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  珊

見習記者 方凌晨

12月2日晚,中信建投、中信證券、華泰證券、銀河證券等4家做市商在上交所網站發佈公告,選擇對23只科創板股票開展做市交易業務。其中,申聯生物、杭可科技、藥康生物、晶晨股份、天奈科技等5只股票已有做市商,因此,此次新增做市標的股18只。加上此前首批42只標的股,至此,科創板做市標的股擴容至60只。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爲,隨着做市商制度不斷推進,將促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完善,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於券商而言,積極拓展做市業務,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也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

截至11月30日,科創板做市交易滿一個月,做市股票在市場活躍度和流動性方面均表現較好。市場活躍度方面,根據Wind數據顯示,10月31日以來截至11月30日(23個交易日),首批42只標的股成交總額達2730.86億元,較前一個週期(9月21日至10月30日,同爲23個交易日,下同)增長約12.15%。其中,逾三成標的股成交額較前一個週期增加10億元以上。

換手率方面,10月31日以來截至11月30日,近六成標的股換手率超過前一個週期,其中,14只標的股換手率較前一個週期提升10%以上,明志科技(206.42%)、中無人機(137.13%)、開普雲(125.03%)、諾唯贊(101.93%)等個股換手率超過100%。

在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的背景下,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我國做市商制度將不斷完善,券商未來做市業務發展的空間可期。

繼新三板之後,科創板於10月31日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開始實行競價制度與做市商制度兼容的混合交易制度。東興證券表示,在科創板“硬科技”屬性逐步被市場關注和認可的情況下,做市業務的落地有望進一步平抑市場波動,吸引中長期價值投資資金參與,對流動性乃至券商業績均構成直接利好,從中長期角度看,科創板做市、投資、交易等業務領域有望成爲券商業績的重要貢獻點。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做市商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連續交易和科學定價,做市商制度考驗券商的定價能力和交易穩定性,爲下一步業務開展創造條件。發行中承銷等附加條款以及超配選擇權等實施,對做市商提出更高要求。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做市業務作爲一項重資產業務,要求券商首先要有雄厚的資本,同時做市業務作爲一項資本中介業務,需要券商承擔風險中介的職能,這要求券商有較強的風控能力與金融技術作爲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