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財經走訪了港股Biotech公司華領醫藥,並與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力博士,就近期上市的全球首創新機制降糖藥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華堂寧®)的產品特點、優勢及其商業化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站在當前時間點上,陳力博士也就公司未來的規劃和佈局等話題進行了分享。

陳力博士1992年於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即加入羅氏美國研發中心,後晉升高通量技術負責人。並於2004年回國建立羅氏中國研發中心,任首席科學官和董事,負責羅氏中國研發戰略制定和實施。

2010年陳力毅然離開羅氏,創立華領醫藥,領導並實現了修復血糖傳感器葡萄糖激酶功能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用於2型糖尿病治療的“全球首創、中國首發” 新藥創制目標。在他的帶領下,華堂寧®於2022年9月30日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通過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穩態失調,爲糖尿病患者帶來嶄新的治療手段。

聚焦血糖內穩態 找到2型糖尿病發病和治療的底層邏輯

正如華領醫藥前三大戰略投資股東長期堅定持有華領醫藥,陳力博士帶領的華領醫藥多年來專注於人體血糖內穩態和血糖傳感器葡萄糖激酶(GK)的研究,並最終十年磨一劍,研發出了以修復人體血糖傳感器爲核心的全新機制的2型糖尿病首創新藥,甚至有望幫助部分糖尿病患者實現停藥緩解。

陳力博士表示,在過去100年中,有九類降糖藥物,包括兩種注射類激素藥物,一個是胰島素、一個是GLP-1,這兩大激素成爲藥物以外,還有七種口服藥物,常講叫做“七菜兩湯”。歷時百年,這些藥品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胰島功能不斷惡化、糖尿病不斷進展的問題,歐美主要市場對於糖尿病的病因也多歸咎於肥胖症,但實際上,在我國很多糖尿病人也並不肥胖。

因此,要從根本上了解血糖異常的核心因素,從源頭上治療糖尿病,就還要回到最基本的生理學上,來探究血糖的內穩態調節系統。

什麼是內穩態?生理學家認爲人體內穩態是生理學的一個核心,包括諸如人體血糖、血氧、血壓、體溫等狀態,在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情況下均可通過自身調節,保持在合理、穩定的區間進行波動。如血糖濃度的波動實際上是在受到飲食、運動和環境的影響後,自我調節並維持在一個固定的一個生理學區間——人體血糖穩態是在4~6.5mmol/L。當血糖濃度低於4mmol/L時,胰島alpha細胞開始分泌胰高糖素作爲控糖激素來升糖,而當高於5.5mmol/L,胰島beta細胞就開始分泌胰島素作爲控糖激素來降糖。

陳力博士說道,糖尿病本質上就是血糖內穩態失調的結果,此外還有很重要的糖尿病併發症也都和血糖波動有關。血糖內穩態調節的核心是人體對於血糖濃度的感知和調節的血糖傳感器——葡萄糖激酶,傳感器功能失調是2型糖尿病的最上游、最底層的原因。

他還將GK調節血糖的機制與PD-1等腫瘤免疫機制類比,腫瘤系統能讓人體的免疫系統看不到腫瘤細胞,導致腫瘤細胞野蠻生長。而2型糖尿病則在於GK功能損傷,對於血糖的變化它失明瞭。因此,陳力和華領醫藥的臨牀研發團隊將能夠恢復GK受損的活性和功能作爲華堂寧®的研發宗旨,從源頭改善血糖內穩態。

陳力博士表示,GK是血糖調控的“總指揮”,通過修復GK傳感器功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態失調。華堂寧®不僅可以作用於胰島系統,GK還可以在整個血糖穩態調控系統中發揮作用,如在腸道中調節GLP-1的分泌,在肝臟中調節糖的儲存和釋放。因此,華堂寧®能同時作用於胰腺、肝臟和腸道這三個血糖穩態調控的核心器官,提升了人體整個機體對血糖的敏感性,血糖控制系統工作效率更高,達到改善血糖穩態的功效。

但遺憾的是,陳力說道,目前在臨牀上醫生往往忽略血糖波動,通常只是籠統地測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然後按照平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患者疾病狀態做出判斷,並以此爲基礎進行治療。因此,市場上目前已有九類藥物都忽略了胰島和血糖穩態功能的損傷狀態,沒有解決系統的血糖管理問題,而實現人體血糖的穩態調節,恢復人體自身的血糖調控功能。這是華堂寧®的創新機制,爲從源頭上控制糖尿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機遇。

從源頭上治療糖尿病的新希望

實際上,此前已有不少跨國大藥企針對該類藥物的研發,但由於療效、不良反應等原因不少中途折戟,目前除華領醫藥外,尚未有新藥完成臨牀三期。因此,華堂寧®作爲first-in-class的GKA,將擁有較長的市場獨佔期。此次華堂寧®獲批兩個適應症:

