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說它尺度太寬,房企說它不講義氣。

記者丨李惠琳

房企與評級機構的“和平分手”,不停上演。

2021年下半年至今,標普、惠譽和穆迪這三大國際評級機構,至少撤銷了約70家內地房企的評級。

以穆迪爲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百強房企中,有32家已經與之“分手”

公開的理由,無非是 “出於商業原因” “系應公司要求”,又或是 “由於缺乏足夠信息來支持維持評級”,幾乎都是房企主動爲之。

內地房企過去是境外高收益債發行大戶,大規模的斷舍離,加劇了穆迪在中國市場的不利處境。

一週前,穆迪中國被曝出裁員百人、關閉北上深三地辦公室的消息。

雖未波及信用評級業務,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宏觀經濟環境和地產下行週期的雙重影響下,它在中國的生意不好做了。

“外資評級的生意應該會冰封一段時間。”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認爲。

1

分道揚鑣

穆迪、惠譽、標普是目前主流的國際評級機構,房企要發行美元債,基本繞不過這三家。

“企業發新債,想吸引海外投資者,至少需要聘用三大評級公司中的兩家。”黃立衝告訴記者。

據《21CBR》記者統計,2021年百強房企中有58家與穆迪建立了合作關係

在銷售排行前10強中,除了央企招商蛇口之外,其餘9家都在穆迪的客戶名單上。

穆迪的長期評級分爲9級,依次爲:Aaa、Aa、A、Baa、Ba、B、Caa、Ca和C。

Baa級及以上爲投資級別,以下則爲投機級別。對於要發行債券的企業而言,通常信用評級越高,投資人認購更積極,融資成本也更低。

與評級機構分道揚鑣,意味着房企暫時放棄了在公開市場發行美元債的計劃,這也是權衡之下的無奈之舉。

一家主動撤銷評級的房企人士告訴《21CBR》記者,對當前的地產公司來說,海外發債渠道受限,基本發不出來,所以評級沒有正向作用,反而會因爲機構頻繁下調評級,造成資本市場的擠兌。

過去一段時間,因評級下調導致債務擠兌的房企,不在少數。中國奧園就是一個例子。

2021年10月,三大評級機構都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下調中國奧園的評級,由此觸發了部分融資條款,連鎖反應導致債務擠兌,引發中國奧園的流動性危機。

當時有中國奧園內部人士向《21CBR》記者提到,對於機構頻繁下調評級,公司沒有準備,也未料想到狀況會如此嚴峻。

今年1月21日,穆迪宣佈撤銷對中國奧園的“Caa2”企業家族評級,以及該公司發行票據的“Caa3”高級無抵押評級。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提到,評級下調還可能加大房企再融資的難度,負面影響甚至會傳導至銷售端。

黃立衝也表示,主動撤銷評級,一來可以節省成本,二來可以避免評級下調對企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趨利避害,主動撤銷評級成爲房企們的選擇。

2

無差別“狙擊”

穆迪對內地房企的評級下調,幾乎是無差別“狙擊”,且頻率極高。

據穆迪發佈的報告顯示,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的 9個月內,其對發行高收益債券的內地房企,進行了91次降級,創下新記錄。

此前10年裏,它對內地房企只進行了56次降級。

尤其是去年10月,穆迪在一個月內下調了29家房企的評級,包括富力、佳兆業、禹洲、建業等知名房企。

“鐮刀”揮下沒有徵兆,很多未違約房企,一度非常不解,雙方矛盾激化。

4月,穆迪宣佈將建業地產的發行人評級,從B1下調至B3。理由是,其流動性減弱,再融資風險增加。

對此,業地產“深感失望,並表示,“穆迪沒有充分了解公司的再融資及還款計劃,以及積極開拓新融資管道的舉措。” 建業在公告中表示,申請撤銷評級。

無獨有偶,6月20日,穆迪將海倫堡的發行人評級從B2下調至Caa1,債項評級由B3下調至Caa2,展望爲負面。

理由是,海倫堡運營能力減弱,融資渠道受限,未來12-18個月內債務到期規模龐大。

海倫堡同樣 “深感不解與失望”,就在調級的三天前,它提前償還了一筆8.63億元的公司債券。海倫堡也申請撤銷評級。

示範性房企旭輝也未能倖免。今年9月,旭輝完成配股,中債增公司擔保中票發行,如期支付了境外債利息。

意外的是,10月,穆迪連續兩次下調旭輝的信用評級,並列爲負面觀察。而在9月底,標普和惠譽已先後進行了類似操作。

這嚴重打擊了投資者脆弱的信心,也打亂了旭輝的償債計劃。11月,旭輝在公告中表示,部分融資因評級下調觸發提前兌付條款,境外兌付壓力短期內劇增。

目前,在50強房企裏還保持穆迪“投資級別”評級的,僅有萬科、中海、華潤置地、保利、龍湖、越秀、金茂7家。

倖免的大部分爲國企。

3

生意邏輯

信用評級是一門生意,三大評級機構都是商業公司。

“由房企付費購買服務,與機構簽約後纔會給予評級。”上述房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據黃立衝瞭解,穆迪等機構的評級流程類似審計,“簽約後,穆迪對企業做調研,同時企業提供相關資料,給予配合。” 

擔當風險“守門員”的角色,評級機構的結論本應是獨立的,但其盈利的本質,又導致獨立性和專業性受到質疑

“(評審)太寬鬆了,預見性差、反應太慢,現在投資者都在怪他們缺乏預見性,導致損失慘重。”黃立衝認爲。

穆迪對房企的評級調整,多以行業悲觀預期爲依據,跟隨週期性趨勢,原因多爲銷售下滑、再融資渠道收窄等導致流動性下降。

黃立衝認爲,基於其商業屬性,即便機構分析員預料到危機,也不會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降低評級或者給予警示,跟着週期最安全。

這樣一來,穆迪很容易陷入兩面不討好的局面,“投資人認爲他們尺度太寬,房企認爲他們太不講義氣。”

信用評級業務是穆迪的核心業務,貢獻了收入的半壁江山,2022年前三季度,坐收21.23億美元。

受債券、股市疲軟的影響,該業務營收同比下降了28%。第三季度尤甚,降幅達到36%。

穆迪中國此次裁員,主要涉及其分析諮詢公司,從事風險數據分析業務,與評級業務所屬的投資者服務公司,爲兩個獨立業務。

穆迪中國回應《21CBR》記者時稱:“正如我們在最近財報電話會議上宣佈的決定,穆迪根據當前和預期未來的經濟環境,現正採取措施調整全球人員佈局。”

穆迪中國向記者強調,仍在中國有較大規模的運營,會繼續爲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及國內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11月初,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的副總裁李秀軍表示,受一系列週期性、結構性因素影響,中國房地產行業以及非金融行業的信用展望可能爲負面。

不過,國內融資渠道逐漸開閘,房企流動性有望增強,大規模的房企評級下調可能不會再現。

週期過後,房企或將再啓評級,與穆迪重修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