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黃埔薈

 核心觀點 

國際方面,2022/23年度,庫存消費比上調7.4%80.18%供需平衡錶轉向寬鬆。對於明年種植情況來看,全球棉價在前期大幅下挫後,對下年度的棉花種植或將帶來影響,消費方面,考慮到整個全球宏觀環境,紡服需求、消費大降溫的局面或延長至20231-2季度,22/23年度國際棉花消費還有一定下調空間,弱現實仍在持續,後期拐點可能預計在明年三季度以後,但整個行業復甦之路仍不會太順利。國內方面,22/23年度棉花產量呈現小幅增長,受疫情節奏影響,庫存壓力明顯後移。進入12月隨着疫情防控放開,預期先行,消費預計溫和復甦,不過後期仍將考驗實際情況,市場在交易一波政策放鬆後,也會對於疫情實際情況以及帶來的經濟實際影響做出反應。經濟恢復可能還需要在明年一季度以後才能看得清,後期需要切實關注下游實際需求情況,復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情況將制約盤面反彈高度。

正 文 

一、2022年市場回顧

具體來看,2022年美棉和鄭棉期貨可以分爲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價格堅挺運行期。鄭棉(1月到5月下旬),運行區間爲(20000-22000 元/噸),ICE 美棉(1月到5月中旬旬),運行區間爲(100-145美分/磅)。美棉裝運數據強勁,供給端疊加德州產區天氣乾旱加劇引發市場看漲情緒強烈,物流不暢加劇國際現貨貿易流緊張格局。同時,ICE盤面大量ON-CALL賣方未點價,引發資金軟逼倉行情。國內方面,美棉上漲給國內價格帶來一定支撐,軋花廠收購成本較高,集中在23000-25000元/噸附近,一季度還貸壓力相對來說不重,惜售情緒相對嚴重,高成本及高基差支撐市場整體相對偏強。下游市場整體相對較弱,上有壓力,下有支撐,鄭棉整體價格維持在20500-22000元/噸區間偏強震盪。

第二階段:價格主力下跌階段。鄭棉(5月下旬到8月初),運行區間爲(21000-13500元/噸), ICE美棉(5月下旬到7月下旬),運行區間爲(145-80 美分/磅)。美聯儲加息加劇經濟衰退風險,美棉07合約逼倉行情進入尾聲環節,未點價合約量下降較快,德州降雨乾旱程度有望有所緩解,天氣升水有所緩解,以及內外棉較長時間的大幅倒掛嚴重影響了國內市場上對美金棉的採購情緒。亞洲紡織企業深陷虧損困境令整體紡織下游需求隱憂加劇。國內方面,外棉逼倉行情進入尾聲,價格高位下跌,市場氛圍逐步轉向偏空。國內棉花供給松,需端未有明顯起色,棉紗、坯布成品走貨慢,下游採購難以明顯支撐棉價,棉花加工企業仍有大量皮棉未售,現金流緊張,拋貨現象逐步增加,據悉,6-8月是軋花廠集中出售,出租高峯期。另外,美歐對新疆棉花進口禁令升級,外需市場訂單脫節明顯,部分訂單外流至越南等國家,產品堆積、資金鍊瀕臨中斷無法維持生產,紡織業全鏈條大部分虧損。

第三階段:走勢分化階段。鄭棉(8月初到 11月初),運行區間爲(16000-12000 元/噸),ICE 美棉(7月下旬到8月底),運行區間爲(80-120美分/磅)。此階段,外盤大幅拉漲,受美棉棄耕率爲二十年最高值,引發市場做多熱情。美國德州高溫乾旱的惡劣天氣維繫,約6-7成的新作種植進入水分較爲敏感的結鈴期,以及約1成的新作進入對水分最敏感的吐絮期,新作的優良率大幅調降至31%,遠遠偏離尋常年間的正常水平,這引發了市場對新作棄耕率的擔憂。而國內受影響相對較小,受美棉小幅提振之後很快有重回跌勢,國內疫情引發下游好轉持續性偏差,國內棉價跌至今年內新低。

