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尹琛 香港報道

香港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備受關注。11月29日,環球科技和管理顧問公司Capco發佈的《未來銀行》系列調查報告顯示,過去兩年內,香港銀行服務用戶對數碼銀行的信心大增;其中70%的香港受訪者希望銀行提供更優質的線上服務。

這次調查於2022年9月至10月進行,收集了近5000名亞太市場受訪者的調查結果,其中香港地區受訪者超700人。

虛擬銀行興起,消費者愈加信任科技

調查指出,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線上銀行服務的需求。自2019年起,香港陸續興起包括Livi Bank、衆安銀行、富融銀行、螞蟻銀行等在內的八間虛擬銀行。

虛擬銀行興起之初,一度受到大量用戶的歡迎。截至2021年底的數據顯示,虛擬銀行賬戶開設量達120萬,而香港人口數量大約爲741萬。但Capco的分析指出,在經濟不景氣和技術人才匱乏的雙重壓力下,開戶數的增長趨於平穩。

事實上,虛擬銀行開業後的表現也並非“一帆風順”。畢馬威早前的報告指出,整個2021年度,八家虛擬銀行的稅前總虧損由2020年的23.77億港元增加至34.19億港元;銀行存貸款比率則從8.2%增至24.6%。從存款來看,截至2021年12月的數據顯示,八家虛擬銀行客戶總存款額約250億港元,相當於銀行業總存款的0.17%。

儘管如此,香港消費者對數字銀行越來越有信心。Capco的調查顯示,不少於86%的香港受訪者認爲,相對傳統銀行,他們對科技巨頭具有同等或更高的信任度;其中56%的受訪者則更信任科技公司。

七成受訪者冀銀行提供更優質線上服務

隨着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銀行數字化服務的期望變高。Capco的調查顯示,70%的香港受訪者期望銀行提供更優質的線上服務。

事實上,不僅消費者,監管也早對銀行的運營能力提出更多要求。香港金管局2021年公佈的“金融科技2025”策略第一條便是全面推展銀行數碼化。該策略指出,金管局繼續支持銀行在業務運作流程中全方位應用金融科技,並推出相關的應用評估,來檢視銀行採用金融科技的情況。意味着傳統銀行從服務前臺,到中、後臺全流程都須提升數字化能力。

而除了開戶數碼化之外,轉賬服務、申請個人信貸及投資等服務都呈現數碼化趨勢。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今年早前的網誌中表示,以轉數快(金管局2018年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爲例,其登記總數於2022年3月突破1000萬。香港零售銀行經轉數快和即時支付結算系統處理的本地轉賬中,98%由客戶通過數碼渠道作出轉賬指示,只有2%是經非數碼渠道(如分行)。

Capco亞太區執行董事和戰略主管Danny Wan表示:“現時香港銀行服務用戶最重視操作簡便的一站式服務,但客戶需要的不單是不同服務的簡單聚合,而是銀行利用不同產品及服務提供個人化投資意見、儲蓄選項等”。

與此同時,多數消費者也願意分享個人隱私數據,以獲取更個人化的銀行服務。調查顯示,約61%的受訪者對分享個人隱私數據持開放態度,數據類型包括健康數據、借貸歷史、生活動態等。

新趨勢:虛擬資產和ESG

銀行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浮現出一些新的趨勢,比如對綠色可持續金融和虛擬資產的關注。Capco的調查顯示,27%的受訪者認爲,銀行服務的可持續性表現“極其重要”;在55-64歲年齡組別,這一比例更上升至46%。

虛擬資產方面,則有30%的受訪者表示,儘管加密貨幣市場波動震盪,但若銀行(未來)能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將會“非常吸引”他們。

不過,調查結束後不久,加密貨幣行業出現FTX破產倒閉等事件,Capco亞太區數碼與科技業務合夥人Paul Sommerin指出,該類事件或將影響香港虛擬資產投資開放給零售投資者的進程,料香港監管會採取觀望態度。而早在10月31日,港府發表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亦表示,未來會向銀行推出虛擬貨幣和穩定幣相關的監管框架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