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连日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假借“疫苗”名义,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市民,对此类骗术,要提高警惕。

典型骗术一:疫苗补偿款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微信等渠道发送虚假链接,谎称发放疫苗补偿款2000元,点击链接即可领取。事实上,点击链接后会登录一个包装成领取补偿款的钓鱼网站。被害人在钓鱼网站中填写银行卡号等相关信息后,银行账户内的资金便会被对方转走。

典型骗术二:投资疫苗研发诈骗

诈骗分子将虚假投资理财与投资疫苗研发进行“嫁接”,借“疫苗研发”的名义,制作虚假投资理财类平台,以高额回报诱骗市民进行投资,从而实施诈骗。骗子会通过荐股群、导师讲课或者网恋交友等方式,诱骗市民登录虚假投资理财平台,前期小额投入可以提现,后期诱骗市民加大投资金额。虚假投资理财平台账户内的资金持续增长,但却无法提现。

大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一定要认清诈骗套路,提高反诈意识。无论是使用互联网,还是接到陌生电话,涉及转账汇款或填写银行账户信息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掉入诈骗陷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