(1)單獨用藥治療未經藥物治療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基於SEED三期臨牀研究);

(2)單獨使用二甲雙胍血糖控制不佳時,與二甲雙胍聯合使用,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基於DAWN三期臨牀研究);

以及在藥品說明書中的三個許可:

(1)可以在糖尿病腎功能受損(未進行透析)的糖尿病人中間使用,無需調整劑量;

(2)與西格列汀或恩格列淨聯合使用時,無需調整劑量;

(3)與艾司奧美拉唑聯合使用時,無需調整劑量。

陳力博士表示,在SEED和DAWN兩項研究數據中,華堂寧®不僅展現出了出色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尤其是對腎功能受損患者的友好。更重要的是,華堂寧®還改善了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標和HOMA2-β指標(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這說明華堂寧有從源頭上治療糖尿病的能力。

這一成果也獲得了國內臨牀專家的認可,在今年6月在《中華糖尿病雜誌》上出版的《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功能評估與保護臨牀專家共識》文章中也指出,動物實驗顯示華堂寧®可以顯著提升胰島素陽性細胞數量,修復胰島β細胞功能。

除此之外,在SEED研究基礎上,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常委、南京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馬建華教授領銜展開了DREAM研究:非藥物干預的觀察性臨牀研究。研究顯示,總共69個受試對象,接受多格列艾汀治療血糖達標後,52周停藥緩解率達到65.2%。

爲了讓醫生和患者更加充分地瞭解華堂寧®對於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緩解潛力,陳力博士表示,他們在研究中使用了兩個重要指標來評估華堂寧®對於臨牀上胰島功能改善的作用:胰島素早相分泌指標、葡萄糖處置指數,兩者在DREAM研究中均有明顯改善。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血糖穩態調控來治療糖尿病,並提出“Time In Range”(TIR,血糖在目標範圍內時間)的新標準,作爲糖尿病治療管理的重要目標。陳力博士表示,研究顯示,患者在服用華堂寧®後TIR指標顯著改善,處於70%-80%的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TIR指標也與葡萄糖處置指數有着很高的相關性,也就是說,改善胰島功能,修復血糖穩態,TIR就會有顯著改善。

華領醫藥選擇與優秀合作伙伴同行 滿足患者安全用藥需求

憑藉良好的臨牀試驗表現,華堂寧®在審批階段就獲得了臨牀醫生和廣大糖尿病患者的關注。產品剛剛商業化上市便出現了“一藥難求”的情。據瞭解,市場上首批在售的華堂寧®,是臨牀階段生產的動態批次藥品,約5萬盒左右。目前華堂寧®已經進入400多家醫院和院邊的近千家藥房。陳力博士表示,除了藥店端,互聯網渠道的需求超出此前預期,華堂寧“雙11”銷量甚至排名位居京東大藥房降糖藥前三名,預計隨着互聯網銷售渠道處方藥銷售的合規化,互聯網渠道有望成爲主要的銷售增長動力。

“緊俏”的首批藥品銷售情況,來源於華堂寧®的治療效果,據記者瞭解,不少患者還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了用藥心得,他們表示,餐後血糖控制良好,穩定血糖的作用也超出了一些現有藥物。儘管有5萬盒的量,但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陳力博士表示,下一批次的華堂寧®預計到2023年2月可以大範圍銷售。爲了讓已經喫上華堂寧®的患者能不中斷服藥,華領醫藥採取了“限購”政策,儘量讓已經購藥的患者能用滿三個月。陳力博士認爲,在新批次藥物大量進入零售終端之前,暫時採用線上、線下預售的方式進行銷售,這樣的決定雖然艱難,但是也是華領醫藥根據市場反饋,做出的一個保證患者利益的決定。

對於明年華堂寧®的產能保障和銷售預期,陳力顯得信心十足,如果按照今年最後兩個月銷售5萬盒計算,明年的銷售量預計在數十萬盒,在此銷量基礎上,再加上拜耳的4億元里程碑付款,陳力博士預計,華領醫藥明年將在賬面上積累充足的資金,爲新藥開發提供保障。展望2024年,如果能夠順利進入醫保,實現大規模放量,華領醫藥和拜耳的整體業績也將迅速抬升。

