FTX一系列爆雷事件的開端。

目前,這場幣圈的“雷曼危機”影響還在加密行業內不斷擴散。另一家加密貨幣貸款機構Genesis Global Capital,對三箭資本和Alameda都有敞口。在FTX倒閉後,該公司已暫停提款,並表示將尋求外部現金。

此外,據媒體報道,與FTX和Alameda存在業務關聯的加密貸款機構BlockFi也正準備申請破產。

美國聯邦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在10月份的一份報告中,曾用一張圖表,非常直白地闡述了“加密貨幣宇宙”間相互關聯的本質。

幣圈提早爆雷反倒是件好事?

不少幣圈投資者——從不成熟的散戶到大型風投資金和養老基金,都在今年的這一輪輪幣圈危機中遭受了損失,有些甚至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然而,這些損失與以往威脅到主要貸款機構的償付能力,和更廣泛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危機事件,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儘管銀行系統在這輪幣圈危機中可能也並非毫髮無傷——不能排除部分銀行也面臨了一些貸款或投資損失。有些銀行還爲加密貨幣公司提供託管和支付服務,並持有它們的現金,例如支持的穩定幣。一些爲加密貨幣公司提供服務的小銀行,則受到了大量存款外流的打擊。

但無論如何,傳統金融領域終究是尚沒有與加密行業建立太多緊密的聯繫,因爲與政府債券、抵押貸款或商業貸款甚至衍生品不同,加密貨幣在實體經濟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視作是一種可靠便捷的支付手段。被大肆宣傳的加密創新——如穩定幣DeFi,大多也只是促進了加密投機,而不是有用的經濟活動。

幣圈的聲名狼藉,很早就令巴菲特和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Jamie Dimon)等主流金融家望而卻步,同時也讓監管機構對銀行參與加密貨幣深感不安。

或許,如果沒有今年的這一出出爆雷戲碼,這種情況遲早會改變——不是因爲加密貨幣變得越來越有用,而是因爲它爲投機者及其支持的生態系統創造瞭如此多的利潤,最終註定將令“生性貪婪”的華爾街資本沉迷其中。

但如今,由於受到破產和醜聞的影響,加密貨幣行業顯然將不得不等待更長時間——也許是永遠——才能被傳統銀行完全接受。

從這個角度看,幣圈的爆雷對於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的長遠命運而言,或許反倒是一件幸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