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楊夏    

實際控制人或將變更之際,萃華珠寶(SZ002731,股價18.14元,市值46.47億元)擬收購未來實控人鋰鹽資產一事引關注。

11月28日深夜,萃華珠寶回覆交易所關注函,否認此次交易存在向關聯方輸送利益情形,並重申對新能源鋰電行業進行佈局,將爲上市公司未來業務發展提供多樣性,增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此次交易標的爲四川思特瑞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特瑞鋰業)51%的股權。受益於新能源行業的景氣,2022年上半年,思特瑞鋰業實現淨利潤2.8億元,是同期萃華珠寶淨利潤的7倍多。不過,交易各方似乎對標的公司未來的業績表現較爲謹慎,承諾2023~2025年三年累計淨利潤不低於3億元。

對此,11月29日,萃華珠寶方面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道,該調整是經過多方交流,並且與深交所溝通之後確認的,“確實目前鋰業發展得很好,但是任何行業的瓶頸都是不可預測的。”

收購未來實控人旗下資產

在如今的資本市場,企業跨界併購鋰鹽資產的情況屢見不鮮。隨着新能源汽車和化學儲能等產業的快速發展,電池級鋰鹽產品的市場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產品報價高企頻頻引起熱議。包括思特瑞鋰業在內的一衆鋰業企業成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據此前收購公告,思特瑞鋰業主要從事鋰鹽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氫氧化鋰(含無水氫氧化鋰)、碳酸鋰、磷酸二氫鋰等鋰鹽系列產品,均爲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所必需的關鍵材料。2022年上半年,思特瑞鋰業實現營業收入6.79億元,佔到同期萃華珠寶營收的34.4%;淨利潤則高達2.8億元,約爲同期萃華珠寶淨利潤的7.8倍。

不過,從市場反響來看,自萃華珠寶宣佈收購消息以來,公司股價出現較大震盪。Wind數據顯示,公告當天(11月11日)萃華珠寶股價較前一日下跌了6.5%;11月11日至11月29日,公司收盤價最低一度跌至16.79元。

中小投資者和交易所的關注點之一在於,思特瑞鋰業的實際控制人陳思偉同時也即將成爲萃華珠寶的實控人。6月17日,萃華珠寶宣佈陳思偉擬受讓公司12%股權,並在權益變動後成爲公司實際控制人,轉讓價款總計4.26億元。而此次收購思特瑞鋰業,萃華珠寶將向陳思偉及其實控企業支付現金約5.83億元。

面對交易所對定價情況的問詢,萃華珠寶回覆稱,公司本次收購標的公司51%股權事項交易定價系交易雙方綜合考量並協商一致的結果,不存在向關聯方輸送利益情形。

11月29日,萃華珠寶證券部方面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收購只是公司的戰略收購,並非借殼上市,也並非陳思偉收購公司股權的附加條件。至於陳思偉收購上市公司股權的時間表,前述證券部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交易雙方的任何文件,若有新的變動會及時提交公告。

未調整三年業績承諾金額

儘管思特瑞鋰業上半年業績表現較好,但交易雙方對前者未來的業績情況似乎較爲謹慎。據此前收購公告,陳思偉承諾標的公司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累計實現的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但思特瑞鋰業僅在2022年上半年便已實現2.8億元的淨利潤。在深交所對此進行問詢後,交易各方也只是將業績補償期調整爲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而業績承諾金額不變。

前述證券部人士表示,該調整是經過多方交流,並且與深交所溝通之後確認的,“確實目前鋰業發展得很好,但是任何行業的瓶頸都是不可預測的。”在對深交所的回覆公告中,萃華珠寶也表示,隨着行業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標的公司未來業績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顯然,此次戰略收購仍寄託着萃華珠寶發展業務多樣性的期望。作爲東北老牌珠寶品牌,萃華珠寶近年來經營表現起起伏伏,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爲3452萬元,同比下降25.6%。

資金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萃華珠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1.04億元,距本次交易對價6.12億元有較大缺口,同時還有短期借款餘額12.47億元。本次收購的資金來源也是深交所的關注焦點之一。

在回覆中,萃華珠寶表示,一方面上市公司可通過擴大銷售資金回籠增加貨幣資金量,另一方面已開始與意向併購貸銀行展開溝通,截至回覆出具日,已取得1家銀行提供的授信意向函,目前仍在與其他銀行進行持續溝通。經測算,根據上市公司上半年財務數據,本次交易將使公司流動比率從1.18下降至1.08,財務費用從3796.63萬元增加至5426.63萬元。

封面圖片來源: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視覺中國圖 楊靖製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