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進入尾聲,在年度視角下,2023年A股行情如何演繹成市場“最關注”。

展望2023年,中金基金副總經理、權益部負責人邱延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球宏觀層面,美股經歷本輪大幅調整後風險或較爲可控。國內經濟層面,我國外需面臨較大壓力,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內需,特別是消費。目前國內經濟基本面的暫時乏力可能影響權益投資的風險偏好,但經濟復甦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勢確定性強,將對2023年權益市場走勢形成強有力支撐。

邱延冰認爲,“總體來看,A股市場現階段估值相對合理,市場系統性風險相對較低,且流動性持續寬鬆,短期雖然持續震盪,中長期仍存在豐富的結構性投資機會。2023年或將是投資者重拾信心的一年,權益市場投資表現或較爲樂觀。”

談及2023年國內權益市場的投資主線,邱延冰建議,可把握“復甦”與“成長”兩個方面。既可關注疫後復甦和估值修復相關的消費、醫藥、互聯網、金融地產等行業,又可把握高景氣成長行業、前瞻新興趨勢,在新能源、計算機等行業中尋找機會。

具體到投資板塊,邱延冰認爲,線下經濟有望重啓。參考國內2021年第一季度和海外2021年第二季度的復甦期間,各個行業的細分銷售表現,預計2023年伴隨線下業態的復甦,包括白酒、餐飲、酒店、景區、醫美等消費方向或具有更高彈性。

“醫療需求韌性較強。產品端降價緩和,估值業績觸底回升。疫情防控政策變化,剛性需求恢復在即。”邱延冰建議,應順應政策方向,把握結構性主線行情。例如,消費醫療,非防疫物資的其他醫療需求,以及藥店,將會迎來業績修復的時機。

對於大家較關心的金融地產,邱延冰預計,“估值有望修復。自地產行業進入下行週期以來,對地產風險的擔憂成爲壓制整個金融地產鏈公司估值的核心因素。展望2023年,地產企業風險逐步出清,風險整體緩釋後,板塊整體估值有望得以修復。”

此外,新能源板塊上,邱延冰建議,應把握高景氣賽道,尋找結構性投資機會。新能源車滲透率繼續提升,光伏、風電、儲能景氣趨勢仍可延續,產業政策“呵護”,國內企業全球競爭優勢突出。新能源行業投資需要考慮其製造業本質,優秀企業能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製造成本,創造和維持領先優勢,因此即便在景氣度略有“降溫”的領域,仍可找到豐富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計算機板塊方面,信息自主可控將成爲多行業剛需。”邱延冰認爲,國家高度重視創新發展,科技投入力度加大,計算機行業將迎來重點行業領域的國產替代機會,如電子政務、行業信息化及系統升級等需求。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