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實驗室)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2》發佈式暨“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研討會在線上舉辦。

會上的信息顯示,個人養老金自11月25日啓動實施近1個月來,賬戶開戶數量爲1000多萬戶,“總體開端良好”。多位養老領域專業人士就發展賬戶養老金或個人養老金,提出了觀點。

戴相龍:建議擴大稅收優惠,對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實行保底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前理事長戴相龍表示,可以預料,2023年將是我國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歷史元年。而能否達到發展個人養老金的預期目標,關鍵在於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和各部門、各金融機構的組織推進。

“現有扶持政策,考慮到現在和長遠的銜接,也吸取了外國成功的經驗,應該認真宣傳和落實。實踐是檢驗政策的標準,個人養老金的推進快慢,還要看人民大衆對有關規定的接受程度。如果執行一個時期還達不到預期目標,我認爲應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戴相龍說。

他提出兩方面建議。

一是擴大稅收優惠。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的投資收益不納稅,支取養老金按3%繳納個稅,是一項優惠政策。但是,如果個人養老金額度過低,這兩條政策吸引力也不會大。他建議今後把個人養老金最高限額提高到1.8萬元以上。

二是對個人養老金投資收益實行保底。他舉了2個例子說明這一建議的可行性和重要性。1995年我國實行儲蓄保值,對促進現金回籠、控制通貨膨脹發揮了重要作用,執行結果是財政補貼很少。社保基金理事會受託投資管理省級政府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時,地方政府擔心委託投資收益無保障。經國務院批准,社保基金理事會對委託投資收益率保底,即保證達到5年期國債收益率。執行7年以來,投資回報率遠高於5年期國債收益率。

“如下一次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可以研究由個人養老金受託投資管理機構,對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收益率保底,按完成一個合同執行期計算,投資收益率不足5年期國債收益率時,由投資管理人補足,經過一定時間,再由政府補給個人養老金的受託投資管理機構。我預料政府補貼也不會太大,但是可以大大消除城鄉居民建立個人養老金的顧慮。”戴相龍表示。

銀保監會王宏鶴:多種類金融業務可實現差異化發展

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負責人王宏鶴表示,當前,我國居民存款已經超過110萬億,社會財富轉化爲長期養老資金的潛力巨大,爲包括個人養老金在內的第三支柱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出臺,擴大了稅收優惠政策的覆蓋範圍,標誌着政府政策支持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他認爲,多種類的金融業務可以實現差異化發展。從機構來看,各類金融機構的客戶營銷、投資管理能力有一定差異。銀行和理財的渠道優勢大,基金投資管理能力較強,保險有較強的風險保障功能和長期投資經驗。從客戶羣體看,市場需求具有多樣性,比如基金投資者往往能夠承受一定的波動,同一個客戶在不同年齡階段風險偏好也會發生較大變化。因此,養老金融需求的形成和轉化可能是收益、風險、期限和流動性之間平衡的。這也給各類金融機構和產品留出了比較大的空間,完全可以實現差異化定位發展。

今年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對商業養老金融的基本業務規則做了原則性規定,包括產品更具養老屬性,要確保針對養老產品和服務,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也要體現長期性。投資要有安全運作,側重長期保值,要充分了解客戶年齡、退休計劃、財務狀況、風險偏好等信息,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人。

王宏鶴表示,除此之外,養老金融創新還要注重:一是增強普惠性。二是提供適當流動性。三是堅持長期性。此外,養老金管理還要注重風險防範。

保險業協會商敬國:養老金的大循環還沒有被開發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祕書長商敬國認爲,養老第三支柱屬於私人養老金(private pension),發展確實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面很廣。從宏觀意義上講,養老金對增強消費和長期投資的信心至關重要,這是一個在中國還沒有被開發的大循環。

“作爲第二大經濟體,養老金的大循環沒有起步的話,未來的經濟潛力還應該很大。所以利益相關方應該有責任去保持循環的暢通,至少目前來說不是很暢通的”。

他認爲,不同參與主體應從競爭關係逐漸走向合作關係。合作應該是大於競爭的,因爲競爭最終要回歸自身的行業優勢。養老金市場是體現規模優勢最明顯的,未來是強強聯合,而不是競爭。

具體到保險業,商敬國認爲,行業在長期資產管理、長壽風險管理方面,形成一些經驗和優勢,但供應能力還不足,特別是對於長壽風險管理,可用的工具還不多。養老金市場的投入需要更多,需要更專業化的分工。

人社部劉衛:研究二、三支柱打通要論證好兩個問題

人社部養老保險司綜合處處長劉衛介紹,從11月25日啓動實施以來,在各參與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個人養老金的賬戶開戶已有1000多萬人,開端總體良好。

對於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國家明確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各界關於打通二、三支柱的建議比較多。對此,劉衛說,二者都採取個人賬戶的,都具有私有屬性,存在打通的基礎,打通以後,可以實現“以二補三”,促進第三支柱較快發展。國外也有相應的做法。

