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贵港市港北区农村交通建设成绩喜人。图为快捷便利的交通网格。

田东县芒果产业辐射带动28个脱贫村,2.24万人依靠种植芒果告别了贫困。

图为德保县那甲镇餐甲村脐橙种植基地,当地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分拣、搬运脐橙。

图为巴马瑶族自治县六能易地扶贫安置点。

图为贵港市港南区乡村振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

202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乡村系列立法,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该局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探索出以下四条经验和亮点:

(一)构建“快、准、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立“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工作模式,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含APP)数据监测预警、农户自主申报等自动化功能,实现防返贫监测发现快、认定快。在全区组建1.5万名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员和3.15万名防止返贫监测网格员队伍,开发10大类103条“政策工具箱”,智能化推荐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实现监测精准、帮扶精准。在全国率先出台《巩固脱贫成果和防返贫监测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建立可追溯备案电子台账,为基层提供农户已享受政策数据导入信息平台,自动生成每户帮扶措施政策“明白卡”,实现基础数据、帮扶措施“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实施“四方共建”,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引建,对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的帮扶车间,给予奖补优惠政策,帮助解决资金紧、用工难、订单不足等问题。坚持企业领建,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脱贫村建基地、拓市场,支持返乡能人投资建设帮扶车间,带动村民群众参与生产经营。坚持帮扶援建,借助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动员广东企业到脱贫地区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坚持部门共建,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开展上门认定、提供政策、组织培训等。通过“四方发力”,广西全区实有就业帮扶车间4230家,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业6.07万人,帮扶车间数量及吸纳就业人数均排全国前列。

(三)推行“一户一册一卡一人”机制,把帮扶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编制《广西巩固脱贫成果帮扶手册》并发放到每户脱贫户、监测对象,组织63.8万帮扶干部定期入户采集农户家庭信息、宣传惠民政策、落实帮扶措施等,并与农户“双签字”确认。制作政策受益“明白卡”并上墙到脱贫户、监测对象家中,列清楚、写明白农户应享受和已享受的帮扶政策,做到政策宣传和政策享受“相互印证”。在每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中培育1名巩固脱贫成果“明白人”,由帮扶干部、驻村干部等共同做好政策、成效宣传解读,让农户懂政策、明事理、知感恩。

(四)开展“换位沉底”专项行动,推动“四大优势”下沉一线、助阵基层。组织自治区指挥部15个专责组和14个设区市,整合区市干部力量优势,每月用1至2周时间深入县乡,与基层干部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利用区市熟悉政策优势,结合“送训下乡”活动,与基层干部一起梳理政策落实“漏项”,针对性开展培训,帮助干部吃透政策、落实到位;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对调研发现的短板弱项,协调自治区和各市安排资金、项目等各方面资源给予解决;借助区市工作方法优势,带着县乡干部一起干、一起抓,既交给任务、也教会方法。通过“换位沉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开展督导服务,把乡村振兴工作抓得更深入,让基层干事创业更有劲。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