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付鴻烈 劉依琳 環球時報駐新西蘭特約記者 王淼】編者的話:近年來,寵物消費市場展現巨大活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形成覆蓋寵物全生命週期的各產業鏈條。寵物經濟成了迎風而上的熱門賽道,前有“狗繩第一股”源飛生物順利上市,後有“貓爬架第一股”天元寵物等通過深交所上市委審覈。今年“雙11”期間,寵物食品及用品銷售額達到31.2億元,同比增加13.6%,印證了寵物經濟的爆發。然而,寵物交易、寵物食品用品、寵物醫院等包羅萬象的寵物經濟業態對監管提出了難題,如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如何保障寵物本身的安全等問題正亟需解決,鑑於此,《環球時報》對寵物經濟的國內外現狀、發展、難題和監管體系等做出了調查。

上億“汪喵星人”,孕育萬億大市場

養了一隻中華田園貓的張寧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養貓的開銷比我想象中還要多,除了日常的糧食、貓砂必備品等,還涉及打疫苗、做絕育、驅蟲藥和玩具等。”他算了算日常開銷,一個月的開銷大概是500元左右,“我‘雙11’別的什麼都沒買,就給家裏的毛孩子買了12個貓罐頭,花費近300元,大概能喫1個月”。

相比較貓來說,寵物犬的花銷或許會更大。剛退休的林芳擁有兩隻不到一歲的柴犬,爲了能讓它們更好適應家庭生活,並掌握一定的技能,比如坐下、跟隨、握手等,林芳花費5萬元送它們去“就讀”寵物培訓學校。“柴犬天生就有‘拆家’的潛質。當時我看到很多寵物犬經過學習,變得非常乖巧、有規矩,便打算送它們也去上課。但是,沒想到3個月過去,技能一點都沒學會,脾氣還變得暴躁了許多。”於是,林芳通過閱讀大量資料,才明白訓練寵物其實要先“訓練”自己。她漸漸通過一些訓練技巧,與兩隻柴犬取得了信任關係。週末,林芳也會時而帶它們去洗護美容,“週末的寵物店總是門庭若市,想約洗護都需要排隊”。

《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寵物狗和寵物貓總數超過1.12億隻,其中寵物狗數量約爲5429萬隻,寵物貓數量約爲5806萬隻,貓已超過犬成爲第一寵物。城鎮寵物狗和寵物貓消費市場規模則達2490億元,較2020年增長20.6%。

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會長劉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寵物經濟帶動了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部分地區,寵物產業已經成爲政府重點打造的經濟增長新引擎,我國寵物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據瞭解,我國寵物產業於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起步,目前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劉朗表示,未來的發展將會呈現幾個趨勢:一是寵物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目前,我國家庭養寵滲透率不足20%,相比美國68%、英國45%的養寵比例,我國寵物產業發展仍有較大空間;二是寵物產業各鏈條越來越完善,服務多樣化;三是寵物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根據國際寵物市場發展趨勢,隨着資本介入、跨界企業入局,我國寵物食品、用品、醫療市場將會進一步向頭部集中整合;四是產業集羣化,特色產業帶動區域發展。隨着寵物產業快速發展,不少地方政府開始關注寵物產業,紛紛建立寵物產業園區,出臺了一系列招商政策加大寵物產業的支持力度,培育地區優勢支柱產業。

研究顯示,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在3000美元—8000美元之間,寵物行業就會快速發展。2021年,隨着我國人均GDP跨過1萬美元大關。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飼養寵物已成爲孩童、單身人士、老年人的情感陪伴以及婚姻家庭的情感催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劉朗預計:“未來十年,寵物行業還會繼續高速發展,寵物經濟規模或超萬億規模,中國將成爲世界最大的寵物市場。”

監管需從標準入手

目前,我國寵物產業已經發展出覆蓋寵物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生命週期的產業鏈條。產業鏈的上游爲寵物繁育與交易、寵物食品與用品,其中寵物食品包括主糧、零食、營養品三大細分領域;下游爲寵物醫療、寵物服務,其中寵物醫療包括藥品、診療、疫苗、體檢等細分領域,寵物服務主要包括洗護美容、寵物寄養、寵物攝影、寵物保險、寵物馴養、寵物殯葬等細分領域。但隨着寵物經濟的逐步升溫,進入寵物產業的企業層出不窮,有相當多的企業是盲目跟風,並沒有考慮到寵物產業實際的市場需求,寵物食品安全、醫療糾紛、信任危機時有發生。