第四階段:震盪整理階段。鄭棉(11月初到12月底),運行區間爲(12000-15000元/噸),ICE美棉(8月底到12月底),運行區間(120-70美分/磅)。此階段國際棉價震盪見底至底部震盪盤整期。9月宏觀衰退風波再起,天氣升水已經反應,9月USDA報告修正美產量引發美棉下跌,進入11月因美元指數下挫,美國CPI低於預期,宏觀有所好轉又反彈,整體後期走勢偏震盪整理。而國內方面,由於11月以來新花上市較慢,以及新註冊倉單偏少帶來一定價格支撐,另外11月底以來疫情政策逐步放鬆,市場交易放鬆預期帶來的需求轉暖,下游方面,下游企業對原料備貨意願有所增加,交投意願有所增強,但實際情況需要繼續觀察,整體價格進入四季度末呈現出小幅反彈行情。

二、國際棉市

(1)22/23年度國際供需格局改善,奠定整體價格基調

從全年的USDA全球棉花供需表來看,22/23年度庫存消費比上調至80.18%,相比去年上漲7.4%,庫存消費比自19/20年以來第一次回升。意味着供需格局進一步寬鬆。產量方面,產量維持21/22年水平,消費方面,受疫情影響消費下調124萬噸至2432萬噸,期末庫存從1860萬噸回升90萬噸至1950萬噸。從12月數據來看,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供需表再度大幅下調全球棉花消費,自5月USDA公佈2022/23年度以來,連續六個月下調全球棉花消費,累積下調224萬噸,12月全球棉花消費下調71萬噸,分國家來看,主要是印度、中國分別下調22萬噸,巴基斯坦下調15萬噸,土耳其下調7萬噸,越南下調4萬噸。而全球棉花產量下調15萬噸,主要調整項爲:其中土耳其由於棉花豐產產量上調11萬噸,美棉由於實際測得德州棉花單產高於預期,產量再度上調5萬噸;巴基斯坦由於前期洪災,產量再度下調17萬噸;澳大利亞由於種植末期的異常降雨引發的洪災,導致新威爾士州地區的棉花種植面積降低,澳棉產量下調11萬噸,在各個產區輪番減產下,2022/23年度的增產預期基本抵消,目前較上年度棉花產量持穩爲主。而在全球棉花消費大降低的趨勢之下,期末庫存同樣大幅上調,較上月上調50萬噸,累庫預期進一步增加。

(2)22/23年度美國棉花小幅減產,但整體庫銷比小幅調高

  • 22/23年度美棉擴種但天氣不佳引發減產炒作

美國是全球第三大產棉國、第一大棉花出口國。在2022年初,受益於21/22年棉花種植高回報率,美棉面積增加22.9%至1379萬英畝,爲近三年最高水平。但是自今年4月以來,美棉主產區出現嚴重乾旱,作物優良率降至2011年曆史低位水平,8月USDA報告顯示,新作的優良率大幅調降至31%,遠遠偏離尋常年間的正常水平,覈算棄耕率從31.5%大幅提升至41.9%,爲近二十年的歷史最高值,新作單產從973.5 kg/hectare下調至943.6 kg/hectare,降幅29.9/3.07%。目前22/23美棉基本收穫結束,從12月的USDA報告來看,22/23年度產量同比下調71萬噸至310萬噸水平。從目前來看,天氣炒作窗口已經關閉,後期調整空間不大。另外,消費方面22/23年度同比下調8萬噸,出口同比下調52萬噸,期末庫存小幅下調5萬噸,整體庫存消費比上調2.38%。

展望23/24年度,全球棉價在前期大幅下挫後,對下年度的棉花種植或將帶來影響,2023/24年度美棉產量及出口量有可能明顯縮減,知名分析機構Informa公司發佈報告,將美國2023年棉花種植面積預期值下調至1120萬英畝,同比2022年的種植面積1379.1萬英畝減少18.8%,另外由於2022年棉價崩盤太快,以及美國極端氣候,棉農的整體收益大幅下滑,同時棉花價格分別與大豆以及玉米的價格比值均處於歷史低位水平,近期國際棉商方面對於23年5-6月以後美棉的船貨的報價從貼水轉爲升水,不排除遠景預期轉變的炒作。

