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勞動午報

近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接診患者持續增加。爲應對就診高峯,該院統籌組織全院急危重症救治資源,通過建立綜合救治病區、重症病區,開設呼吸疾病診療專區門診等一系列措施,擴容整體收治能力,盡最大力量收治急危重症患者。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市民可按需“雲就診”

12月27日14點半,在朝陽醫院門診樓10層的互聯網醫院診室中,朝陽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關印正在通過網絡開展在線問診。架設在辦公桌上的手機中不斷傳出病人的聲音,手機屏幕的另一端,醫生耐心地解答着病人的各種問題,並通過桌上的電腦詳細做着診療記錄。

據瞭解,朝陽醫院不斷升級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功能,於12月12日開通“新冠感染在線問診”服務。患者通過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朝陽健康雲”APP,登錄後點擊首頁“新冠問診頁面”即可預約在線問診,實現與醫生線上無障礙溝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韋力介紹,爲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朝陽醫院先期組織呼吸科、胸外科、中醫科、腫瘤科、產科、生殖中心6個科室爲患者提供線上診療服務。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症狀、是否有基礎疾病等情況選擇合適的問診科室和醫生,醫院還會根據實際需求動態調整出診量,保障醫療服務供給。爲全力保障羣衆用藥需求,醫院多措並舉加大藥品供應,網上就醫購藥更方便,相關藥物也納入醫保報銷,同時支持藥品快遞到家。

此外,朝陽醫院還着力於打造醫療護理藥事三位一體的在線服務,充分發揮三級醫院學科齊全的特點,打造以患者爲核心,醫生、藥師、護士聯動的全方位服務模式。針對60歲以上老年患者,互聯網平臺還設置了“關愛模式”,簡化了APP應用界面,易於老年用戶操作。

據介紹,早在2020年2月,朝陽醫院就在北京市範圍內率先推出“新冠諮詢”服務,爲患者實時免費提供新冠肺炎健康諮詢。 2020年4月,朝陽醫院進一步推出“互聯網診療服務”,打通醫事服務費醫保報銷環節,完成與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對接,實現線上處方的開立,整合多渠道藥品配送服務,健康檔案查詢、檢查預約、費用查詢、手術進程查詢、住院患者訂餐、遠程探視等全流程線上服務內容。2022年已完成2.2萬人次的互聯網諮詢和問診,超過20%的患者完成了2次以上的複診,新冠首診服務上線後,單日在線診療服務量較往常增長4倍。

推出系列措施

擴容整體收治能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急診醫學科主任郭樹彬介紹,爲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就診高峯,醫院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專家團隊,統籌組織全院急危重症救治資源,每日調度急診和發熱的重症患者收治情況,醫院通過在院內建立綜合救治病區和重症病區、建立亞ICU單元、展互聯網醫院“新冠感染在線問診”、開設呼吸疾病診療專區門診、暢通醫院——醫聯體間的轉診等一系列措施等,擴容醫院的整體收治能力,盡最大力量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緩解急診和發熱門診的壓力,加快重症患者的週轉。

針對發熱患者高峯時段排隊現象,醫院抽調醫護人員緊急支援發熱門診,增加診療單元。12月12日,醫院積極組織院內資源,上線互聯網醫院“新冠感染在線問診”服務,切實滿足新冠患者居家康復期間就醫需求。爲緩解發熱門診就診壓力,醫院在屬地朝陽區衛健委的協調下,於12月14日在朝陽區體育館開放朝陽醫院第二發熱門診,滿足屬地輕症患者的購藥需求,將醫院發熱門診作爲危重症患者和普通型患者救治場所,有效地縮短了患者等候時間。12月15日起,醫院依託呼吸、急診、重症醫學科、心血管、神經等專科優勢,組建綜合救治病區收治急危重患者,疏解急診壓力。通過整合牀位資源、重症監護病房改造、重症理論和實操培訓等加強重症資源儲備,提高醫院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病死率。截至12月26日,醫院共開設綜合救治病區15個,開放牀位數538張,其中危重症監護牀位69張,綜合救治病區累計收治重症患者527人。

新冠危重症患者經過急診和發熱門診的篩查,重症的患者在醫院急診搶救區和發熱門診感染病房經過一段時間的搶救,生命體徵平穩後,對不同情況的患者會有不同的處置。其中,危重症患者轉入醫院重症監護病區;重症患者仍需要後期持續醫療救治的,轉到院內的新冠重症綜合救治病區;對於生命體徵平穩的老慢衰患者,尚需要一定的醫療照護,比如氧療、輸液等轉到醫聯體醫院進行後續治療;對於生命體徵平穩,可以回家靜養的,直接出院。通過這些出口,不斷地騰出更多的發熱感染病區和急診搶救室等醫療資源救治更多的危重患者。

□本報記者 盛麗/文 實習記者 曹立棟/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