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運動員中,鄧亞萍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作爲70年代生人,鄧亞萍創造了中國乒乓的奇蹟。多次的奧運會冠軍,讓這個中國女孩子被全世界關注着。她也成爲了當之無愧的乒壇女王。

很多人小的時候是看着鄧亞萍的比賽長大的,關於她的事蹟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如今90後成爲了社會主流,但是對鄧亞萍這個名字也並不陌生,提到中國乒乓球就會想到鄧亞萍。

乒壇女王鄧亞萍,傳奇的運動生涯

鄧亞萍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裏,她能有着良好的運動天賦,多半是繼承了她父親的基因,她的父親曾是河南省隊的主力。退役之後在河南省任教,鄧亞萍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就接觸到了乒乓球。鄧亞萍在小的時候便對乒乓球的勝負有着非同常人的執着,不能輸球,輸球就不讓別人走。

她的父親每一次都會告訴鄧亞萍要學會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久而久之鄧亞萍在父親制定的特殊訓練方式下,全都用正手攻球。10歲那年鄧亞萍慘遭河南省隊拒絕,鄧亞萍從此以後比之前更加用功,在練習的時候腳底經常血泡連着血泡,她挑開血泡裹上紗布接着訓練。

在鄧亞萍15歲的時候,就拿到了全國青年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在首次參加亞洲盃的決賽中,她在漢城奧運會女子單打中獲得了亞洲冠軍。在後來的幾年,鄧亞萍頻頻參賽並獲得獎項。一次世乒賽上,她認識了一位重要的朋友,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

在薩馬蘭奇爲鄧亞萍頒獎之後,沒過多久便邀請了鄧亞萍一行人,到國際奧委會進行訪問。當時國際奧委會門前豎着兩面大旗,一面是國際奧委會的五環旗,還有一面則是五星紅旗。

24歲從零開始學習英文,如今已是劍橋博士

鄧亞萍作爲薩馬蘭奇在全世界第一個邀請的運動員,來到國際奧委會進行訪問。這讓鄧亞萍心裏很感動。後來在鄧亞萍奪得了多次金牌以後,在1998年正式宣佈退役。鄧亞萍曾連續8年排名世界第一,並且包攬了各大賽事的單、雙打冠軍。這個時期的乒乓球堪稱是"鄧亞萍時代。"

1996年鄧亞萍被薩馬蘭奇提名爲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可是鄧亞萍走到了國際平臺之後,因爲不通外語經歷了非常多的困難,甚至遇到了一些尷尬的局面。她在近期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就因爲當時的語言不通,在國際奧委會工作的時候,確實受到了刺激。

她在乒乓桌上的時候,可以沒有對手,甚至會藐視任何對手。可是當她到了談判桌上,到了制定規則的地方,她卻被藐視了。她到了國際奧委會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作爲中國運動員的形象,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

從這一刻起,鄧亞萍決定開始學習英語。於是她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身份,進入到清華大學讀書。之後便重視自己的學業,從26個字母開始,一路讀到劍橋的經濟學博士。

學習之路難上加難,鄧亞萍不曾妥協,堅持到最後

在最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清華老師讓她寫出26個字母。她費盡心思寫出了26個大小不一的英文字母。最開始老師講課的時候,老師說的話對鄧亞萍來說就是天書。但是她也會一字不漏地聽着,回到宿舍後就查字典,死記硬背。

在學習期間她給自己訂了一個目標: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在5點鐘的時候準時起牀。讀音標、背單詞、練習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在宿舍複習老師講課的內容,溫習功課,一直到半夜12點纔會上牀休息。

鄧亞萍憑藉着運動員的堅韌,就這樣堅持了下來。在1998年的年底,經過學校老師的建議,和清華大學以及體育總局的批准下,鄧亞萍作爲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鄧亞萍在語言不通,聽不懂上課內容的環境下堅持了下來,終於在2001年的畢業典禮上,鄧亞萍用流利的英文向老師致辭。

在2002年的時候,鄧亞萍獲得了諾丁漢大學的中國當代研究碩士學位,之後便前往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鄧亞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的條件並不好,所以要加倍努力別人才能認可我,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是笨鳥先飛。

總結:鄧亞萍如今已經快50歲了,但是她依然睡中國體壇和中國乒乓球的神話,她的故事和精神鼓舞着無數人,在她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運動員的堅持不懈,她的故事會一直影響着無數的中國健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