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優化,面對致病性減弱,但傳播性增強的奧密克戎毒株,是否會出現醫療資源的擠兌?一般患者是否可在家觀察治療?這些問題引發關注。

廣州疫情政策調整一週

醫院就診人數並無大幅增加

據健康時報報道,廣州多區解除疫情臨時管控區,生活、生產秩序逐步恢復。政策調整一週,健康時報從廣州多家三甲醫院瞭解到,多家醫院的門診就診人數略有增加,但增勢不是很明顯,整體平穩。

12月6日,健康時報致電廣東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門診部工作人員表示,近來就診人數增加不是很多,入院查驗健康寶綠碼可就診;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門診部工作人員也均表示,近期門診就診秩序平穩,根據不同科室涉及檢查項目的要求,入院就診部分需要查驗24或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一名醫生對健康時報表示,醫院近兩日剛剛開放,由於被列爲新冠陽性患者定點救治醫院,近期患者較多。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一名醫師則表示,政策放開後,門診就診人數有明顯增長,但整體平穩。

“政策開放一週以來,醫院門診就診人數有所增加,但沒有大規模的增長,每日就診人數暫趨於平穩。”南方醫科大學一位骨科醫生告訴健康時報,門診就醫人羣是否明顯增加主要由外地就醫人羣和急重症人羣決定。“例如有些醫院主要就醫人羣爲外地來就醫的人羣,由於各地政策不一,這部分人羣就醫有一定差異性,不會出現大規模增長。此外,急重症人羣也是如此,不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大規模增長。”

同時上述醫生表示,不同病患需要就診的科室不同,也有輕重緩急之分,從目前來看,防疫政策的調整,對於醫院就診人數及醫療擠兌現象的出現,尚無直接的影響。

專家建議:

一般患者可在家觀察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建議,對新冠患者實行分層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觀察治療,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高風險人羣。

廣州疫情政策調整一週,有醫療擠兌嗎?醫生們介紹最新情況!專家建議:一般患者可在家觀察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 王貴強:

在家裏面,比如說出現發熱咳嗽等表現,用點解熱鎮痛藥,物理降溫,或者是在醫生指導下喫一些中藥,一些抗病毒藥等。但是我們也強調不要多種藥混在一起喫,因爲各種藥物也有副作用的風險,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一些藥物不良反應。

專家建議,如果出現發燒、頭痛、喉嚨痛、乾咳等症狀,懷疑是新冠病毒感染,可以自己在家裏做抗原檢測。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 王貴強:

做抗原檢測,如果陽性後可以上傳報備,出現發熱這些表現後不要恐慌,就像感冒一樣平常心對待,同時要密切監測自己的各種表現,包括測體溫、有沒有呼吸困難、氣短這些表現,包括基礎病要特別關注,比如說本來有高血壓,用抗高血壓藥控制不住,需要及時報備併到醫院就診,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這些病人出現基礎病加重,一定要跟社區醫生電話溝通,必要時到醫院進行診療和救治。

一般來講有發熱的表現,我們強調還是先到發熱門診,但是如果基礎病很重,極重危症非常危急的時候,可以直接到急診去看病。

防止醫療擠兌要做好精準防控

在優化防控措施的同時,公衆也在擔心,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的院內感染?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傳染病防治來說,院內感染是較爲常見的,防止院內感染首先要把感染控制的工作做好。“一個專門接診傳染病人的醫院,是不應該造成大規模院內感染或者聚集性感染的。其他的傳染病,比如肺結核、麻疹、腮腺炎等,也是要注意院內感染的,防止院感是一個常態化的艱鉅任務。”

金冬雁稱,院內感染的出現跟感染控制的漏洞有關係,出現漏洞需要去堵,但不是說一有院感馬上就要封院,馬上全部停診,這樣會嚴重影響非新冠病人的救治。“中國香港今年因爲新冠疫情死亡超1萬人,這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教訓。但是中國香港每年死亡5萬到6萬人,如果因爲新冠疫情,其他的病人都不救了,只可能會死更多人。所以我們在醫院裏要實現科學防控、精準防控,就算是要封院,也是有必要的時候再局部封。”

金冬雁表示,中國香港在應對疫情的時候,從來沒有采取過封院的措施。中國臺灣當年SARS流行時採取封院,是因爲醫院已經出現了廣泛傳染,醫生護士病人都有被傳染,所以才採取更果斷的措施。

金冬雁認爲,出現散發性、小規模的院感後,不應該隨便以封院的措施來應對,而是應該採取精準防控,比如可以對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採取管控措施,但是無關的科室不需要停診。

“我們一定要提前把應對新冠疫情的分級診療措施制定好,到時候如果出現了醫療資源擠兌,不一定是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比較多,很可能是我們的應對措施不合理造成的。把過多沒有太大風險的病人都收治到負壓病房,就影響了其他非新冠病人的救治,這就是在資源配置和分級診療上出了問題。”金冬雁稱。

金冬雁表示,乙類傳染病裏面的流感、肺結核、手足口病等等,這些疾病也都是有危害的,但是並沒有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當然這些傳染病的病例相對較少,另外一個是我們沒有采取不必要的措施。我們把新冠病毒像對待季節性流感一樣處理,其實也是可以的。”

金冬雁認爲,醫護人員感染以後,只需要短暫的休息就可以恢復工作,不需要排查一大堆的密切接觸者去跟蹤隔離。“一個醫生感染了,你把他周圍十幾個醫生都弄成密切接觸者去隔離,醫療資源就受影響了,這其實是沒必要的。”金冬雁稱,只需要挑出最高危的人,通過抗原檢測的方式進行常規檢測,等到真正確診陽性了,再讓他們去居家隔離,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醫療資源。

“在中國香港上一波疫情的海嘯期,香港醫管局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員工都感染了,都是讓感染員工休息好了就回來。雖然是一波接一波的感染,但也沒有出現醫療資源的擠兌和崩潰。”金冬雁認爲,如果對感染者採取過當的管控措施,造成醫療資源擠兌的可能性就會增高。

編輯|何小桃 杜恆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