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佔比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撫順、南通、烏蘭察布、丹東、本溪、錦州、泰州、資陽、遼陽、伊春。其中,撫順和南通的老年人口占比已經超過了30%(全國平均水平爲18.7%),也就是說,這兩個城市中,每10個人裏至少有3個是老年人。

人口老齡化是本世紀全球人口變動的突出趨勢。在我國,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爲2.64億,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人。

那麼分城市來看,哪些城市的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第一財經記者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各城市(含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普通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和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情況統計梳理發現,這一佔比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撫順、南通、烏蘭察布、丹東、本溪、錦州、泰州、資陽、遼陽、伊春。

撫順南通每10人就有3個老人

其中,撫順和南通的老年人口占比已經超過了30%(全國平均水平爲18.7%),也就是說,這兩個城市中,每10個人裏至少有3個是老年人。位居第一的撫順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爲30.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爲369985人,佔19.88%。

分區縣來看,撫順市下屬的東洲區老年人口占比高達35.71%,新撫區這一佔比高達33.45%。總體來看,撫順市區人口中,人口分佈呈現從新撫區、東洲區等老城區向新城區流動的趨勢。

作爲老工業基地,撫順的煤炭、石化等產業一度曾經十分突出,在國民經濟三年恢復和“一五”時期,國家156個重點項目中有8個安排在撫順。由於工業化和城鎮化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撫順就是我國30多個城區人口超百萬的大城市之一。不過近些年來,由於煤炭資源枯竭和產業轉型等問題,撫順經濟發展較爲緩慢。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2020》,目前撫順城區人口規模爲120.8萬人,可以說,幾十年來,撫順城區人口規模變化不大。

實際上這也是不少東北普通地級市的縮影。東北三省中,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共有10個,包括4個副省級城市和撫順、鞍山等6個普通地級市。此外還有鶴崗、阜新等多箇中等城市。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東北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全國都比較早,上世紀五十年代,東北就佈局了大量的重工業項目,產業工人多,所以城區人口規模大。

當上個世紀90年代撫順、鞍山、吉林市、齊齊哈爾已是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時,彼時南方的廈門、寧波等城市城區人口都只有幾十萬,現如今,廈門、寧波已是城區人口超過300萬的I型大城市,並正向特大城市邁進時,撫順、鞍山等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基本沒有太多變化。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撫順市編制了《撫順市養老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5)》,明確養老產業目標和發展方向,將推進養老產業發展作爲撫順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爲加快培育新動能、發展新業態,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接續替代產業,爲撫順養老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通市是另一個老年人口占比超過30%的地級市。數據顯示,2020年南通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爲30.01%。從南通各區縣來看,中心城區和開發區由於吸引了不少勞動力人口流入,因此總體的老齡化程度較低,比如崇川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佔比爲18.62%,開發區爲14.4%。撤縣改區較晚的通州區和海門區,以及其他四個縣、縣級市老年人口占比均超過了30%,這其中,如東縣的老年人口占比高達38.91%。

面對老齡化,如東縣官方文件曾表示:“由此將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婚姻擠壓、生源、兵源等問題,也使未來我縣人口問題變得更爲錯綜複雜。”

表: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前20城市(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七人普數據整理)

多城需“瘦身強體”

不過,如東縣並不是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縣,內蒙古的卓資縣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爲39.87%,超過如東,是全國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縣域。卓資縣位於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市市內,西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73公里,南距首都北京430公里,交通便利,大量人口外出務工。

卓資縣所在的烏蘭察布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達29.95%。烏蘭察布市統計局去年12月發佈的《烏蘭察布市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一文指出,該市老齡化程度嚴重,養老問題突出。“我市老年人口比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較快,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

烏蘭察布之後,位居東北的丹東、本溪老年人口占比都超過了29%,錦州、泰州、資陽超過了28%,遼陽、伊春超過了27%。從前十名來看,東北最多,佔據6個。

衣保中說,由於經濟下行,產業發展不足,就業機會減少,近年來東北人口持續外流,而外流的人口是以青年人、勞動人口爲主,加上生育率較低,因此老齡人口占比較高。同時,東北工業化和城鎮化較早,企業以國企爲主,很多就業人員是在國企、行政事業單位,計劃生育執行得比較嚴格,獨生子女所佔比重特別大,出生率也比較低。因此老年人口占比更高。

衣保中分析,本溪、撫順等計劃經濟時代城區規模比較大的城市,這幾十年城區規模總體變化不大。同時,這些城市下轄的縣、鄉村人口流動主要流向了東北的幾個副省級城市和東南沿海等地,很少流向地級市的市轄區。所以這些地級市的市區老齡化程度也很高。

另一方面,對很多東北的普通地級市來說,原有的城市規模比較大,市轄區數量較多。比如,鶴崗、雞西就有6個市轄區,遼陽、阜新下轄5個區,齊齊哈爾有7個市轄區,雙鴨山、佳木斯、伊春、牡丹江和本溪均有4個區。市轄區多,但不少區只有十來萬人口甚至不到10萬人口。不少城市在資源枯竭、產業收縮後,正面臨城市收縮的局面。在當前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的情況下,不少城市也需要進一步瘦身強體。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分析,很多老工業城市,原來居住區與礦區捱得比較近,職住一體。在資源枯竭後,礦業沒有了,但居住區還在。對城市來說,原來比較分散型的佈局,如今明顯不合適了。因此,這些城市需要進一步優化人口空間佈局,減少管理成本和行政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