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飛航班整套機組就我一個人沒陽過,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因爲還沒有陽過,天天被派去飛航班”……自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發佈後,全國多地先後迎來疫情感染高峯期,已蔓延至民航業。有民航業內人士在社交平臺上留言,反映一線保障人員緊張的情況。

界面新聞聯繫了多名機務、飛行員及籤派人士等,對這一現象進行調查。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的情況,目前民航一線生產人員感染比例確實較高,人手調度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仍在崗的員工工作負荷也隨之加重。

幸運的是,各航司一線人員基本實現了梯度感染,沒有發生集中、大面積感染,近期已有不少“陽康”人員陸續返崗。整體而言,民航一線人力資源仍然充足,航班運行保障能力也在合理範圍內。

“最近身邊的機組人員接連感染,估計陽性比例接近一半了。1227日,南航北京分公司一名機長告訴界面新聞。他表示,由於感染的飛行員越來越多,目前排班比較困難,預先安排好的機組人員隨時可能病倒,因此直到最後一刻才能確定實際執飛的機組名單。

東航山東分公司一名飛行員也向界面新聞證實,周圍已經有不少同事陽了,公司目前確實面臨機組人員緊張的問題。

民航自媒體“停機坪”也援引一線人士消息稱:“明天的航班,飛哪兒確定了,哪架飛機、幾點飛也確定了,可是組員居然沒找齊。”

不過,不同城市、不同公司的情況有一定差異。南航廣州總部的一名飛行員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我不清楚身邊人感染的具體數字,就我的感受而言,公司飛行人員,起碼副駕駛這個崗位,目前來說是夠的,不至於非常緊缺。”

相比之下,負責飛機維修的機務人員緊缺問題更爲突出。界面新聞今年9月份報道,一線機務流失嚴重,已經到了難以忽視的地步。民航局數據披露,疫情以來機務人員流失近一萬人,流失比例達到14%。感染高峯來臨後,一線機務人員調度可謂“捉襟見肘”。

某機務公司放行工程師告訴界面新聞,他們一個組約有16-17名機務,最嚴重的時候組裏只剩6個人在崗,其中放行工程師僅有3名,“因爲放行工程師起着決定性作用,不經放行工程師簽字,飛機是無法起飛的,所以我們只能從其他組臨時借2名放行工程師來支援。”

他進一步介紹,11月初,他所在組裏有16個人,班次內需要保障30多架航班;現在加上來支援的也只有7-8人,班次內需要保障28-29架航班。換言之,航班量前後相差不大,但是機務人員少了一半,所以人手一下變得緊張起來。

東航一名機務則向界面新聞表示,因爲陽的比例太高了,一個組可能有四分之三都是陽性,如果都不來上班公司就無法運行,所以症狀較輕的同事會帶病工作。他表示,對當前的壓力可以理解,“總要有這麼一個過程,堅持過去就好了。”

界面新聞獲悉,面臨疫情感染高峯,不少公司已經發布了新冠感染後的休假安排。海航西安基地一名機務向界面新聞提供了公司的郵件截圖,郵件名爲“關於明確新十條發佈後新冠疫情期間考勤及請休假配套措施”。

截圖顯示,員工感染後可申請居家隔離或申請病假,假期時長爲7個自然日,從出現症狀或抗原陽性、核酸陽性當天開始計算,不過實際請休時間可以以自己班次上班時間開始。

東航也於近日發佈了《新冠居家和密接適用假期實施意見》,對於輕微症狀或者無症狀員工,按照國家《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療指南》的要求,可以進行7天居家隔離,康復後按相關政策要求返崗;此外,公司增設新冠關愛假,每名員工最多可申請不超過7天的連續假期,新冠關愛假期間薪酬待遇經考覈後正常發放。

早在1214日,民航局還發布了《空勤人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恢復運行管理辦法(暫行)》。辦法中規定,不要求空勤人員開展全員定期核酸檢測,航司根據工作需要組織對空勤人員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

空勤人員出現感染症狀且症狀持續加重,可進行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應及時向航空公司報告。

空勤人員在病程第67天連續2次抗原檢測陰性,或核酸檢測結果Ct≥35 ,經自我健康評估後,可向航空公司提交健康評估結果。對於無症狀感染者或確診爲輕型、普通型的空勤人員,由航空公司依據CCAR121部和有關諮詢通告,根據空勤人員自評情況、用藥情況等進行健康評估。

儘管疫情蔓延到民航業,但是整體而言仍能維持航班正常運行,背後一個關鍵因素在於,相比“新十條”之前,目前全國航班總量雖有增長,但增幅不大,對一線人力的需求沒那麼高。

界面新聞記者查詢飛常準民航看板發現,“新十條”發佈後的一週,國內客運航班量顯著攀升,從月初的不足3000班次上漲至近8000班次。

但是,市場需求恢復速度不及預期,導致飛機上座率不理想,航司又接連取消不少航班。數據顯示,1220號以來國內客運航班量逐漸回落,目前日均客運航班量降至5000-6000架次左右,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一半。

市場需求之所以未能充分釋放,一方面是旅客出於健康因素的考慮仍對出行保持審慎態度,市場需求的恢復還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近期新冠感染人數居高不下,尤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受影響較爲明顯,這些城市都是民航的重要市場,限制了航司客流量的提升。

飛常準週報數據也顯示,上週(1219-25日)全國主要機場旅客吞吐量環比普遍回落,千萬級機場中,僅三亞鳳凰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客流逆勢小幅增長,合肥新橋機場、銀川河東機場等客流環比降幅均超40%

與此同時,民航局於近期發佈了《安全有序恢復航空運輸市場的工作方案》,方案表示,綜合考慮航空公司、機場、空管和空防領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引導航空公司在本航季按照三階段計劃穩步恢復航班。

第一階段(即日起至202316日),最高日航班量不超過11280班,其中國內客運航班不超過9280;第二階段(202317日至2023131日),最高日航班量不超過13667班,其中國內客運航班不超過11667;第三階段(202321日至2023325日)與第二階段持平,行業處於穩定恢復期。

民航局方面稱,制定本方案的目標是把握好行業恢復發展的節奏,確保安全第一,確保航班量增長速度同行業綜合保障能力相匹配,確保特業人員保障留有充足裕度,嚴守行業恢復發展安全關。

海航籤派控制中心一名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現在局方發佈文件控制航班總量,業內對一線人力的需求沒達到峯值,所以保障能力還是正常的。”

據他了解的情況,周邊同事基本都是錯峯感染,平均人力損失在15%左右,“人力損失其實可以通過優化排班來應對解決,具體到籤派人員就是控制席位數量。”

雖然一線人員的需求量沒達到峯值,但是二線人員感染,也在間接影響一線人員的復工速度。

民航局《安全有序恢復航空運輸市場的工作方案》中提到,對失去903個起落經歷的飛行員,應當結合模擬機、本場等手段完成補充訓練後,方可作爲機組必需成員參加運行。

前述南航北京分公司一名機長告訴界面新聞,公司不僅一線飛行員緊缺,現在就連模擬機教員也變得緊張了,而教員人手不足,會影響飛行員補充訓練、恢復資質的進度。

此外,國家衛健委於近日宣佈,202318日起將取消入境隔離和“五個一”限制,這一新政顯著利好國際航線市場的復甦。隨着航空公司逐漸恢復國際航班的運營,國際航線機組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加。

不過,目前來看,國內疫情感染高峯對國際機組人員影響不大。南航北京分公司機長告訴界面新聞:“飛國際航班的機組人員嚴格實施閉環管理,入境之後一直進行隔離,較少接觸外界,感染比例很低。”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