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于斌

來源:互聯網分析師于斌(ID:fenxishiyubin)

白酒作爲中國流傳千年的一塊物質文化牌匾,其地位自然是洋酒所無法超越的。而國內的酒桌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尤其是在中北部地區,每逢聚餐都離不開小酌兩杯。而且其作爲禦寒好物,在寒冷的地區更是家家戶戶的必備之物。

放眼現如今的白酒行業,似乎大頭都被傳統酒企所佔據:茅臺、五糧液、汾酒等等,新品牌想要與這些酒類巨擘同臺競技,幾乎是癡人說夢。但新興品牌江小白卻反其道而行之,從年輕消費羣體下手,試圖開拓白酒新市場。理想是豐滿的,奈何現實卻狠狠給了其一巴掌。

01

白酒市場大局已定,轉型浪潮初現

據公開數據整理可得,截至2022年10月,國內現存白酒相關企業超19萬家。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白酒相關企業4776家,同比減少45.26%。並且白酒企業的佈局,歷經多年的市場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集中的態勢:從區域分佈來看,四川以3.37萬家白酒相關企業排名第一;貴州、雲南分別有2.82萬家、1.88萬家,位居前三。

統計數據也表明,2022年1月-10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產量487.9萬千升,同比下降2.5%;10月產量54萬千升,同比下降3.7%。而白酒行業近幾年的市場有所萎靡,也是不爭的事實。

業內人士介紹,2016年以來白酒行業總體呈現擠壓式增長的特徵,這一事實從產銷量自2016年達到峯值後開始回落,銷售增速也在同步放緩。而受制於疫情這一特殊時代背景,被貼上聚餐、應酬標籤的白酒,就更爲受挫,而且白酒行業的競爭格局,隨着頭部酒企的確定,變得更加激烈。

《2021白酒行業數字營銷洞察白皮書》等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白酒的主要消費年齡集中在45歲,而年輕羣體對白酒的接受程度普遍較低,80後、90後只佔白酒消費市場的26%,消費羣體出現較爲嚴重的斷層現象。

對於不常喝酒、不瞭解酒文化的年輕消費者而言,白酒不適口、口味單一是硬傷,各式葡萄酒、雞尾酒、啤酒不僅在顏色、口味上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且不提白酒市場魚龍混雜,有品質、有保障的中高端酒往往價格較高,這也是爲何在市場上有“喝得起的人不買,買得起的人不喝”的主要原因。

而白酒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儘管白酒文化在國民心中紮根依舊,但國內白酒市場份額也正受到洋酒的衝擊,因此對比之前幾年隨處可見的白酒廣告,這個市場似乎有些停滯了。

據研究表明,白酒消費市場的平均客單價也在不斷地提升,這也進一步壓縮着酒企的毛利率。2016年,白酒平均價格約爲47元/升,2021年已經達到85元/升,價格幾乎翻倍增長,除了源自結構性消費升級外,其也離不開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高品質白酒的追捧,而這也將進一步促使白酒行業的頭部品牌,擁有更穩定的市場份額,剩餘的品牌只能搶奪剩下的一小塊蛋糕。未來,將有更多的人消費更高端的白酒,一些相對而言不出名或者是品質較差的白酒,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誕生於2012年的江小白,就與常規的白酒企業有不一樣的追求:主打年輕消費者。而不走尋常路的江小白在起初,也確實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主打年輕的白酒品牌,似乎也無法逆勢而爲,開始從意氣風發,走到了如今的求勝心切。

02

新媒體矩陣,江小白的“蕭何”

在白酒業界,江小白似乎就一直是不走尋常路的代表。因爲其主打的消費人羣是年輕羣體,在明知道這類消費者並非白酒的主力消費羣體時,仍執拗地選擇這條路,在業內人士看來是瘋狂的,可在投資者眼中卻是值得一試的。

白酒除了自帶聚餐、文化光環之外,還具有一定的本土性。除卻一些全國知名的酒類品牌,中低端白酒需要成爲“地頭蛇”,方能站得住腳跟。比如說洋河之於江蘇省、古井貢之於安徽省,四特酒之於江西省一般。可這一點在江小白身上,是完全不奏效的,因爲其身處白酒產業高度集中的川渝地區。

川渝地區的白酒產量不能說是一枝獨秀。但也能稱得上是傲視羣雄,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均在此落地生根,想要成爲省內的王,本身就是異想天開。搶主力市場能力不足,又想謀得一線生機,那就只能去開發新市場。

《中國白酒消費趨勢報告2022》顯示,白酒消費羣體中,21-30歲的消費增速最快,31-40歲的消費佔比最高,年輕人正在成長爲白酒消費的主力。當前女性酒類消費者佔比從2017年的僅4.8%提高到2021年的19.0%。而江小白在上市初期,就顯然抓住了這一市場特點,火力猛攻年輕市場。