  • 出口簽約相比上年度較差,紡服增速放緩現頂點

12月USDA顯示22/23年度美棉國內消費預估至48萬噸,同比減少13.7%,下調出口預估至266.7萬噸,同比減少16.2%。美棉消費量的下滑更多的是反映了全球紡服消費下降帶來的棉花需求的下滑。美國商務部的統計,今年10月美國服裝進口開始大幅下降,同比減幅達到22.7%。此前,9月份的進口量同比已經下降了7%,而7月份同比還保持兩位數的增長。10月份,美國對中國的服裝進口額同比下降29%,對其他地區的進口額下降9.3%。10月份美國服裝進口量、進口額雙雙下滑,傳遞出美國紡織品、服裝消費將加快回落的信號。除了衆所周知的對新疆棉進口禁令對中國棉製服裝、棉製品對美國出口的制約外,美國經濟、消費因美聯儲持續加息及通脹的打壓衰退的跡象也較爲突出。

另外,從本年度美棉出口簽約情況來看,自八月份以來,周平均簽約量不足2萬噸,爲過去十幾年以來的同期最低值,尤其是近幾周出口簽約情況更加低迷。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2022年12月9-15日,2022/23年度美國陸地棉淨簽約量爲-1.99萬噸,新增簽約主要來自越南、巴基斯坦、日本和印度尼西亞,而中國買家不僅沒有簽約,反而取消3.27萬噸美棉合同,這是繼2022年11月11-17日一週大手筆取消2.48萬噸合同後再次出手,從統計來看,不足一個月時間,中方已累計取消2022/23年度美棉合同超6萬噸。巴西棉、澳大利亞棉花競爭力不斷增強,美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被搶佔,尤其11月份以來巴西棉進口量增長強勁,風頭完全蓋過美棉。考慮到保稅、船貨巴西棉相較美棉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對於23/24年度,雖然美棉對於疆棉禁令仍持續存在,但是美聯儲政策的轉向以及中國防疫政策的放開,全球經濟及紡織服裝消費仍有一定信心能夠恢復,因而明年美棉出口預計好轉。

(3)印度消費大幅下調,整體庫銷比上調

  • 紡企陷入困境,消費情況不樂觀

消費方面,12月USDA數據顯示,印度棉花消費爲501萬噸,同比下調44萬噸。一方面,全球經濟放緩、發達國家的高通脹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及能源危機打擊了印度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導致其在商品出口總額中的份額從去年同期的 9.72%下降至2022年10月的7.68%。10月,紡織品出口同比大幅下降41.53%,而服裝出口下降21.16%;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10月印度紡織品和服裝的累計出口下降了34.18%。出口訂單形勢不斷惡化。考慮到整個全球宏觀環境,預計這種紡服需求、消費大降溫的局面或延長至2023年一、二季度。另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來,受制於高棉價以及低需求,印度紡企開工率持續下滑,至9月份時開工率已降至50%左右,並一直維持該低開工率水平至今年四季度,紡織行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2022年下半年印度棉紗出口持續大幅下挫,孟加拉、中國等買家需求快速萎縮,從而抑制2022/23年度印度國內棉花消費。據統計,9月印度出口棉紗2.62萬噸,環比下降19.38%,同比下降77.63%,繼續了7、8月份出口同比降幅接近7成的節奏;預計10月份印度棉紗出口同比降幅仍不會低於70%。後市來看,印度國內紡企低開工率預計還將持續,則 22/23 年度印度國內棉花消費或仍存在一定的下調空間,降至500萬噸或以下水平。

