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主持人

 袁小珊 

 財新視聽主持人 

嘉賓

 周大地 

 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 

兼任能源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

曾任世界銀行、亞洲發展銀行、聯合國專家顧問。

長期從事能源經濟、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統分析研究,

在國內外能源研究界享有盛譽。

 魯宗相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清華大學電機系長聘副教授,

兼任IET Fellow、IEEE高級會員、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能源互聯網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爲風電/大陽能發電井網分析與控制、

能源與電力宏觀規劃、電力系統可靠性、分佈式電源及微電網。

 王永中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 

 國際大宗商品室主任、研究員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研究貨幣經濟學,國際投資學,能源經濟學。

2022年7月21日至8月30日,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佈高溫預警,35℃以上高溫影響人口超過10億人。川渝地區面臨60年來歷史同期最高氣溫、最少降水量、最枯來水和最高電力需求的“四最”疊加局面。

“這種氣象影響,引發了社會與電力系統的一系列連鎖反應,”魯宗相指出。在嚴峻的電力形式下,四川等水電大省被迫採取“拉閘限電”,暴露出電力系統在極端天氣下應對能力的嚴重不足。面對單一的新能源電力結構、不暢通的跨省電力輸送網,魯宗相表示,“電力調度系統的可籌措資源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圖片

8月16日,成都市要求關閉所有景觀照明,地鐵、商場、寫字樓、居民小區採取節電措施,以降低城市電力負荷。

電力系統改革的急切性已更甚於前。近年來,伴隨煤電萎縮,新能源在部分地區高比例接入電力系統,而調峯、儲能系統的發展速度未能跟上,供需峯谷差越來越大,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屢受衝擊。

在此背景下,究竟應該大力建設火電保供,還是繼續新能源“躍升式的發展模式”?業內顯露出較大分歧。體現在裝機規模上,今年覈准“上馬”的煤電項目是去年的兩倍。周大地認爲,這是因爲大家逐漸發現“雙碳”目標在極端環境下執行不易,“有點習慣於拿熟悉的方案解決不斷碰見的新問題”

這將帶來怎樣的利害?從技術上看,煤炭是電力調峯的最優選嗎?如何突破火電企業調峯經濟效益差、靈活性改造積極性低、備用機組性能差的局面?

而兼具“靠天喫飯”短板和可觀前景的新能源發電,仍需解決電力波動,以及與現有發電系統的適配問題。“電動車捎帶着突破了新能源儲能問題”,周大地此言原因何在?

此外,建立有效的電力市場,也被視爲破解缺電問題的路徑之一。歷經20年、兩輪電力改革,中國電力體制“半計劃、半市場”特徵依舊明顯。深化電力改革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怎樣的政策與市場環境纔是合理的?各地政府應該如何平衡能源消耗與經濟發展?企業在低碳轉型的過程中,又面臨着怎樣的具體困難?

本期《財新時間》,對話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國際大宗商品室主任、研究員王永中,盤點當今中國電力系統的危與機。

圖片

專家接受《財新時間》專訪

(以下內容爲訪談內容文字精選)

“今夏川渝高溫乾旱,

基本沒有可籌措電力資源”

袁小珊您是如何理解今年夏天的電力危機的?保供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

魯宗相從基本原理上來講,天熱了大家要開空調,對電力的需求上升。但是從整個四川的電力結構來看,它有80%是水電。因爲高溫,來水情況遠遠不如常年,甚至正常應該是洪峯豐水季,但是來水情況還不到正常枯水季的水平,供給嚴重不足

這個時候對電力調度部門來講,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太好的手段的,因爲沒有可籌措的資源。四川在正常情況下是一個清潔能源大省,但是由於單一電源品種,一旦碰到跟單一電源的來源相關的災害性天氣發生,它就顯得特別被動了

袁小珊如果再遇到極端天氣,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應對?

魯宗相電源-電網-負荷是電力系統三個最主要的環節。要提高保障能力的話,其實在這三個環節上都要有一些手段。

“源”,(能源種類)要多元化,不能夠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網”,保證(電)網就跟高速路一樣足夠暢通。比如說這一次川渝的限電,其實其他省份也在大力的支持四川,但是因爲本身的網架、主要的聯絡線有限,導致資源能力受限。

“荷”,利用分佈式光伏,直接在我們的樓頂或者說幕牆上去做一些分佈式電源,也有助於我們在這種災害條件下,去保障所謂的“最後一度電”。

圖片

淺析中國電力結構基本面

袁小珊中國的電力系統以前是建立在煤電爲基礎的大型發電設備之上的,隨着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斷的提高,中國的電力運行框架會有一個什麼樣的調整?

