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勞動午報

本報訊 (記者 王路曼) 12月27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員潘陽權威發佈,鑑於北京市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均屬於BA.5的子分支,進化距離較近,氨基酸序列有較高的相似度,感染者產生的中和抗體具有一定的交叉保護作用,因此預計近期本市出現再感染的風險較低。

據瞭解,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北京市即建立了多個新冠病毒基因監測網絡,以發現病毒變異的規律,早期識別發現變異株。“隨着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後續子分支出現,我們不斷完善監測體系。目前本市運行中的有針對門診輕症病例、住院重症病例、聚集性疫情病例、境外輸入病例的四類人羣中新冠病毒變異株監測網絡,能夠從多個維度第一時間識別發現變異株,發現流行特徵,爲不斷優化防控策略提供技術支撐,對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義。”潘陽介紹,經監測,近兩個月來,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爲奧密克戎變異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近期沒有在社會面發現XBB、BQ.1等變異株流行,也沒有發現原始株、德爾塔等非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流行。

針對近期是否會出現XBB、BQ.1等變異株引發的二次感染的情況,潘陽明確表示:“預計近期本市出現再感染的風險較低。但隨着病毒變異、免疫保護衰減以及易感人羣累計等因素疊加,預計隨後的半年至一年內本市將存在人羣再感染的風險。”

現有研究顯示,既往感染能夠給人體提供一定的免疫保護能力。再次感染後,由於存在既往感染的免疫保護能力,臨牀表現一般可能輕於既往感染。“這種保護力會隨着時間推移逐漸降低,同時在人羣個體間存在一定差異,且受到病毒變異等其他多種因素影響。”潘陽提示,與僅感染過一次新冠的患者比較,兩次或更多次感染的患者由於多次感染效應累加,會產生更高的累積健康風險和疾病負擔。即使康復後,也建議繼續採取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避免二次或多次感染的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