  • 新棉上市進度偏慢,產量可能有存在高估風險

受益於21/22年度高棉價,22/23年度印度擴大了種植面積,加上今年蟲害較少以及天氣相比去年較好,今年印度棉花產量有所恢復,從12月USDA數據來看,印度棉花22/23年度產量爲599萬噸,同比增加67萬噸,恢復至2020/21年水平。展望23/24年,2023年印度國內棉花種植面積預期有一定幅度的下滑,由於2022/23年度籽棉開秤價出現較爲明顯的回落(尤其旁遮普等北部棉區),大幅低於農民預期,再加上棉花單產增長不明顯及水稻、大豆、小麥等農作物價格高位運行,因此2023年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紛紛“擴糧減棉”,2023/24年度印度棉花產量或下調較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棉花協會(CAI)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2022/23年度印度棉花累計上市量85萬噸,上市進度15%,累計上市量較2021/2022年度產量下滑31.5%。另外,據AGM公佈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2月18日當週,印度棉花周度上市量11.90萬噸,環比上一週增加0.69萬噸,較三年均值減少約14.1萬噸,印度2022/23年度的棉花累計上市量約113.95萬噸,較三年均值累計減少約91.65萬噸。印度上市棉花量大幅下滑,可能由於棉花單產下降、總產量低於預期引發。另外,隨着採摘進度深入,北部棉區產量被CAI、CCI等各機構高估的證據逐步清晰,印度官方的最新統計,目前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和哈亞納邦的採摘已經結束,拉賈斯坦邦的第二遍採摘正在進行。截至11月30日,印度旁遮普邦籽棉上市量約22.2萬公擔(2.22萬噸), 同比去年同期的92.6萬公擔(9.26萬噸)大幅下降76%,截止12月下旬前採摘結束,印度旁遮普邦籽棉上市量同比仍下降近七成左右。由於北部棉區產量大幅低於預期,中部棉區、南部棉區單產並不樂觀,因此2022/23年度印度棉花產量達到USDA12月預估的599萬噸可能有些困難,產量可能有進一步下調空間至570萬噸附近。

三、國內棉市

(1) 種植面積小幅調增,產量同比增長

根據12月USDA報告,中國22/23年度棉花產量爲610萬噸,同比調增26萬噸。21/22年度棉農種植收益明顯大增,但是由於環保限制等原因,整體種植面積調增幅度不算特別大。根據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分會數據統計,2022年度全國植棉面積爲4346.7萬畝,同比略有增長;平均單產爲139.7公斤/畝,同比增長5.1%,較上期下調0.15公斤;全國棉花總產量約607.05萬噸,同比增長5.1%,較上期下調0.63萬噸。分區域看:新疆產量爲562.84萬噸,同比增長6.8%,較上期下調0.83萬噸;黃河流域棉區產量23.83萬噸,同比減少17.1%,較上期上調0.17萬噸;長江流域棉區產量16萬噸,同比減少11.4%,較上期下調0.37萬噸。

展望23/24年度,由於2022年籽棉價格大幅低於2021年,也低於農戶心裏售價,因而農戶的種植收益明顯下滑,疊加今年整體種植成本有顯著增加,地租方面今年上漲500元/畝,且農藥,化肥等方面也有所上漲,種植成本將比去年一畝地平均多600元左右,預計2023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將有一定部分的縮減。

 (2)籽棉收購價格恢復正常,整體上市進度相對較慢

籽棉收購價格方面,去年軋花廠經歷搶花大戰後,遭遇巨大虧損。今年整體收購形勢相比去年更爲謹慎。收購初始,10月上旬,籽棉開稱價格相對比較低,爲5-5.5元/公斤,遠低於去年水平,與農戶心理價位差距太大,前期受農戶惜售以及疫情影響,整體收購量較少,後期籽棉價格小幅反彈。截止11月30日,新疆籽棉收購接近尾聲,收購均價爲5.99元/公斤,同比下跌40.4%;長江流域籽棉收購均價爲7.6元/公斤,同比下跌21.1%,黃河流域籽棉收購均價爲7.9元/公斤,同比下跌21.2%。新棉成本已基本固定,本年度新棉成本12000~13500毛重不等,少部分成本略高,截止目前2022/23年度籽棉收購均值5.75元/公斤左右,年度成本均值12800毛重左右。

