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奠定了明年經濟穩增長的基調,其中特別強調了“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以及“要提升平臺企業金融活動常態化監管水平”等政策表述,對消費信貸和平臺企業金融活動提出更多期待,是對金融科技行業釋放的明顯政策利好。

受此消息影響,金融科技公司股價都出現了明顯漲幅。在中央經濟會議內容公佈後至今的兩天時間內,樂信股價漲超8.43%、360數科漲超7.18%、信也科技漲超6.38%。

首次明確提出“適當增加消費信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社會風險點增多,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中央財辦近日在解讀中央工作會議時提到,“針對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老百姓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存錢避險傾向上升的情況,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採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並首次明確提出“適當增加消費信貸”。

這種提法在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並不常見,傳遞出中央通過擴大消費推動經濟重回合理增長區間的決心和信心。政策支持下,金融科技有望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行業專家認爲,金融科技平臺的存在與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和個體的消費習慣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往傳統消費金融大抵爲房貸、車貸以及高檔消費品的金融服務。而如今,消費金融的業務範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大到住房、小到買菜都可以用消費金融解決。

以樂信爲例。依託大數據、雲計算、AI技術等前沿科技,樂信開創了分期消費品牌分期樂、數字化全場景分期消費產品樂花卡、基於LBS的生活與購物平臺買吖等新消費服務,積累了1.84億用戶,搭建起服務新職場人、小鎮青年和新市民等最具消費潛力人羣,以及金融機構、品牌商家、小微企業的新消費生態圈。憑藉持續領先的產品創新和技術投入,樂信業務實現指數級增長,2021全年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00%。樂信不久前發佈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在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經濟復甦承壓背景下,取得超預期的業績增長,交易額達到562億元,超出此前530億的預期,環比增長14%;在貸餘額946億元,環比上升9%。

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廣義爲54萬億,狹義爲17萬億。狹義消費信貸規模中,信用卡約佔51%,互聯網消費金融約佔34%。34%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份額中,互聯網金融平臺佔到50%。隨着金融科技對社會消費習慣的改變,其在整個消費信貸市場中的佔比越來越高,作用也越來越大。

平臺企業金融活動轉爲常態化監管

近日,人民銀行在傳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相關工作時指出,要提升平臺企業金融活動常態化監管水平,引導平臺企業金融業務規範健康發展,支持平臺企業發揮場景、數據和技術優勢,在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擴大國內需求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早在今年7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指出,要推動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對平臺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從經濟穩增長的角度來看,包括平臺經濟在內的數字經濟是我們國家整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部部長王曉明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有關專家表示,在平臺企業整改經驗的基礎上,出臺相關規範性文件和監管指引,依法規範和引導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此舉將有利於降低平臺企業合規成本,激發平臺經濟發展新活力。

除了在消費金融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金融科技平臺還是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金融科技平臺通過輸出技術與算法,以技術手段代替資產抵押,幫助廣大的普通消費者和中小客戶獲得銀行授信,同時也助力銀行找到優質資產,並進行合理的資產定價。比如,樂信依託獨特的新消費客羣優勢和場景優勢,幫助2000多萬商家和140多家金融機構提升獲客和運營能力,高效觸達中國最具消費潛力人羣。憑藉沉澱多年的產品、獲客、輔助風控及運營能力,樂信還打造了服務金融機構的金融數科業務,協助銀行打造自營產品核心競爭力,加速銀行數字化轉型步伐。

在談及未來經濟走向時,中央財辦提到,“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明顯下滑,而我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軌跡。”我國經濟逆勢增長固然要歸功於政策的宏觀調控措施,但同時,京東數科、樂信等金融科技公司通過在金融機構、消費者和消費品牌之間構建場景消費的橋樑,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對消費等實體經濟的各領域精準滴灌,將發揮“連接器” 和“催化劑”的重要功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