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會上獲悉。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的比例爲86.7%,較2020年提升3.8個百分點。

互聯網已成爲未成年人學習、娛樂、社交的重要工具。88.9%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我國未成年人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比例也延續了下降態勢。但與此同時,近三成家長認爲孩子存在上網時間過長的問題,近四成未成年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不良或消極負面信息。

《報告》建議,要強化法治保障,儘快頒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推動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級,加強探索未成年人特質識別認證技術。《報告》還強調,學校、家庭、平臺企業要各盡其責,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合力。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 規模1.91億

近三成家長認爲孩子存在上網時間過長的問題

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未成年人的整體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升,達96.8%,較2020年提升1.9個百分點。《報告》顯示,城鄉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差距自2018年以來也持續縮小,2021年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爲96.7%,農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爲97.3%;除小學外,其他學歷段農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高於城鎮。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對未成年羣體滲透的低齡化趨勢更加明顯,小學生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5.0%,28.2%的小學生在上學前就已經接觸互聯網。

手機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網設備。《報告》同時顯示,新型智能設備在未成年網民中有較高使用率,這類設備的信息安全風險值得重視。未成年網民在工作日和節假日過度上網的情況有所改善。未成年網民在工作日平均每天上網時長在2小時以上的比例爲8.7%,較2020年下降2.8個百分點;在節假日平均上網時長在5小時以上的比例爲9.9%,較2020年下降2.3個百分點。不過,近三成家長認爲孩子存在上網時間過長的問題,約兩成未成年網民認爲自己對互聯網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心理;未成年網民上網時長是否受到家長限制,顯著影響其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

互聯網已成爲未成年人學習、娛樂、社交的重要工具。《報告》顯示,88.9%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71.9%的未成年網民認爲互聯網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了積極影響。視頻網站等已成爲未成年人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時未成年人的網上娛樂行爲得到控制,未成年網民經常在網絡上聽音樂、玩遊戲、看視頻、看短視頻、看直播的比例較2020年均有所下降。未成年網民參與網上粉絲應援活動的情況也明顯減少,較2020年下降2.6個百分點,其中,初中仍是參與比例最高的學歷段。但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賬號登錄遊戲從而逃避網絡遊戲服務時段時長管理的情況值得關注,31.9%的未成年網民使用家長賬號玩過遊戲。

家庭和學校是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和老師對未成年人上網用網的教育與管理對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行爲有重要影響。《報告》顯示,超九成家長和教師對未成年人開展相關教育。超過一半的家長要求子女在自己的監督下上網,近八成會和子女約定網上娛樂行爲。青少年模式在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依賴和網絡不良信息影響方面發揮了較爲積極的作用,但用戶的使用比例和滿意比例均不足五成,仍需進一步完善。家長自身的網絡素養影響其對子女的上網教育和管理,超過四分之一的家長認爲自己對互聯網存在依賴心理。

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和權益保護情況也值得關注,《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比例延續了下降態勢,表示“自己曾在過去半年內遭遇過網絡安全事件”的未成年網民比例爲25.5%,較2020年下降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近八成未成年網民知道可以通過互聯網對侵害自身的不法行爲進行權益維護或舉報,較2020年提升5.7個百分點。不過,近四成未成年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不良或消極負面信息,其中炫富、躺平類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最爲廣泛。同時20.0%的網民表示在上網過程中沒有考慮過網絡安全防範問題。

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 倡導家長以身作則

學校、家庭、平臺企業要形成保護合力

在互聯網高度滲透、上網觸手可及的當下,未成年人是地地道道的“數字原住民”,網絡甚至已成爲其日常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水和空氣”。《報告》建議“政、校、家、社、企”協同發力,順應數字社會發展規律,治管教結合,多管齊下,爲“互聯網一代”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報告》指出,要強化法治保障,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的安全性和健康度。加強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普法宣傳和執法檢查,儘快頒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嚴厲整治涉未成年人的網絡偷拍直播、誘導性消費打賞、網絡社交陷阱等,防止網絡欺凌、網絡暴力等現象的發生。加快制定新型上網設備信息安全行業標準,對涉及圖像、指紋、位置及用戶個人信息等功能進行規範性要求,明確廠商和軟件開發商的法律責任。

要推動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級,加強探索未成年人特質識別認證技術,完善未成年人身份識別機制。加強專屬內容池建設,強化視頻、短視頻類平臺內容審覈。加強行業自身建設和協同聯動,探索建立更加精細化的行業標準和賬號互通機制。

要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提升農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應用能力。根據不同年齡未成年人心智發展的特點和需求開展網絡素養教育。彌合城鄉未成年人網絡素養“鴻溝”。加強農村地區,特別是留守兒童集中地區中小學校網絡常識教育;引入社會力量,幫助農村地區家長更好承擔起教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的責任。

《報告》還強調,學校、家庭、平臺企業要各盡其責,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合力。推動學校發揮主陣地作用,比如,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有關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帶手機進入課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強化“家庭是第一課堂”的共識,倡導家長以身作則爲子女樹立良好榜樣。推動平臺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作爲企業發展的底線;加強行業自律,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訴和舉報渠道,共同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本次會議由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聯合舉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孫文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