(3)疫情影響新棉收購加工及檢驗進度,供應壓力後移明顯

9-10月受疆內大部分地區疫情防控升級影響,9-10月份新疆棉公路、鐵路發運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汽運出疆很不順暢,導致整體棉花收購,加工量以及檢驗量都不及往年水平。上市進度較慢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棉價,截止11月30日新疆皮棉累計加工 258.29 萬噸,同比降 26%,累計檢驗111.46萬噸,同比降64%,降幅較前期收窄。不過進入12月後,疫情防控政策開始鬆綁,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簡稱“新十條”),明確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覈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等要求。各地交通運輸部門迅速落實,做好保通保暢工作。疆內棉花預約入庫、出庫等加快回暖,監管庫幾乎全部開放,棉花公檢相應提速。2022年12月10-14日新疆地區棉花公檢日增量分別達到6.31萬噸、6.6萬噸、6.94萬噸、5.12萬噸、7.22萬噸,不僅較10/11月份大幅增長,總體呈現連續上升的趨勢,而2021/22年度同期日新增棉花公檢量已降至4萬噸左右。隨着速度提升,現貨供應壓力將繼續增加且後移。

庫存方面,據中國棉花信息網,11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368萬噸,環比增加136萬噸,同比減少87萬噸。也是連續兩個月商業庫存同比降低。由於前期受疫情影響,上市進度緩慢,供應增量不及往年同期水平,導致9、10月份去庫速度較往年加快,但隨着疫情改善、上市量增多,以及新年度爲增產年,商業庫存壓力後移。

(4)內外棉價倒掛,棉花進口量同比減少

進口政策方面,89.4萬噸進口棉適用1%固定稅,2018年開始,國家重新開始發放滑準稅配額,額度爲80萬噸,全部爲非國營貿易配額,2019年滑準稅額同樣爲80萬噸,2020年滑準稅額爲40萬噸,2021年滑準稅配額爲70萬噸,而2022年發放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數量爲40萬噸,全部爲非國營貿易配額,限定用於加工貿易方式進口。

據海關統計數據, 2022年1-11月我國累計進口棉花177萬噸,同比減少12.2%。2022年11月中國進口棉花17.8萬噸,進口絕大多數爲巴西棉及美棉,其中巴西棉10.2萬噸,美棉6.65萬噸,巴西棉環比增83%,同比增102%,主要爲該段時間爲巴西棉大量到港期,當然到港的巴西棉或有不少進入了國儲庫,美棉到港量環比降1%,同比仍增133%,美棉也有較多進入國儲庫。從進口比重來看,巴西棉佔比由10月的43%大幅上升至11月的57%,成爲佔比第一的進口棉,巴西棉、澳大利亞棉花競爭力不斷增強,美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被搶佔,尤其11月份以來巴西棉進口量增長強勁,風頭完全蓋過美棉。考慮到保稅、船貨巴西棉相較美棉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

棉花內外價差自4月以來轉負,且持續深度倒掛,這也導致了二季度以來棉花進口量大幅下滑,不過自10月以來內外價差逐步縮減,進口量又持續回升。對於22/23年度,內外價差可能繼續修復,不過考慮到美對疆棉禁令的政策大概率還將持續,進口棉花預計難有明顯提升空間。

