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苑

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在《學習時報》發表題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財政新篇章》的文章指出,預計2022年財政支出將進一步達到26.3萬億元。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334億元,同比增長6.4%,主要投向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等民生相關領域。

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使得財政“蛋糕”越做越大,財政收支規模總體穩步抬升。近十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接近200萬億元,年均增長8.5%,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步,保障民生。

劉昆也提到,財政實力更加雄厚,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有力有效,爲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實支撐,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明年財政支出如何安排備受關注。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將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協調等重點領域投入。支持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更直接更有效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

爲了穩經濟,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強度,今年前10個月廣義財政(含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大於收入約6.6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88%。財政收支矛盾明顯加大。

怎麼保證明年財政的支出強度?對此,許宏才表示,將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專項債券、調入資金等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持續推動財力下沉。

“有必要通過擴張的財政政策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意味着仍會保持較大規模的赤字和專項債規模。”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假定政府支出相對規模總體穩定,預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在8%左右。

近年來,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對穩定宏觀經濟起到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財政赤字規模總體呈現上升勢頭,而地方政府債務餘額攀升,疊加人口老齡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財政可持續性引起關注。

“這些年,我們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政府法定債務餘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控制在50%以下,地方隱性債務減少1/3以上,財政狀況健康、安全,爲應對新的風險挑戰留出足夠空間。”劉昆認爲。

劉昆表示,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和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堅決防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強化融資平臺公司綜合治理,在有效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