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曹德雲:保險負債端、資產端和實體經濟三者之間良性互動 爲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構築根本邏輯支撐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道

2022年12月20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第十七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於線上召開,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曹德雲受邀發表主旨演講。

曹德雲指出,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務。作爲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關鍵引擎,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脫離實體經濟,金融也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爲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責無旁貸。曹德雲指出,保險負債端、資產端和實體經濟三者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爲保險業全方位服務實體經濟構築了根本邏輯支撐。

“資金端,保險資管公司受託管理保險資金,通過資產配置投向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爲保險資金創造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負債端,保險公司通過提供保險產品,爲經濟社會民生提供全方位風險保障,幫助實體經濟防範風險、減少損失,提供有力支撐。”曹德雲表示。

保險資金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天然優勢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前10月,保險業共實現原保費收入超過4.1萬億元,截至10月末,保險資產總額26.75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4.54萬億元。

曹德雲指出,保險資金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投資渠道廣泛多元,是金融市場稀缺的長錢,在服務國家重點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天然優勢。

具體實踐過程中,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主要通過四種方式:一是通過銀行存款,特別是長期協議存款,轉化爲銀行貸款,對實體經濟提供間接融資;二是通過購買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等金融工具,對實體經濟提供直接融資;三是通過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等保險資管產品形式,對實體經濟提供項目融資;四是保險資金通過參與公募REITs等新型投資工具,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基於上述方式,曹德雲表示,近年來,在中國銀保監會的領導、指導下,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積極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一是立足自身職能推動監管政策制度在行業落地生根,將其轉化爲促進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現實生產力;二是開展豐富多彩、專業務實的交流活動,在行業厚植服務實體經濟是保險資金天職的理念文化;三是發揮平臺作用,將各方主體有機對接,助力解決資金方和資產方信息不對稱等掣肘,促進保險資金高效率地融入實體經濟血脈。”

同時,曹德雲表示,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還在監管部門領導下,穩步實施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的登記制改革,始終堅守合規底線,加強風險監測,完善自律規則,建立技術系統,優化登記流程,持續爲保險資管機構提供優質服務。

“產品登記制落地實施有效推動了產品登記效率穩步提升,與註冊制時期相比,登記制平均用時大幅下降。”曹德雲稱。數據顯示,債權投資計劃2022年登記平均用時2.86個工作日,較註冊制時期減少2個工作日;保險私募基金實行登記制後,效率提升更加顯著,登記時效較註冊制時期減少約9個工作日。

此外,作爲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保險資管產品保持着健康有效的發展態勢。截至2022年10月底,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共登記(註冊)2757只,規模超6萬億元,其中債權投資計劃平均收益率5.76%,平均期限6.5年。

“多元化的產品模式大力促進了保險資金與優質重點項目的良性互動,在商用大飛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綠色節能環保、區域協同發展、鄉村振興、保障住房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影響力的產品線和明星工程。”曹德雲表示,“同時,保險資金還通過資管產品投向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智能製造等先進製造業。”

持續創新從五大方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創新,保險資管產品的品種類別、業務模式、期限結構、投資標的、交易結構、投資者範圍等更加豐富多元,獲得市場投資者的認可和青睞,對實體經濟和主業發展發揮着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曹德雲指出,從未來看,保險資管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還要進一步接續發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理念。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未來,在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過程中,保險資金要更加精準地發力重點支持高端芯片、航空航天、基礎軟件等先進製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以及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當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穩定器和壓艙石。”曹德雲表示。

二是提升優質資產項目挖掘和投資管理能力。在當前利率持續下行的環境下,保險資金尋求投資收益匹配負債端成本的客觀壓力不斷增大,亟需保險資管機構進一步提升優質資產獲取和投資全流程管理的能力。

“從單純聚焦資金端向覆蓋資產端轉變,從被動挑選項目向主動開發項目轉變,從以往重投前投中向持續加強投後管理轉變,將基礎資產落腳在適配保險資金特性的實體經濟項目上,在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進一步緩解保險資金配置壓力,提升保險資金運用效能。”曹德雲稱。

三是堅持把風險防控貫穿資管業務全流程。築牢風險意識,堅持守住不發生重大金融風險的底線,特別要在遴選交易對手、挖掘基礎資產、設計交易結構等方面,把風險防控貫穿始終。不斷強化風險主動管理能力,聚焦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機構風險等關鍵領域,完善風控機制、優化風控流程、落實風控舉措,努力在風險監測、分析研判、預案制定、風險處置過程中形成先手、佔得先機。

曹德雲指出,“要統籌安全與創新,風險管理並非爲迴避風險而固步自封,要深入理解國家發展戰略方向,精準把握實體經濟深層次需求,充分結合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實際,管理好風險,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四是加快探索科技賦能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場景。曹德雲表示,保險業應當主動順應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搭建好信息管理、數據分析、風險監測、在線交易等數字化平臺載體,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投資中的投研、風控、銷售、客服等領域的精細化精準化管理,令投資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實現可追蹤、可回查、可溯源、可覆盤,以更加豐富的數字化場景,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

五是繼續發揮險資優勢加大對綠色經濟支持力度。曹德雲認爲,保險資管行業應當積極貫徹落實《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將“ESG”融入保險資產管理核心理念、貫穿投資決策管理全流程;加強ESG投資數據建設,基於指標體系不斷優化投資方法論,科學評估風險收益;加大ESG相關產品創新力度,爲綠色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協會也將發揮大資管平臺交流作用,推動保險機構在ESG投資實踐的過程中,與各相關方持續互動,加強合作,利用盡責管理工具,構建ESG投資生態圈,爲推動ESG投資創造良好環境,支持實體經濟的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