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VICE新聞網12月6日文章,原題:人工智能並不“智能” 克麗絲特爾·考夫曼已在亞馬遜旗下的衆包網站MTurk工作7年。考夫曼說,其中許多工作都是訓練人工智能(AI)項目。她是推動AI發展的大量勞動力中的一員,他們的工作包括查看大數據以標記圖像、過濾不適合上班時間瀏覽的內容、爲圖像和視頻中的物體註釋等。對於許多公司內部的開發人員來說,這些工作既機械又單調乏味,通常被外包給零工工人或主要生活在南亞和非洲併爲數據公司打工的人。

Meta和亞馬遜這樣的大公司擁有強大的AI開發團隊。科技巨頭設想在不遠的未來,AI可以代替許多人類工作,並釋放出新的生產力。但這種願景忽視了一個現實,即我們認爲的大部分AI,其實都是由從事單調乏味工作的低報酬人類勞動力來推動的。考夫曼說:“我們習慣於做一些我們不知道用途的事情,我們只知道我們是在爲一些大型科技設備勞作。你可能很少會聽到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承認隱藏在技術背後的隱形勞動力。”

實際上,科技公司會僱用數以萬計的零工工人幫助開發AI。AI開發與材料生產週期之間的共同點遠比我們意識到的多得多。

牛津大學互聯網研究院公平工作項目博士後研究員凱勒·豪森表示:“我認爲公衆並沒有深入意識到這是一條供應鏈的現實。實際上,這是一條全球供應鏈,建立在大量人類勞動力的基礎之上。”

與其他全球供應鏈一樣,AI的鏈條也非常不平衡。位於全球南方的發展中國家正通過承擔低工資工作來推動AI系統發展,包括測試、數據註釋與標記以及內容審覈等,而位於全球北方的國家則是“權力中心”。“從在微工作平臺上工作的人數來看,‘全球南方’遠遠超過‘全球北方’。這些平臺上的大部分勞動力供應都集中在‘全球南方’,而大多數需求都位於‘全球北方’”,豪森說,“我們從農業食品、紡織業等其他供應鏈的經驗中得知,當這些工作外包給低收入勞動力和低收入國家時,通常很難保證良好的工作條件和應有的勞動保護。”

在2021年一篇有關全球勞動力如何促進AI發展的論文中,包括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奧克洛在內的研究人員認爲,目前將“全球南方”工人納入AI鏈條是一種不平等的現象,西方國家利用來自“全球南方”的人和資源獲取廉價勞動力,以使其機構和企業從中獲利。今年5月,前內容審覈員在肯尼亞內羅畢提起訴訟,指責Meta及其外包伙伴Sama存在的不公現象。Sama員工對《時代》週刊表示,他們每小時僅能獲得1.5美元,在查看暴力相關的圖像與視頻後,至少有兩名內容審覈員被診斷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精神疾病。

研究人員指出,像Sama這樣的標記和內容審覈公司雖在美國運營,但其勞動力嚴重依賴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和東南亞的低工資工人。專家表示,外包對大型科技公司有利,不僅爲它們省錢,還能使它們更容易躲避嚴格的司法審查。大多數人都認同這種現實:從開發模型到審覈錯誤,人類將永遠是AI的一部分。因此,AI專家認爲,人們應該聚焦於如何使AI開發以合乎道德和可持續的方式讓人類參與其中。(作者Chloe Xiang,崔曉冬譯)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