以營銷出名的江小白,善於利用各種機會對品牌進行洗腦式營銷,並且還非常專一,針對營銷敏感度最強的年輕消費羣體下手,打造了一套新媒體矩陣。充分運用目前年輕人喜歡的小紅書、抖音、微信等媒介,以詼諧、幽默和輕植入的方式打入年輕人羣體,獨特的“江小白emo體”,更是火出了圈。

而這在品牌誕生之初,急需打響知名度的時候,也確實讓江小白,擁有了不菲的成績。可江小白在逐漸壯大後,試圖提升自己的地位時,卻發現,新媒體矩陣這個“蕭何”,變成了自己的絆腳石。

靠着自己多樣化的營銷手段,江小白在2017年創下了7億營收的佳績,2019年更是大幅度上漲至30億,自此開始便一直在走下坡路。2020年下滑至20億,線上銷售額也在逐年下滑,在2021年,更是深陷大規模裁員消息,之後便再未掀起太大的風浪。

《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江小白市場份額佔比從2019年巔峯時期的20%跌至2020年的0.5%,現如今更是沒有具體的數據披露,上市計劃也暫時擱淺。爲整個年輕白酒市場奠定了基礎的江小白,現如今還必須面對更多新興品牌的競爭,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資深白酒愛好者表示:“江小白的酒靠着大力度的營銷,確實有讓自己有嘗試的衝動,但酒本身就不是品質好的那種,嚐鮮過後也就放在一邊了,自己也不會有回購的慾望”。這便是江小白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白酒行業內部卻很難留下特別印象。

試圖打開年輕市場,從年輕消費者青睞的飲食店、快餐店開始鋪設,確實是江小白執行至今的套路。但年輕人的消費心態與白酒主力軍的消費心理,二者之間的差異不是一星半點。白酒在口味及刺激性上,用已之蜜糖彼之砒霜來形容也絲毫不爲過,並且長期飲用白酒的人,對品牌有着不可理喻的固執,幾乎不會更換品牌。

江小白在收割完年輕人的一波興趣之後,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必須要面對自己上不去,又不得不去“蹭”的中高端市場了。

03

十億資金到位,江小白仍要夢一個明天

自2021年深陷裁員風波之後,江小白便默默地在調整着自己的步伐,似乎要將“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貫徹到底。可在近期卻有兩件事,讓其重回消費者的視線之中。一是當地部門對其進行的10億元戰略投資;二是與洋河酒廠的商標糾紛。

近日,江小白將獲得10億戰略投資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已經有業內人士嗅到了其要從小打小鬧的民企,逐漸化身爲當地一大支柱企業味道。在簽約儀式上,江小白更是高調宣佈了自己的“百億新名酒”計劃,但從其目前的業績上看,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

公開資料顯示,2017-2019年,江小白年營收分別突破10億、20億、30億。自2020年起,江小白再也沒有對外公佈過自己的營收情況。那麼不妨大膽假設,若江小白能以每年10億的營收速度增長,五年內方能實現百億計劃,這還是最優的測算模型下所得到的數據。

以江小白目前的產品線分析,儘管品牌旗下有32個產品,但價格範圍在10-286元/瓶,中位數價格在30元/瓶,也就是說,目前江小白仍是主打低端市場,而低端市場的毛利率不高又是不爭的事實,江小白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新產品加班加點地研發、上市,是其唯一的救命稻草。

業內人士介紹,江小白在獲得資金後,將會分批次全部投入到“一個農場兩個酒廠”的產業集羣的品質提升中,包括優質原料的提升、原酒質量提升、升級清香自然酒的產品檔次;並且還同步組建了釀造團隊、設立研發中心,力爭從低端走向中低端,跨越一個臺階。但最近與洋河酒廠的糾紛,似乎就在警示着江小白:步子邁得有點太快了。

江小白通過旗下的加悅酒業推出了自己的新品“敦煌”威士忌,在產品上市之初卻是令人新鮮感十足,可在市場反響還沒落地的時候,加悅酒業就因爲商標糾紛被洋河酒廠一紙文書,告上了法庭。儘管洋河酒廠表示此事只是理性維權,沒有針對江小白的意思,可江小白這回也只能自認倒黴了。

面對消費羣體逐漸流失、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等多重現狀,江小白想要跳出自己親手打造的圍城,似乎有諸多困難。而且面對逐漸疲軟的白酒市場,江小白能做的究竟還有什麼呢,可能連江小白自己都還沒有想清楚。

04

結語

江小白從誕生到成功孵化出一個新賽道,其中的艱辛顯而易見。可在成功的果實要被別人喫掉一半的時候,江小白似乎還沒有察覺到。從0到1的過程,江小白已經做到了,而其現在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從10-100了,只是,註定小衆的市場,會給江小白進一步放大規模的機會嗎?

不斷完善產業鏈佈局的江小白,燒光了自己的全部儲蓄,卻仍未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此次雖有10億的投資緩解燃眉之急,可10億不會接二連三地來,如何靠品牌賺出一個10億,纔是江小白需要給出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