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發展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專家呼籲仍應儘快接種加強疫苗,這是由於病毒仍在持續變異,羣體免疫的建立可能無法完全防止感染,也會有人出現一年感染好多次的情況。

12月2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介紹稱,我國近三個月來,監測到BF.7、BQ.1、XBB傳入我國,其中BQ.1和XBB是奧密克戎新的變異分支。

目前奧密克戎的變異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包括病毒變異後的致病性和重症率是否會有所增加。

在疫情發展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專家呼籲仍應儘快接種加強疫苗,這是由於病毒仍在持續變異,羣體免疫的建立可能無法完全防止感染,也會有人出現一年感染好多次的情況。

新變異株尚未在我國形成傳播優勢

“BQ.1和XBB在我國尚未形成優勢傳播,目前還是以BA.5.2、BF.7爲主,但其傳播優勢會逐漸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個輸入的亞分支,可能會形成一個共循環。”許文波在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表示。

他還介紹稱,目前一共有130多個奧密克戎的亞分支輸入我國,同時50個亞分支引起關聯的本土病例或者暴發流行。9個省份的49例病例中檢出BQ.1及其亞分支,3個省11個病例中檢出XBB亞分支。

目前,BQ.1和XBB已經在一些歐美國家逐漸顯示出它們成爲優勢毒株,主要表現爲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許文波稱,其致病力和奧密克戎其他系列變異株沒有明顯區別,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國家沒有顯著增加。

“如果其臨牀特徵有任何變化,中國疾控中心將會把臨牀特徵和基因組特徵聯繫起來,進行研判,暫時還沒有發現BQ.1和XBB在國內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報道。”許文波表示。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員、北京昌平實驗室副研究員曹雲龍日前在《呼吸界》撰文指出:“應理性看待奧密克戎致病性下降,對奧密克戎以及後續可能出現的變異株在致病性、重症率、後遺症風險等方面的變化進行持續監測。”

曹雲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我們發現新冠病毒的毒力變弱了,這主要還是因爲人羣接種疫苗和自然感染後的特異性免疫上來了,病毒顯得輕了,但是現有的羣體免疫無法防止感染,或者說只能實現一段時間的防感染,擋不住新毒株的免疫逃逸和抗體的衰減。”

曹雲龍認爲,未來持續的疫苗接種可能無法避免,就像流感疫苗。“流感一年一波,新冠一年會有3-4波,我們要做好準備。”曹雲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羣體免疫防感染只能持續一段時間

曹雲龍團隊正在密切監測新冠病毒可能出現的變異。他們通過持續的監測發現,新冠病毒已經打破了進化規律。在《呼吸界》撰文中,曹雲龍提出,過去新冠病毒變異從阿爾法到德爾塔再到奧密克戎BA.1、BA.2、BA.5,是非常清晰的單一毒株的依次更替;但今年9月份以來,這種規律被打破,各類突變株百花齊放,上百種突變株在全球範圍內同時出現,且每種突變株與BA.5相比都具有增長優勢,這種新冠病毒進化現象是前所未有的。

針對這種現象會對現有的疫苗療效產生何種影響?曹雲龍寫道:“這意味着羣體免疫對於新突變株的防感染作用很弱,新的突變株會逃逸之前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屏障,所以很多人一年會感染好多次,就像在很多歐美國家所看到的那樣。”

但他認爲,這並不意味着接種疫苗也沒有用,反而是更應該儘快接種加強針,因爲即便加強針無法提供完全的保護,但對於預防重症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老年人和脆弱羣體中。

“疫苗對於感染和重症的預防機制是不同的。疫苗防感染主要通過誘導中和抗體來實現,防感染的效果取決於暴露時有效抗體的中和滴度。”曹雲龍在文中解釋稱,“目前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尤其是上呼吸道,但疫苗誘導的抗體大部分在血液中循環,很難進入上呼吸道,且誘導產生的抗體會被新突變株逃逸,加上抗體滴度隨時間自然衰減的影響,導致目前的疫苗防感染效果很差。”

他進一步解釋稱,感染後是否發生重症,取決於病毒侵入後免疫系統的響應速度。當病毒侵入人體,會激活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只要這一免疫過程發生速度夠快,能夠追趕病毒繁殖的速度,就能有效防止重症。之所以疫苗防重症效果比較好,是因爲接種疫苗後體內會產生一些有效抗體的記憶B細胞(雖然這個比例在降低),這些記憶B細胞在病毒侵入後可以很快被激活,在3-7天內很快產生新的抗體,從而可以有效防重症。

特異性疫苗的有效性如何?

對於接種疫苗和自然感染相比,哪個更能產生保護性抗體?曹雲龍的觀點是,目前的注射途徑疫苗都很難在上呼吸道建立免疫屏障,比起疫苗接種,自然感染可以更有效地在上呼吸道誘導產生抗體和T細胞反應,防感染效果略微好一點。

不過他強調:“不能因此寄希望於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羣體免疫而放棄疫苗接種。”這主要是因爲兩個原因,一是新突變株的再感染率很高,以前感染過也不能預防新毒株再次感染;二是感染的副反應遠遠大於疫苗接種的副作用,尤其是對於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羣來說,疫苗接種是最安全的選擇。

此前,包括香港病毒學家金冬雁以及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內的專家都呼籲應儘快批准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特異性疫苗。張文宏在12月17日的一場2022年中美臨牀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論壇上表示:“期望針對奧密克戎更多新疫苗能夠早日上市,這對於防止脆弱人羣的奧密克戎感染也有很高的價值。”

金冬雁在12月14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舉辦的新冠專題討論會上也指出:“應儘快批准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再不批可能病毒就變異了。”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上週五公佈的兩項最新研究數據,儘管更新後的二價奧密克戎加強疫苗接種不能完全防止重症,但確實提供了重要的防禦,尤其是對老年人而言。發表在美國CDC《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中的數據顯示,與接種兩劑或以上原始新冠疫苗相比,二價加強劑爲老年人提供了高達84%的重症防止率,在防感染方面的有效性也達到了73%。

在曹雲龍看來,對於未來的防疫策略而言,開發出真正有效的上呼吸道廣譜疫苗仍然是最爲理想的。其團隊最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證明,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突變是可以被預測的,通過提前預測可能出現的毒株可以提前設計開發針對性疫苗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