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上市公司“踩雷”信託仍在不斷湧現,這次是熱門信創概念股恆銀科技(603106.SH)和染料生產商吉華集團(603980.SH)。

值得注意的是,“踩雷”的信託項目不僅都與融創有關,而且兩家公司都不是第一次“中招”了。

12月20日,吉華集團公告,公司購買的“陸家嘴信託—華鼎18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華鼎18號”)存在延期兌付風險。鑑於此次投資款項的收回尚存在不確定性,並基於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性質,故存在本金5000萬元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根據信託合同,吉華集團認購的是華鼎18號第六期,購買日期爲2021年5月18日,到期日爲2022年12月15日,預期收益率爲7.10%。截至目前,吉華集團已實際收到的只有422.06萬元收益,5000萬元本金並未收回。

信託資金擬投資於債務人融創集團下屬公司擬以非公開發行的方式發行的總金額不超過15億元且期限爲24個月的2020年私募債券1號。投資資金最終用於標的項目的開發建設。

同日,恆銀科技公告,公司於2021年7月購買的“國民信託·慧金8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慧金87號”),到期日爲2022年12月20日,預期年化收益率11.00%。截至目前,公司共計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1298.59萬元,本金1.70億元及剩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

信託資金具體投向爲,向天津致融建築材料銷售有限公司發放貸款,用於借款人日常生產經營週轉。

風控措施方面,兩隻產品都有抵押物和融創方面的背書。

華鼎18號中,唐山新拓以抵押物項目下的土地使用權提供抵押擔保;融創恆基以其持有的唐山新拓100%股權提供質押擔保;融創集團與唐山新拓分別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慧金87號中,融創華北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由抵押人提供4.2萬㎡的房產爲抵押物。

隨着產品到期,兩隻信託產品都宣佈延期,至於具體延期到何時,陸家嘴信託和國民信託都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不過,抵押物轉讓是實現信託計劃退出的有效路徑之一,在這上面兩家信託公司都有好消息傳出。

公告顯示,截至目前,已有國有企業向交易對手及陸家嘴信託表達了合作意向,目前談判正在進行之中。

此外,已有第三方公司向融資人和國民信託表達了明確合作意向,有意收購抵押物房產,商談確定價格完全覆蓋慧金87號信託產品,目前收購計劃正在推動進行中。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這並不常見,算是很不錯的解決了,一般是抵押物比較成熟優質。類似處理情況隨着明年房地產逐步回暖,會稍微多一點。今年年底開始有鬆動的跡象。”

另一方面,陸家嘴信託已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和申請財產保全等司法措施,法院已立案受理並完成了抵質押物等資產的查封。國民信託在法律訴訟上稍顯怠慢,目前尚未有慧金87號的委託人就逾期兌付投資收益提起訴訟。

在信託“違約潮”中,熱愛投資的吉華集團損失頗多。信託項目融資方同樣涉及融創,吉華集團9月公告,5000萬元購買的中建投信託•安泉593號(青島融創)延期至2023年2月9日,公司已實際取得的收益306.25萬元,5000萬元本金尚無下落。

去年,吉華集團先後“踩雷”陸家嘴信託-尊元66號、中融-豐騰83號、中融-驥達11號,投資金額合計6229.96萬元,截至2021年末有3900.54萬元未收回。

慧金87號也並非恆銀科技今年“踩雷”的第一隻信託產品。今年9月,受“豬週期”影響,正邦集團陷入流動資金緊張,恆銀科技1500萬元購買的長安寧—盈祥1號發生逾期,公司僅收到了63.67萬元收益。

用益信託資深研究員帥國讓表示,在當前複雜的經濟金融環境下,信託理財市場變化也較大,對投資者所應具備的投資知識和風險意識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投資信託產品仍需要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把獲取收益放在第二位。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