魯宗相去年中國火電的發電量爲60%,風電、光伏發電佔比首次超過了10%,風電、光伏,加上水電的裝機容量首次超過了10個億,行業內叫做“雙十”的里程碑,標誌着中國電能源結構的清潔低碳轉型達到了一個重要節點。

對比10年前,中國火電發電量佔比爲80%,以煤電爲主的電源結構其實是長期存在的。不會說一下子就像國外那樣降到一個非常低的數字,它對我們整個的能源安全是不利的。對火電,我們一直認爲它在轉型當中要做一個壓艙石,份額會減小,但也不會那麼高速地退出歷史舞臺。

從未來能源電力結構的發展來看,別的資源條件都是有限的,真正有不斷往上擴增潛力的,就是風電和光伏。風電、光伏它身波動性很強,在災害條件下還不一定能頂得上主力。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快速鼓勵它發展,國家的提法叫做躍升式的發展模式。但另外一方面,我們還得有足夠多的儲能或者抽水蓄能等調節手段。

此外,我們國家的大江大河水電資源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實際上現在主要的開發重點在藏南地區,之後基本上就開發完了。我們國家的核電,現在的佈局都是在沿海,內陸核電一直沒有突破。但核電單機容量大,發電能力強,發電量佔比並不小。我們的天然氣資源並不是很豐富,它主要作爲一種調節電源,在整個電源結構當中來發揮作用。

這就是我們國家的整個電源結構的基本面

圖片

魯宗相接受《財新時間》專訪

“對'雙碳’目標,

有一點思想上的反覆”

袁小珊今年截至9月初,火電累計覈准裝機規模飛漲,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覈准規模的2倍,許多在十四五期間不可能上的項目也得到了批准。您覺得主要原因是什麼?

周大地提出“雙碳”以後,一開始大家都很興奮,都認爲這件事確實挺大,意味着電力系統、能源系統都要有很大的革命性轉變。但是後來發現,改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疫情情況下,也有一些特殊條件下的電力短缺,有一點思想上的反覆

但是不是最優的、風險最小的?那就可以討論了。火電爲什麼搞調峯很費勁呢?煤電最大的特點就是慣性太大,讓它不正常運行,煤耗就會大幅度上升。如果一個火電每天只供應3個小時的話,發電的成本就高得了不得了,所以今年夏天所謂電力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電力系統裏頭還有10%幾的火電能力沒有真正動員起來

這就是我對“多搞煤電”問題的看法,這是慣性思維造成的。對新技術不瞭解、信心不足,想拿一個稱心應手的(方案)解決短期問題。另一方面,這方面的勢力也比較大。雖然很多大的能源企業也都介入了新能源,但是他們大多數的主業還是火電。我個人認爲它不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

圖片

周大地接受《財新時間》專訪

“電動車捎帶着突破了儲能問題”

袁小珊:有觀點認爲,新能源要配備一個“大型充電寶”,才能夠滿足調峯的需求。您覺得我們現在國內的儲能技術的發展到了一個什麼階段?

周大地過去電力系統認爲儲能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而且數量驚人,可能有多少億千瓦,誰來負擔這個成本,現在也沒有一定之規。但是沒想到,電動車就把這事捎帶着就給突破了

中國有3億輛車,如果變成電動化以後,那就是200多億千瓦時的可調度電力,你讓它出功率的時候,即時功率可以到1000多千瓦。而且電動車的儲能電力系統是要在車上開的,電網的大型儲能比這個簡單。何況這麼多車已經在那兒了,是非常好的一個資源,以後會搞到百億千瓦時的儲能能量,和電力系統已經到了一個數量級上去了

儲能不會是一個技術上不可突破的問題,只是我們的政策方面要給空間。經濟方面進行必要的調整,引導社會資金去幹合理的事,就可以逐步得到解決。

圖片

周大地接受《財新時間》專訪

“碳排放的賬算不清楚,

是企業低碳轉型中的一大問題”

袁小珊地方政府在平衡能源消耗和當地的經濟發展上,摸索出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王永中通過電價的方式,使高耗能企業縮減產能,比行政一刀切的方式來管理效益更好。比如說電價上漲,差企業就被市場淘汰了,好的企業,能源集約型的、節能的企業生存下去了。通過市場的方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實現能源轉型,這個方式可能更好一些。

圖片

王永中接受《財新時間》專訪

袁小珊現在很多企業不管是不得不,還是爲了企業效益和業務轉型,都要面對低碳轉型的趨勢,需要面對的具體問題是什麼?

魯宗相其實來講在這種低碳轉型當中,到底排了多少碳,需要爲這個付出多少代價,目前這筆賬算不清楚。實際上碳排的問題,包括相關的研究工作,主要的基礎還是在一些發達國家手上。主要的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碳達峯了,而我們國家現在實際上沒有達峯,整個技術階段和發展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這麼一個認識高度。所以說我們首先有一個怎麼去學習人家的東西,怎麼追趕人家東西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還要繼續維持世界工廠的位置,這個增長還得有,所以說實際上我們是叫做“雙重目標”,而且雙重目標的導向還不一樣。這個過程比較痛苦,要做好戰略,儘量把眼光看的遠一點,對產品的調整,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它可能都會有一個未雨綢繆的效果。

圖片

總監製:仇一

製片人:仇一

本集導演:趙鈺涵 張雨菲(實習)

剪輯:宋文康

攝像:龔高 梁嘉成 王學武

技術統籌:王學武

視覺設計:吳琦

運營:劉正恆

商務支持:徐芳菲 歐琪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