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應對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勢?澎湃對話華山醫院感染病學科團隊

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勢對防控政策的持續優化提出了新挑戰。當前,全國多地結合疫情變化形勢和各地實際情況,從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方面優化細化新冠疫情防控舉措。

目前,全國疫情總體呈較快發展態勢,疫情波及面廣,但同時,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性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也在明顯降低,當下我們該如何科學認識這一病毒?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又如何進一步提高60歲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

12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對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病學科團隊成員之一的王新宇教授,回答大衆最爲關心的熱點問題。

澎湃新聞: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性減弱,感染者大多數爲無症狀或者輕症,我們如今該如何理解和認識這一病毒?

王新宇:從新冠病毒被發現到今天,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年時間。三年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一波又一波地在全世界各地傳播流行,造成了全球各地大規模的人員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2月1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接近6億4000萬,超過660萬的人因感染而離世。但研究人員也發現,隨着新冠病毒的流行以及變異,並隨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新冠病毒感染後的重症比例和病死率是在不斷下降的。特別是近一年來在全球肆虐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其致病力較之前的流行毒株有了較爲明顯的下降,感染者絕大多數爲無症狀或者是輕症患者。因此,我們對於這種病毒和疾病的認識也在不斷進步。

當然,致病力的減弱並不表示不會出現重症和死亡,全球的大流行依舊沒有結束,如今全球範圍內,每天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病例依然有1000例左右。如果一個地區同時出現大規模的感染人數,重症人數驟然增多,依舊可能會造成醫療資源的相對不足,出現超額死亡。因此,我們依然需要提高警惕,做好防護,並且及時完成疫苗的接種。

澎湃新聞:新冠病毒致病性減弱的同時,這一病毒傳染性在不斷增強,我們該如何做好預防工作,針對不同人羣是否應該採取不同的防護措施?

王新宇:隨着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異,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致病性減弱的同時,傳染性卻是不斷上升,大家有這麼一種共同的感受,就是和兩年多前相比,新冠病毒變得越來越難防了,因此我們的防控策略也會相應作出一些調整。

但對於社會大衆來說,當您所在的地區有新冠病毒流行時,公衆場合戴好口罩,避免人員聚集,同時繼續做好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動等措施,依舊能夠儘可能地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尤其是家中有高齡老人、腫瘤和慢性病患者等脆弱羣體的,更應該嚴格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感染。

澎湃新聞:在我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約65%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您認爲在疫情新形勢下如何保護這些老人?

王新宇:新冠感染者中,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發生重症的相對風險確實要更高,而全球各地的研究均提示,全程接種疫苗能夠大大降低老年人等脆弱人羣在感染後出現重症的概率。

因此,對於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及時完成接種,並接受加強針,是目前來看最爲經濟有效的保護措施。當然,我們也要爲發生感染的老年人,提供及時和恰當的醫療條件,儘可能降低老年人等脆弱人羣感染後的病死率。

澎湃新聞:針對一些長期在家裏行動不便、很少外出的老人,你覺得這類人羣應該接種疫苗嗎?針對他們身邊的親人或照護人員,您有什麼建議?

王新宇:家裏行動不便、很少外出的老人,並非和外界完全不接觸,因此感染的風險還是存在的,而行動不便本身就提示他們就屬於脆弱人羣,更應該儘快完成疫苗的接種。他們身邊的親人和照護人員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有可能成爲傳播鏈中間一環,最終導致老人被感染的因素。因此,照護人員也應該接種疫苗,並且做好個人防護,如出現發熱等可疑症狀時應該立即暫停與被照護老人的密切接觸,防止一不小心將病毒傳播給了自己所照護的老人。

澎湃新聞:當前,全國多地優化細化新冠疫情精準防控舉措,其中就有對核酸檢測提出要求,要求更有針對性,一些地區也在探索針對部分人羣予以免檢等,您認爲什麼樣纔是科學有效的核酸檢測方式?

王新宇: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本身是發現陽性感染者的一種有效手段,但並非唯一手段。大規模聚集檢測核酸,對於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從全球多地的防疫措施來看,通過核酸檢測結合抗原自測的方法來發現陽性感染者同樣有效,又可以節省下不少資源,或許值得借鑑。

總之,從目前的實際效果來看,控制疫情如果只依靠全民密集的核酸檢測,並不能阻止一個地方出現感染的流行,但對於高風險人員和有發熱及呼吸道症狀的疑似感染人員及時進行核酸檢測,對於阻止疫情的擴散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大家應該遵守當地防疫政策的同時,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核酸檢測和抗原自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