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人才安居公衆號發佈消息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南方科技大學兩個保障性租賃住房(簡稱“保租房”)項目順利開工。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類保租房的位置選在了高校內,不但優化高校內教師的居住空間,更增加了保租房的供應總量。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兩個項目所代表的“高校中的保租房”,正成爲保租房“中國模式”的一種新探索,體現了供給多樣性和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兩個高校保租房項目開工,可籌集近1200套住房      

據悉,上述2個項目位列15個深圳市利用國有企事業單位自有用地建設保租房項目之中,由人才安居集團旗下南山人才安居公司分別與兩家高校合作開發,總用地面積約1.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9億元,建成後可籌集近1200套住房。

具體來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西麗湖校區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位於南山區西麗街道該學院校區內,項目用地面積658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67萬平方米,自身設置1800平方米幼兒園和1500平方米配套用房,預計2025年11月完工,可提供約480套公共住房,以70平方米(佔比75%)、90平方米(佔比20%)戶型爲主。該項目由人才安居集團投資建設,南山人才安居公司與深職院合作開發。

而南方科技大學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及教師宿舍項目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南方科技大學校區內,項目用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58萬平方米,自身設置1800平方米幼兒園和2000平方米配套用房,預計2026年4月完工,可提供約700套公共住房,以40平方米(佔比60%)、70平方米(佔比20%)戶型爲主。該項目由南山人才安居公司與南科大合作開發,項目分爲兩部分,一部分爲教師宿舍,由財政投資、安居代建;一部分爲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由安居投資。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類似保租房項目的供應對象主要爲高校新引進的教職工,因爲在保租房的籌集渠道中,企事業單位自有用地主要是面向本單位職工提供房源,如果還能有富餘,通常就可以納入政府保租房體系統一配租。

優化高校內居住空間,增加保租房供應總量

對於上述深圳高校保租房項目,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點評稱,高校出地、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出資合作開發,這類保租房既可以面向社會,即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社會公共服務的從業人員,也可以幫助兩個高校去吸引人才,作爲人才公寓來使用。此外,它既盤活了高校的閒置土地,又能夠爲高校這類人才密集型的機構提供吸引人才的保租房。

李宇嘉稱,學校和醫院這類企事業單位的自有用地是保租房籌集渠道之一,這一模式的做法,即政府相關部門先跟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瞭解員工住房情況,特別是新引進員工的住房情況,然後再看這些單位有沒有可盤活的項目;對於這些項目,鼓勵發展保租房,優先解決本單位員工的住房問題,只能用來租、不能用來賣,可以輪候,也可以在退出後再租給新來員工。建設方面,既可由該單位自己建設,也可引入開發商代建,然後納入到政府保租房分配平臺上,並對出租人、租金進行相應規定。管理方面,可以由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的後勤管理,也可以引入第三方長租公寓來管理。

“保租房如果大面積建設,就會存在供求錯配的問題,即建設的房子可能與租客真正想租的區域、戶型存在差距,而高校保租房模式的做法優勢在於,通過摸清年輕人、新市民和人才集中的重點企業、單位居住需求,有針對性地去建設。”李宇嘉如是稱。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也表示,這類保租房的位置選在了高校內,這本身就是盤活國有事業單位閒置土地的有益舉措,對於土地資源總體稀缺的深圳顯得尤爲突出,並且可以一舉兩得,不但優化高校內教師的居住空間,更增加了保租房的供應總量。同時,如果該保租房的配租羣體涵蓋新市民、青年人等,則不少大學畢業生也可以實現“畢業不離校”的生活方式,雖然要在社會上工作,但其生活居住圈子還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留在學校,這種生活氛圍也可能更受部分大學畢業生的歡迎。

深圳保租房提速發展,近兩年完成18.9萬套

衆所周知,發展保租房是我國住房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自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以來,保租房的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包括增加土地供應、減免稅費、給予財政獎補、金融支持、建立多部門聯審機制、簡化審批流程,以及通過獎勵購房資格盤活住房市場存量等“一攬子”促發展措施加快落地,推動保租房建設。

據悉,“十四五”時期,全國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保租房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解決近2000萬人的住房困難。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也都提高了新增保租房的佔比。

事實上,從政策層面來看,早已顯現出深圳對保障性住房的支持意圖。早在2018年8月,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官網就發佈《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指出,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符合規定的自有用地或自有用房,建設籌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從發展目標來看,上述意見提出,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按比例來看,商品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0%左右,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各佔20%。從時間線來看,2021年-2025年期間,建設籌集各類住房45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25萬套。

今年10月,財政部發布《關於支持深圳探索創新財政政策體系與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指出,在住房方面,考慮深圳人口持續淨流入對住房的需求,將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對深圳保障性住房籌集建設的補助,加大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對深圳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老舊小區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動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在此背景下,深圳保租房建設有序推進,據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統計,截至目前,深圳保租房已完成2022年保租房既定目標,2021年-2022年,共完成保租房18.9萬套。

多元化趨勢持續,高校保租房模式成有益探索

那麼,深圳此次兩個高校保租房開工,這一模式是否具有借鑑和推廣意義?對此,胡景暉指出,從目前保租房土地供應和房屋來源來看,在企事業單位的閒置用地上建設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個來源,通常很多是在一些企業、園區,但高校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實際上高校不管是教師還是科研人員,人才住房的需求量很大,因此,這一模式未來非常值得借鑑和推廣。

這次深圳相關高校建設保租房最大的特點就是科研用地改爲保租房,拓寬了保租房供給端。房東東公寓學院創辦人全靂認爲,多渠道籌措保租房,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已經在有效推進中。預計未來,“工改租”“商改租”“科改租”等各種存量和增量齊頭並進,租賃房源供應大量增加,滿足更多租客的需求。

在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看來,高校中的保租房也是保租房“中國模式”的一種探索,體現了供給多樣性和參與主體的多元化;由於此類保租房的客源無論基數還是租金承受能力都相對穩定,因此,其未來對於保租房公募REITs而言也是非常適宜的標的。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