不過,他表示,雖然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都採取個人賬戶的方式,但二者之間有差異。企業年金的個人賬戶是計賬賬戶,只有轉移的時候才能從計劃到計劃,同時以個人開通資金賬戶的形式來承接這部分資金,以避免資金流出、起不到補充養老的作用。而個人養老金除了有計賬和核驗功能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起步的時候還有資金賬戶,用於歸集繳費、收益、享受稅優、購買金融產品。

“學習國外的經驗,我認爲還是需要立足我們的國情,研究二、三支柱打通要論證好兩個問題。”劉衛認爲。

一是,打通要解決什麼問題。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這兩個制度各有各的定位和功能,制度模式和運行機制也不盡相同,是不一樣的補充養老渠道,二者並不矛盾。相比起來,特別是對於金融知識不太豐富、投資能力不太強的大多數職工來說,有諸多管理人負責的企業年金會更加穩健,也更省心。如果不加條件地允許企業年金轉移到個人養老金,面對琳琅滿目的產品,如果選擇產品後出現虧損,反而不利於保護職工的養老權益。

二是,如果打通,需要什麼條件。目前一些職工在離職以後由於新單位沒有建立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原企業年金的個人賬戶其中的資產只能作爲保留賬戶多年動不了,也無法進行個人投資,是一種損失。此類情況可以研究考慮允許其轉入到本人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由個人來投資。同時,除了“二轉三”,“三轉二”也可能要同時考慮。

他表示,從操作層面看,由於涉及不同制度運行模式,二三支柱轉移相對複雜,需要對轉移信息進行多角度的核驗,還要考慮區分享受稅優部分。

“目前企業年金數據是散落在各管理人,如果靠每個年金計劃跟個人養老金信息系統對接實現轉移不太現實,效率也低。這就需要考慮是否要建立統一的第二支柱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劉衛表示。

他認爲,這樣一來,從實操層面上看,既有利於二支柱信息集中統一管理,便於同一支柱內比如都是企業年金內,或者不同年金制度間比如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轉移、不同計劃間轉移,都可以實現,同時也有利於二、三支柱的打通。

從更高層面說,還有利於爲老百姓提供三個支柱的綜合服務。現在第一支柱、第三支柱都有全國統一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第二支柱還是一個缺項。如果能夠補齊的話,三個支柱都可以提供老百姓一張社保卡就能查清楚自己三個支柱養老權益,也便於個人能夠提前規劃自己的養老安排,提早進行養老財富積累。國家也能夠掌握三個支柱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推動三個支柱的協調發展。

“下一步我們打算積極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結合實際,探索推動二、三支柱發展的有效舉措。”劉衛說。

鄭秉文:賬戶養老金2035年距離目標或存80萬億缺口,需加大力度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教授圍繞“面對2035的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分享了觀點。

他表示,在三支柱結構的養老金制度中,我國幾乎是三支柱都有個人賬戶的國家。從賬戶養老金目標看,《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到2035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學有效,社會財富儲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指出,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大約對應的GDP總量爲2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2.3萬美元,相當於2021年美國人均GDP的1/3。若以目前美國賬戶養老金佔GDP的180%的1/3——即賬戶養老金佔GDP的60%來作爲目標,我國賬戶養老金2035年目標規模在120萬億。

若根據美國第二、第三支柱2:1的比例進行分解,中國的第二支柱屆時應該80萬億,第三支柱40萬億。二三支柱分別距離目標有多遠?

鄭秉文分析,第三支柱方面,個人養老金實施近一個月,開戶一共是1700萬戶左右,戶均資金約爲上限12000元的一半,因此全國個人養老金規模有1000億左右。如果開戶達到1.7億戶,大概對應1.1萬億規模。1.1萬億假定按照5%的複利進行測算,到2035年約20萬億。這是在假定開戶近幾年內達到城鎮常住人口每三個人有一個人開戶的情況下,還有20萬億的缺口。

第二支柱的情況更嚴峻,目前4.4萬億(企業年金2.6萬億+職業年金1.8萬億)。按照職業年金現在增加的速度,2035年時,第二支柱規模應能接近20萬億。也就是說,第二支柱將有缺口60萬億。

第二加上第三支柱缺口合計80萬億左右。“在未來13年,要填補這個缺口的任務是非常急迫的,這涉及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改革。”鄭秉文表示,我國賬戶養老金要達到2035年的既定目標,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唯有改革,打破傳統的思維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祕書長房連泉介紹,賬戶養老金是以個人賬戶爲載體的養老金計劃,通常爲繳費確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DC)制度,廣泛分佈於養老金三支柱體系。養老金理論與實踐表明,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具有相互助推的良性互動關係,養老基金是資本市場的長期機構投資者,對於提升儲蓄、投資、勞動力市場乃至宏觀經濟增長都具有正向影響,不僅有助於推動資產型社會的形成,爲人口老齡化的高峯做好準備,而且還可以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順利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