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李喬宇

“這兩天,已經有快遞陸續送達了。”北京居民小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另有快遞行業從業者稱,目前國內除部分地區因人力短缺等問題出現配送延緩外,大部分地區均已能夠正常保障“雙12”期間的配送。

顯然,隨着多地密集調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疊加“雙12”購物高峯的推動,物流行業景氣度正在快速恢復。國家郵政局數據亦顯示,11月27日以來,全國快遞日均業務量連續穩步上漲。

物流景氣度回升

“隨着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跨區域客流加速,推動物流行業回暖。”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快遞100CMO司新穎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根據快遞100大數據顯示,進入12月份以來,快遞物流各項數據迅速提升,預計“雙12”活動期間將回歸常態水平。

“今年‘雙12’肯定比‘雙11’物流情況要好。但在末端投遞上,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還不能進家入戶投遞,‘最後100米’的銜接還需進一步提速。”解筱文表示。

在“雙12”和年貨節等促銷活動的推動下,快遞業務量有望持續增長。“進入12月份以來,停發區域呈現規模性消退跡象,這也說明在物流末端積累的梗阻已日漸通暢。”司新穎說。

而爲了更好地在電商節期間保障配送,電商平臺也在積極行動。舉例來看,唯品會方面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方面,唯品會與順豐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此次“雙12”大促,順豐也全面排查各區域備戰情況,多輪調試壓測對接系統;另一方面,爲了應對可能會出現的人力不足的問題,唯品會自營的物流倉儲,也提前根據訂單預測補充人力,準備了充足的包裝物料。

“物流的關鍵環節不僅是向消費者配送這一端。”唯品會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商家端,唯品會組建了專配物流,幫助商家把貨品運往唯品會自建的物流倉儲中心。專配物流不但能夠給予商家更多確定性,讓商家在“雙12”面臨訂單暴增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專配物流來保障物流暢通;同時,標準化的專配物流也能夠降低商家的物流成本。

數字化破題人力短板

如果說“雙12”期間出現的“堵點”只是短期問題,那麼人力短板或將成爲物流產業發展的長期難題。

如今,從輸送系統、分揀系統、貨到人揀選系統、電子標籤分播系統、集貨緩存系統、智能包裝系統再到紙箱折盒封盒系統等多個環節,數字化的手段正在愈加密集地覆蓋至物流配送。

“智慧物流能夠實現大規模的無人化作業,全面提升‘雙12’訂單運營質量和訂單時效,更高效地滿足用戶對於提質增效的需求。”唯品會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早已提前部署了各物流中心自動化智能設備,以更好地應對此次“雙12”帶來的挑戰。

唯品會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嘗試並非孤例。據曠視科技方面介紹,國控廣州物流中心進行數智化升級後,整體效率提升25%,每天平均作業完成時間提前2小時,預計未來5年將節約上千萬元成本。

在配送端,九號公司的配送機器人也在積極解決配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早在2019年,人力短缺的問題就已經浮現。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引發適齡勞動力短缺;另一方面交通運輸過程中的不可控性讓年輕人從事物流配送行業的意願降低。長期來看,在物流配送環節,機器人持續滲透已經成爲一種趨勢。

在數字化加持下,物流行業正在加速升級。“與很多行業一樣,經受大環境擠壓後的快遞物流行業修復能力依然強大。”司新穎表示,這不僅是快遞物流數字化所帶來的效率增益,更意味着我國快遞物流行業全球競爭力加強。

解筱文也表示,物流企業要加強社會協作,綜合運用各種運力資源,不斷提升物流服務的抗衝擊能力,確保供應鏈產業鏈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