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Omdia對49名來自電信公司的高級運營及IT決策者進行了調查,旨在瞭解電信運營商採用電信雲基礎設施和雲原生網絡功能的方式。目標在於查明以下內容:

• 運營商對運行網絡負載的私有/公有云基礎設施的看法(或樂觀態度)

• 首要任務

• 投資和採用技術的驅動因素及挑戰

• 將網絡工作負載遷移到私有/公有云的策略

本報告的調查範圍相比Omdia針對網絡功能虛擬化(NFV) / 邊緣採用的既有調查有所擴展。正如我們在之前的調查中指出的那樣,運營商對使用雲技術來構建網絡核心和邊緣基礎設施持樂觀態度。主要調查結果包括:

• 首要任務是將物理功能遷移到虛擬、雲原生網絡功能。諸如5G核心網(5GC)等特定負載的採用速度預計會很快。

• 運營商預計在未來5年將繼續投資虛擬網絡功能和容器化網絡功能(CNF)。

• 我們的受訪者表示,具有彈力、可擴展的基礎設施以及較低的資本支出要求是網絡雲化最受追捧的好處。

• 安全性和內部缺乏技能是運營商在採用雲技術時面臨的最大挑戰。

• 運營商表示,他們對雲技術廠商的主要期望在於服務和支持以及技術創新。

給電信運營商的建議

• 雖然利用雲技術降低資本和運營支出是明智的目標,但運營商應注意到,雲技術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降低成本。

• 維護物理、虛擬和容器化功能所涉及的技術負擔可能會變得不堪重負。運營商不應侷限於傳統的演進路徑。他們應評估哪些功能應進行雲原生改造,並與廠商一起重新構建它們。

• CSP應注重重新培訓和提高員工的技能,使他們能夠適應雲原生系統和工具。他們還應該建立由雲架構師和網絡工程師組成的跨職能專業團隊。

• 在採用雲技術的早期階段,運營商可以嘗試多個不同的公有云。然而,從長遠來看,兩種公有云可能足以讓運營商在議價能力和批量折扣之間取得平衡。

給廠商的建議

• 廠商應尋找途徑來減少雲原生方法、網絡功能部署和運營自動化中存在的碎片化問題。擁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方法將有助於運營商簡化雲轉型。

• 廠商應積極評估雲原生生態中出現的新技術(特別是開源項目),以便評估它們對廠商產品和運營商轉型路線圖的影響。

• 廠商應強調自己具備電信行業專業知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從而避免在價格上展開競爭。

調查結果

5GC引領運營商的網絡負載容器化工作

我們要求受訪者跨不同網域識別他們必須封裝爲容器的網絡功能。超過60%的受訪者選擇了5GC,從而讓5GC成爲最主流的答案。鼓勵運營商將5GC功能作爲容器化工作負載運行的因素有多個。廠商使用雲原生原理開發5GC軟件; 運營商自己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向接納完整的容器生態演變。此外,我們猜測運營商對部署5G專網的公有云提供商越來越感興趣也導致調查結果偏向於5GC。

運營商希望封裝爲容器應用的其它流行選擇包括面向企業的虛擬客戶端設備(CPE)、寬帶網絡網關以及IP多媒體子系統(IMS)功能。將IMS轉換爲雲原生的重要性與5G話音服務息息相關。伴隨5G網絡的開通,許多運營商正在遷移到雲原生IMS。

其它重要的網絡功能,如演進分組核心網(EPC–36%)和無線接入網(RAN–34%),在調查中的得分低於預期。不過,這也突顯出運營商在EPC功能(4G/LTE分組核心網)上的支出減少—這是因爲運營商逐漸在獨立組網網絡中用5GC來取代它們。我們知道RAN受到了很多媒體的關注;新的架構正在促進虛擬化,以及將基帶分解爲集中式單元(CU)和分佈式單元(DU)功能。受訪者對於整體無線接入基礎設施的興趣可能受限—因爲他們仍然將天線和射頻單元視爲物理單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