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卡塔爾宣佈和德國達成15年供氣協議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據彭博社11月29日報道,卡塔爾與德國已簽署爲期15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從2026年起,卡塔爾每年將向德國供應至多200萬噸液化天然氣。

該協議由卡塔爾能源公司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於11月29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簽署。作爲中間商,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負責從前者採購液化天然氣,再轉運至德國北部的布龍斯比特爾港LNG進口接收站。

卡塔爾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一。該國擁有僅次於俄羅斯和伊朗的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儲量。據法新社報道,卡塔爾向德國供應的天然氣產自北方氣田的東擴項目和南擴項目。卡塔爾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薩阿德·卡比介紹稱,這是北方氣田擴建項目首次向歐洲供應液化天然氣,也是卡塔爾與德國第一份長期液化天然氣供應協議。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稱讚這份長達15年的協議“很棒”,並表示“不會反對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合同”。

彭博社報道稱,自俄烏衝突迫使德國結束對俄氣長期依賴後,德國不得不調整能源政策,德國政界人士一直在全球各地尋找俄氣的替代品,以維持本國的工業運轉和家庭冬季正常取暖。與此同時,德國也在加緊建設相關基礎設施,包括布龍斯比特爾港在內的5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

這一協議是否能夠解德國的“燃眉之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11月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與卡塔爾此次簽署的協議,履行時間遲,不足以使德國走出當前的能源危機之困。“等到2026年卡塔爾開始供氣時,德國大概率有時間找到應對方案。因此,德國目前首要解決的應是未來兩年的缺氣問題,而俄氣較大體量的缺口一時難以填補,這就要求德國還需尋找其他合作方與來源。”此外,林伯強告訴記者,液化天然氣的船運成本要遠高於俄氣管道運輸的成本。

諮詢公司ICIS的能源分析主管施羅德同樣表示,2026年供應日期過晚。“如果德國不能在2023年以合適價格獲得足夠的天然氣,那麼他們將不得不重返液化天然氣現貨市場,並將自己置於全球價格波動的風險之中。”

彭博社在報道中表示,卡塔爾提供的天然氣量僅相當於德國2021年進口俄氣總量的6%。此外,《衛報》分析稱,卡塔爾天然氣不會提前運抵德國,因此無法幫助德國度過今年以及未來數個冬季的能源短缺困境。

據法新社報道,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爲首的亞洲國家一直是卡塔爾天然氣主要出口市場,自俄羅斯“斷氣”後,越來越多歐洲國家瞄準卡塔爾,並與亞洲國家展開“競爭”。薩阿德·卡比表示,現在許多歐洲和亞洲國家都想要天然氣,但“沒有足夠的談判代表來應付”。林伯強分析稱,其他歐洲國家可能會效仿德國從卡塔爾購買液化天然氣,但他們未必有支付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