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记者12月10日从北京急救中心了解到,因疫情原因,120日呼叫量激增至日常的6倍,其中咨询、重复拨打占比超7成。专家表示,不合理致电影响急救服务效率,导致急救资源不足,可能影响他人生命安全,建议市民非必要不要轻易拨打120。(12月10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120是提供急救服务的生命热线,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能被无效呼叫占用,否则就会贻误时机。近来,在各地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120呼叫量猛增,但是其中有大部分电话,都是在咨询疫情政策、了解治疗方法、重复拨打电话等,这些就属于无效呼叫。由于呼叫量太大,排队太长,真正有需要的呼叫可能占线,特别是那些突发急诊、危重症患者,可能就会打不进来。

面对120呼叫量骤然增长的情况,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当地政府可加大对120的支持力量,增加线路、人员以应对,并根据电话内容,采取分流、分级处理,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分别对待。应优先处理突发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呼叫,及时派出救护车接诊。同时,开通咨询热线,专门负责处理疫情政策、药物调整、健康咨询,向市民普及医学常识,纾解和安抚市民的焦虑情绪,降低恐惧心理。

120急救热线是社会公共资源,不能占用乃是基本常识。但是,各地经常出现恶意拨打120、无效电话占比过多、救护车空跑等情况,导致急救资源被挤占,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力,此次疫情暴露出120被挤占的问题,乃是雪上加霜。因此,在对120急救热线进行疏通之际,还应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对恶意干扰120热线行为的处置力度,比如罚款、纳入个人信用记录等,形成一定的震慑力。□江德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