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

居民樓老化嚴重,住宅小區維修基金卻存在續籌難題,讓業主再從袋子裏掏錢難如登天,已成爲不少社區的痛點。近年來,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找到了破題之法,該街道下轄的江灣國際小區每年通過多渠道籌集公共收益約300萬元,補充到維修基金中,不僅徹底破除了住宅小區維修基金續籌難題,完善了小區物業治理結構,還實現了公共收益年年盈餘。

據報道,前不久,新江灣城街道“每年300萬元的社區公共收益收支賬”入選第二屆上海社會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徵集與推廣活動的獲獎案例,並獲評“十佳創新展示項目”。

近年來,從電梯廣告收入到使用小區公共區域產生的租金和場地費;從快遞櫃運營費到通信運營商入場費……小區公共收益“錢袋子”越來越鼓,但由於多種原因,不少小區的公共收益都是亂賬、糊塗賬,業主合法權益被侵蝕的現象普遍存在。怎樣加強小區治理?如何才能守護好小區公共收益“錢袋子”?

據介紹,江灣國際小區在確保外牆滲水及時修繕、小區綠化不斷改善、新增電子防盜網、更新路口道閘等前提下,不僅沒有動用業主維修基金,維修基金總額反而不斷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依靠組織保障機制創新,有效地激發了業主自治力量,其中有兩個亮點十分突出:

一是實施居委會與業委會反向“交叉任職”,把業委會主任吸納進居委會班子,負責“治保”條線。推行該項新舉措,不僅是爲業委會履職賦能,也有利於形成在基層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居委會、業委會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的合力治理格局,實現小區共建共治共享。

二是通過在小區內挖掘羣衆賢達,成立監督委員會,監督委和業委會良性互動,同時組建小區專家智囊團,由專業人士爲公共收益收支中的專業問題提供智囊支持,爲小區公共收益收支過“秤”把關,促進資金使用效能提升。比如,專家組曾對物業採購的小區電梯維修零部件價格提出專業建議,壓縮了價格水分,極大地避免了不必要的開支。

在小區業委會牽頭管理下,江灣國際小區公共收益成爲“明白賬”,並讓業主們真切享受到了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帶來的經濟利益,“每年300萬元的社區公共收益收支賬”項目的實施效果喜人。這些經驗和做法,應當可以複製並在更大範圍推廣,推動各地爲管好小區公共收益“錢袋子”因地制宜不斷探索。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公開是最好的監督。這方面,福建省廈門市創新推出的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統一代理記賬制同樣值得點贊學習。該制度提倡以區或鎮(街道)爲單位,依法依規遴選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第三方機構,對住宅小區公共收益統一代理記賬。第三方機構協助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強化公共收益“一個小區一套賬目”的管理,按照有關規定配合做好信息公示。事實表明,廈門市從推動小區統一代理記賬,並曬出小區公共收益明白“賬本”,助力業主監督,有利於促使物業不敢爲所欲爲,規範使用好每一筆資金。

小區是城市的最基本“細胞”,也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最基本單元。各地應進一步激活“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羣衆自治機制,激發業主自治生機活力,以自治促善治、以善治促發展,不斷增強廣大業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將小區公共收益“錢袋子”越護越牢,爲居民羣衆託舉起“穩穩的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