(5)價格暴跌引發收儲機制,關注明年收儲延續性

棉花價格自5月中下旬進入暴跌,2022年7月,中儲棉公佈了2022年第一批中央儲備棉輪入政策,7月13日啓動,輪入對象爲21/22年度疆棉,計劃輪入總量30-50萬噸。由於當時商業庫存正處於歷史高位,30-50萬噸的收儲量對市場影響較爲有限。此外,政策還規定了輪入竟買的最高限價爲前一工作日國內現貨價格,以及現貨價格18600元/噸的熔斷機制,顯示出國家有穩定市場的意願。不過收儲的價格相對比較低,市場的交儲意願並不是特別大,疊加後期新疆疫情使得交儲並不方便,有大部分時間收儲率爲0%。數據顯示,2022年7月13日至11月11日儲備棉累計掛牌50.3萬噸,成交8.672萬噸,成交率17.24%,成交加權均價15896 元/噸。2022年11月9日晚中儲棉發佈公告: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通知,2022 年度第一批中央儲備棉輪入於2022 年11月11日截止,後續將根據棉花市場調控需要和新棉收購形勢等,擇機啓動第二批中央儲備棉輪入。

從近年來的收儲政策看,中儲棉的調控以穩定市場爲主,通過收拋儲來直接大幅干預市場的意願不強。明年需關注隨着新棉的大量上市、季節性供應壓力不斷顯現,國儲是否會出臺擇機第二批中央儲備棉輪入計劃,同時也需要關注收儲的量以及價格,不過收儲政策的出現更多在於穩定市場信心,對於調節市場供需情況來講作用可能相對有限。

(6)倉單註冊仍較爲緩慢,在一定程度支撐價格

進入12月,新倉單註冊相對較爲緩慢,截止12月19日,鄭棉倉單1512張,有效預報684張,合計2196張,同比降幅仍達到81.79%,尤其是內地倉單寥寥無幾。今年疫情防控、農民惜售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皮棉入庫、公檢進度大幅放緩,嚴重影響基差銷售。另外棉花期現價格倒掛偏大,棉花加工企業、貿易商生成倉單的熱情不高,12月份以來河南、江蘇、山東等內地庫“雙28”(或單29)機採棉報價高於鄭棉CF2305合約盤面價格1000-1500元/噸,如果再加上距交割月期間的財務成本、倉儲費等,差價更加突出,加工企業認爲一旦生產倉單套保並不划算。

(7)下游消費需求持續乏力,明年或存在一定轉機

今年整體需求比較疲弱。內需一方面因疫情困擾而持續不足,另外,疫情防控帶來的封控以及動態清零政策影響企業開工率,自5月份以來許多中小型棉紡織,服裝業持續處於限產、減產、停產的狀態,據機構調研情況來看,山東、河北、河南、湖北等地部分小紡紗/織造企業的開機率目前已降至50%及以下,大中型、規模以上企業的形勢稍好,但開機率高於80%的企業也屈指可數。純棉紗市場整體走貨偏弱,紡企庫存去化仍有難度,全棉坯布市場淡季延續,價格穩中偏弱,庫存水平持續緩慢上升至近幾年高位水平。在8-9月份內需一度改善、紡織企業庫存高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去化,但中秋節後需求再度走弱,尤其是10月下旬以來疫情再度惡化導致下游紡織企業庫存又繼續回升。例如進入11月下旬,江浙、廣東等沿海地區部分服裝企業、印染廠、織布廠等陸續停產放假,對棉紗、坯布的需求的下降越來越突出。大部分中小棉紡廠訂單均以短單、散單、小單爲主,中長線訂單、大單嚴重不足。紡企開機率也降至年內低位。另外一方面就是外需不振,自2022年6月21日以來美國、歐盟等對新疆棉進口禁令全面升級,不僅對新疆棉花產品直接出口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衝擊,而且包括孟加拉、越南、印尼等大部分國家棉紡織、服裝企業接出口美國、歐盟訂單都需要出具“非新疆棉”證明。這對新疆棉花產品的外銷產生極大影響,進一步打擊疆棉消費,影響我國棉紡織產業鏈的發展。

不過進入12月後,疫情防控政策開始鬆綁,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簡稱“新十條”),國家防疫政策放開對市場有一定信心提振作用,12月份的反彈基本也在交易該邏輯,但是隨着全面放開之後,感染人數也呈現出激增可能對需求的恢復以及進程有一定干擾作用。市場交易一波政策放鬆後,開始對於疫情實際情況以及帶來的經濟實際影響做出反應。經濟恢復可能還需要在明年一季度以後才能看得出來,後期需要切實關注下游實際需求情況。