“寵物食品和寵物醫院的監管難點在於標準的缺失。”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會長劉朗表示,他認爲,建立最低的標準來保障消費權益是關鍵,加強相關行業標準的完善,促進市場規範和提升產業標準化進程。而全國伴侶動物(寵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委員會寵物飼料分技術委員會的建立,對我國寵物產業標準化進程推動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以寵物醫院而言,北京寵愛國際動物醫院醫生李謙認爲,近年來,隨着養寵物的人增多、寵物種類增多,動物醫院的管理、業務範圍等也因此迎來改變。李謙表示,“對一家綜合醫院來說,會設置藥房、診室、住院部、影像室、中醫診室等,甚至還有專科化的劃分,比如貓科診室、異寵科。除此之外,寵物保險也受到人們的歡迎。”但直到現在,我國大型動物和小型伴侶動物還是沒有區分,比如執業獸醫師資格證考試,大概80%左右內容都是以大型動物爲主。

在寵物經濟迎來爆發期之時,李謙認爲寵物行業仍有多處問題需要注意:第一,由於寵物糧食製作成本不高,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品牌,需要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第二,在教育方面,應當設置更有針對性的學科,比如針對小型動物進行系統化培訓;第三,在藥物診療方面,目前針對寵物專門用藥相對來說較少,寵物們常常出現“無藥可醫”的情況。此外,動物醫院的運營成本非常高,比如醫療設備費用,高昂的成本難免會分攤到就診者身上,導致動物診療費用高居不下。

據瞭解,目前,農業農村部對寵物食品出臺了《寵物飼料管理辦法》《寵物飼料生產企業許可條件》一系列寵物飼料管理辦法和規定,來加強寵物食品管理,規範寵物食品市場;寵物醫療方面新修訂了《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執業獸醫和鄉村獸醫管理辦法》,來規範寵物診療機構和寵物醫師從業者。劉朗對記者稱:“對於醫療過失和醫療過錯造成的醫療事故,應該有權威的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做出過失責任的判定,用法律維護消費者權益,也抵制醫鬧危害經營秩序,保護企業的合法經營。”

海外市場不乏多元新業態

和國內爆發的需求類似,寵物經濟在不少歐美國家一樣體量龐大且增長迅速。例如,美國作爲全球家庭寵物保有量最高的國家,寵物相關消費支出也逐漸上升。從消費支出的細分市場來看,2021年寵物食品和零食仍是美國寵物消費支出的最大細分類別,優質寵物食品是寵物主人在美國市場上最大的消費。據資料顯示,2021年美國寵物食品和零食的消費支出爲500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其次是獸醫服務類,其消費支出爲343億美元。

此外,在大洋洲國家新西蘭,約64%的新西蘭家庭擁有至少一隻寵物,該國是美國以外全世界戶均擁有寵物比例最高的國家。狗和貓是新西蘭家庭中最常見的寵物種類,其次爲魚類、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隨着新西蘭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們在寵物身上花費的時間比過去更多,也由此催生了“從搖籃到墓地”的全產業鏈寵物產品和服務。

目前新西蘭寵物行業的年銷售額約爲18億新西蘭元(約合11.5億美元),其中寵物食品的消費約爲7.87億新西蘭元。根據新西蘭初級產業部的數據,新西蘭寵物產品出口額在過去5年中翻了一番,在2021年達到2.61億新西蘭元。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增長的推動因素主要來自於產品價值的提升,而並非產品數量的增加。在過去5年中,寵物產品的出口數量僅增加了2%。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與旅遊、餐飲、健身等傳統消費行業相比,寵物行業成爲少有的經濟增長亮點。在接受採訪時,企業經理傑夫給筆者算了一筆賬。作爲新西蘭典型的中產階級,傑夫和妻子的年稅後可支配收入約爲13萬新西蘭元,平均每週2500新西蘭元。傑夫家中養了一隻邊牧犬,由於血統比較純正,當地售價在8000新西蘭元左右。此後包括辦理登記、注射疫苗、購買保險和日常花銷,每週平均支出在150至200新西蘭元左右。爲了訓練邊牧犬的體能、意志力和保護家庭的意識,傑夫參加了專門的馴狗課程。課程爲期30周,每週一次,每次花費在120新西蘭元左右。

與此同時,筆者觀察到寵物運動行業成爲了新西蘭今年的亮點。不同於傳統的遛狗方式,寵物運動師提供“荒野探險”“激流勇進”“幼兒狗訓練”等專項服務。比如在荒野探險項目中,寵物運動師會帶領擅於在野外長途奔跑的狗在樹林、海岸和山坡等複雜地形中穿越和奔跑。在休息時,寵物運動師還會提供球、棍等玩具,提高狗的創造力和社交能力。爲了確保狗在野外活動時不會走失,寵物運動師還在每隻狗的身上安裝有GPS定位系統。當然,優質的寵物服務其價格也不菲。如果僅是單純的遛狗,大概是25-30新西蘭元/次,時間在1至2小時左右。如果是荒野探險和幼兒狗訓練等專項活動,每次收費在65-100新西蘭元不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