陳力博士對於產能和銷售的信心,不僅來自於華堂寧®的產品力,更主要是其對於與優秀合作伙伴信任。

在銷售方面,陳力博士說道,作爲生物醫藥公司,相比於研發能力,營銷能力的培養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對於華領醫藥來說,讓更專業的團隊做專業的事纔是明智的選擇,選擇與拜耳合作推廣華堂寧®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面,拜耳多年來深耕降糖藥領域,在醫生、患者羣體中已經有了相當專業的信任感。他直言,與華領合作的一百多位專家醫生反饋的結果是,拜耳是華領諸多選項中最好的選擇。另一方面,拜耳在全國覆蓋了15000家醫院、一萬家藥房以及網上渠道,銷售覆蓋能力廣泛。再者,拜耳目前的業務與華堂寧®契合度非常高,拜耳業務調整後將圍繞糖尿病併發症培育包括華堂寧®在內的多個產品,是一套組合拳,雙方的合作非常密切,也非常互補。

在挑選合作伙伴的過程中,陳力也非常看重信任和承諾,合作方首先是要信守誠信,這其實也是華領醫藥對患者的承諾。這也充分體現在華領選擇生產合作夥伴上,拜耳也提出合作治癒(Collab to Cure)的戰略,可謂不謀而合。

在產能方面,在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便利下,華堂寧®的原料藥由藥明康德-合全藥業生產,製劑是迪賽諾生產,國藥集團負責藥物物流,他們都是行業中的龍頭精英。

其中合全藥業是華領從一期臨牀以來的長期合作伙伴,迪賽諾也是從二期臨牀就開始合作。在合作過程中,華領醫藥也在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滿足患者需求的最佳方案。華領醫藥聯合藥明康德和迪賽諾,爲了實現華堂寧®能夠同時作用於三個靶器官的藥效,他們採取了更爲先進的製劑技術,從而爲華堂寧®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從MNC高管到Biotech創始人 陳力更注重滿足患者需求

從羅氏中國研發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到18A的Biotech公司創始人、CEO,陳力博士告訴新浪財經,身份的轉變也讓他注意力發生了變化。

以往,作爲一個研發中心的主管,只需要向公司負責就行了,每年做好產品設計、產品開發和戰略戰略,公司提供研發經費,研發團隊就可以專心業務了。陳力坦言:“我是不需要去面對資本方,不需要面對患者和醫生的,我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研發目標。”

但作爲一家公司的創始人和CEO,陳力現在每天最爲關心的就是患者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包括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各個方面,是否有益於滿足患者需求。而在公司的戰略層面,陳力又自嘲華領醫藥是一家很“奇葩”的公司:一方面,華領醫藥的一些核心邏輯可能不太抓眼球,華領醫藥選擇的糖尿病行業,看上去似乎並不是臨牀上急需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同於其他擁有衆多產品管線的生物醫藥公司,華領醫藥在第一款產品上市後,站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似乎並不急於擴大產品管線,而是選擇圍繞糖尿病和代謝性疾病繼續深耕。

實際上,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仍存在諸多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包括實現糖尿病緩解,控制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等……

儘管糖尿病藥物市場已有百年曆史,且目前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但是在中國市場,跨國藥企仍然佔據市場的絕對主導。作爲“全球首創、中國首發”的全新機制降糖藥,華領醫藥希望憑藉着創新概念和創新機制,實現國產創新降糖藥的5新優勢,造福全國乃至全球患者。

而對於華堂寧的深耕,陳力表示,華領醫藥主要將從三個方面來挖掘其巨大的潛力:

第一,聯合用藥。根據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差異,對於早期糖尿病患者,主要採用單藥治療;對於中期病人進行聯合用藥,遏制病情發展,減少併發症,把血糖穩態TIR夠控制好。因此,聯合現有藥物的臨牀試驗,或者通過固定複方製劑,開發出聯合治療的產品,這也是目前華領醫藥在做的事情。

第二,拓展適應症。不僅包括2型糖尿病併發症、1型糖尿病,華領醫藥還會在研究血糖內穩態基礎上,對於神經內穩態調節和免疫內穩態調節,開展基礎和臨牀研究,仍然是以葡萄糖激酶這個很重要的平臺向前推進。

第三,拓展市場。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與我國患者情況接近的東南亞國家,並計劃在2025年有產品出海。目前,華領醫藥已經開始着眼於北美市場,在美國設立的分公司已經在佈局第二代葡萄糖激酶激活劑。

在過去一年,港股18A生物醫藥企業遇到的困境多是由於行業過熱、產能擴張過快、管線太多導致的競爭白熱化。而華領醫藥確實有些“奇葩”,沒有扎進已是紅海的熱門,而是堅守在糖尿病這一細分領域,做精、做深,力爭在18A中走出一條更爲穩健的道路,也爲中國首創新藥的研發趟出一條可行的本土化道路。這或許不僅僅是陳力博士和華領醫藥堅守的初心,也應該是整個生物醫藥行業需要思考的未來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