(8)疆棉禁令影響深遠,出口景氣度下滑

2022年6月21日以來美國、歐盟等對新疆棉進口禁令全面升級。該禁令對我國棉紡織、服裝業的衝擊仍有一定持續。從之前調查來看,目前歐美國家的訂單對新疆棉的限制較爲嚴格,日韓的部分訂單也有限制要求,東南亞國家的相關限制則比較少。訂單溯源要求提供的單據包括合同、發票、裝箱單、提單、產地證、報關單、檢疫,如果經過貿易商,還需要提供每一手的合同、付款單據和發票。疆棉禁令實施後,有部分企業出口訂單因“被認定使用新疆棉”而遭到了一定的損失。廣東、江浙等地部分外貿公司、紡服企業表示,出口訂單中溯源訂單的比例已佔到60%-70%(個別企業更高),因此新疆棉的採購、消費需求受到了很大壓制,我國棉紗、坯布、面料、服裝等出口遭遇一定阻力。同時,全球經濟衰退、通脹及美聯儲加息引發的貨幣通縮、歐美紡織品服裝消費需求下滑、能源危機(含電力、天然氣、原油等)等對整個紡服產業的影響短期難以消退也對我國紡織品出口有一定影響。

紡織品出口情況來看,數據顯示自2022年8月份起,我國紡織品出口金額同比由正轉負,服裝出口金額從9月份起由負轉正,11月份負值進一步擴大。11月份,我國紡織品出口112.66億美元,同比下降21.12%,服裝出口131.20億美元,同比下降17.63%。

四、棉花總結與展望

國際方面,22/23年度供需平衡錶轉向寬鬆,產量方面與21/22年度持平,消費受疫情以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下調124萬噸至2432萬噸,使得期末庫存同比增加60萬噸至1950萬噸,庫存消費比上升7.4%至80.18%。從主產國情況來看,印度方面產量可能有繼續下滑隱憂,美棉調整空間不大。對於明年種植情況來看,全球棉價在前期大幅下挫後,對下年度的棉花種植或將帶來影響,美棉以及印度在明年種植季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將有一定的縮減。消費方面,考慮到整個全球宏觀環境,紡服需求、消費大降溫的局面或延長至2023年1-2季度,歐美紡服需求增速放緩,東南亞開機率繼續保持低迷。22/23年度國際棉花消費還有一定下調空間,弱現實仍在持續。後期拐點可能預計在明年三季度以後,但整個行業復甦之路仍不會太順利。

國內方面,22/23年度棉花產量呈現小幅增長,同比增加26萬噸至610萬,受疫情影響,今年新花上市進度相對緩慢,運輸不暢也使得整體棉花收購,加工量以及檢驗量都不及往年水平。後期隨着疫情改善、上市量增多,庫存壓力明顯後移。今年整體紡織服裝需求不論內需還是外需皆不振,消費維持相對低迷水平。進入12月隨着疫情防控放開,預期先行,消費預計溫和復甦,不過後期仍將考驗實際情況,市場在交易一波政策放鬆後,也會對於疫情實際情況以及帶來的經濟實際影響做出反應。經濟恢復可能還需要在明年一季度以後才能看得清,後期需要切實關注下游實際需求情況,復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情況將制約盤面反彈高度。

報告作者:劉珂 Z0016336

投資諮詢業務資格:證監許可【2011】1292號

免責聲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中的信息均來源於被廣發期貨有限公司認爲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廣發期貨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反映研究人員的不同觀點、見解及分析方法,並不代表廣發期貨或其附屬機構的立場。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研究人員於發出本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供參考,推送內容或所表達的意見並不構成所述品種買賣的出價或詢價,投資者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旨在發送給廣發期貨特定客戶及其他專業人士,版權歸廣發期貨所有,未經廣發期貨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形式的發佈、複製。如引用、刊發,需註明出處爲“廣發期貨”,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和修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