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

距離2022年行情收官僅剩一週,理財、基金等產品收益排名戰也進入“白熱化”階段。由於大部分投資者仍將基金短期過往業績作爲進一步投資的主要依據,因此年終排名不僅關係着各大基金公司“顏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各大公司明年的市場推廣效果。

儘管年終業績搶眼有助於基金公司打造品牌和產品營銷,基金經理有望名利雙收,但是作爲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的專業機構,基金公司還是更應注重引導長線投資理念,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實際上,在投資環境複雜多變、市場波動劇烈的背景下,“牛基常有,常勝將軍不常有”一直是基金行業破不了的“魔咒”。

在金融運行中,資本市場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樞紐作用,厚植長遠的投資理念有助於資本市場穩定,也有利於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

經過24年蓬勃發展,公募基金已經成爲大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受益於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頂層制度設計不斷夯實完善,以及監管政策的規範引導,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將更具質量,應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同時,增強爲實體經濟“供血”的能力,讓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產業獲得穩定的資金供給。

特別是隨着資產類別的擴充,資產的定價越來越複雜,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都將面臨更高的挑戰,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保持戰略定力,拒絕短期誘惑,尤其要遠離“風格漂移”“高換手率”等博取短線交易收益的行爲,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切實摒棄短期導向、規模情結、排名喜好,引導投資人持續踐行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才能更好地爲促進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對於投資者來說,購買基金不能簡單地追隨所謂的“年度十強”,應該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配置,多角度考察產品的相關指標,要觀察長期業績,才能得到更好的投資效果。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