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老齡化及政策驅動等因素,我國醫藥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醫藥行業是人類的剛需,也是一條長期的黃金賽道。盼望已久的“全面放開”真的來了,新冠“鬆綁”,醫藥行業又將迎來哪些機會?本期嘉賓邀請到華西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大消費組組長、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崔文亮,分析醫藥行業未來有何新機會。

本期嘉賓:崔文亮 華西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大消費組組長、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 2015~2017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五、三、六名,並獲得水晶球、金牛獎、最受歡迎賣方分析師IAMAC獎等,13年證券從業經驗,先後就職於大成基金、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安信證券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碩土、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理學學士。

崔文亮13年證券從業經驗,他認爲當前醫藥板塊估值仍爲近十年來新低,且機構配置比例也處於低位。但近期國內政策利好頻現,針對醫院設備更新的專項貼息貸款進一步落地,及骨科脊柱集採結果好於預期,引發醫藥板塊關注度明顯回暖。隨着對醫藥板塊中創新藥政策逐步放鬆,疫情對醫藥生產、消費醫療等影響的消退,業績端逐步恢復,當前估值位於歷史底部位置的醫藥板塊或將實現逆轉,從十月以來醫藥板塊已開展大反攻。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醫藥行業現在應該是處在政策底、基本面底和資金底的多重底部,伴隨着政策和基本面的持續改善,我們覺得醫藥整體的確定性是越來越高的。

醫藥上中下游各自有不同的投資機會,多數上游細分賽道國產化率較低,國產替代成長空間大;上游受到政策擾動較低,政策免疫性較強,但受到疫情影響上游項目放量週期較長,且目前估值水平較高。中游的細分子行業和公司較多,創新藥、特色製劑、創新器械均是我們長期看好的方向。下游醫療服務短期受到疫情影響,業績承壓且估值水平較高,但隨着疫情放開,人民生活回到正常軌道,長期還是具有投資價值。

針對創新藥,他認爲醫藥研發具有資金投入大、耗時長、風險高等特點,作爲隨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社會化分工下的產物,CXO行業的誕生提升了醫藥研發效率,使得藥企能夠以更短的時間,更低的花費推動新藥研發進展。全球範圍來看CXO行業方興未艾蓬勃發展,根據Frost & Sullivan, July 2022的報告,2021年全球CXO市場規模爲1164億美元,預期到2030年市場規模爲3299億美元,期間複合增長率爲12.3%,整體CXO產業繼續呈現穩健增長。而中國區域CXO產業則同時享受國外產業轉移及國內醫藥創新熱潮,其增速顯著快於全球行業增速。同時基於中外藥企維度和中外CXO企業平均人工成本差異,2021年國內人工成本相對海外藥企和CXO的人工成本依然具有較大的差距,展望未來5年維度,我們判斷國內的工程師紅利優勢依然存在、相對來看國內產業優勢依然存在。中長期看好CXO板塊,繼續推薦藥明康德、美迪西、昭衍新藥、九洲藥業陽光諾和百誠醫藥博騰股份、凱萊英、和元生物等。

自2015我國藥政改革開始,國內創新藥的競爭環境更加開放、競爭方式也由以往後端的商業化推廣往前端的靶點選擇、臨牀開發等環節轉移,創新藥的競爭更加激烈和全方位。

1)  針對不同分類的新藥,其開發策略也有差異。First-in-class新藥更加註重靶點機制的驗證,尤其是臨牀前研究的夯實。而Best-in-class、Me-better和Me-too產品更多尋求的是分子結構的差異,也更加適合當下絕大部分藥企的研發策略。因此Fast-follow-on是當下企業尋求價值最大化的突破口之一,應充分利用好國內創新藥系列藥政,尤其是腫瘤藥和罕見病用藥的附條件上市等加速上市策略。2)  美國創新藥市場規模佔全球一半以上,創新藥價格約爲中國的十倍,本土創新藥出海勢在必行。目前,我國創新藥出海的主要模式爲產品授權,截至2022年上半年,有接近70款國產創新藥以license out形式出海,其中不乏數十億美金的重磅交易,包括百濟神州TIGIT抗體近29億美元、榮昌生物RC48近26億美元等重磅交易。

【全文】

Q:今年以來,醫藥指數跌超20%,部分龍頭企業股價和市值腰斬。市場一般認爲,醫藥板塊是典型的防禦性板塊,爲什麼跌跌不休?

A:前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及部分子板塊景氣度較高驅動,醫藥板塊漲幅較大,疊加集採、DRG等政策加碼,今年前三季度出現較大幅度調整。隨着估值到底部、政策預期回暖等多因素促進,醫藥板塊四季度迎來反轉。

Q:醫藥板塊何時企穩回升?後市反彈修復需要哪些積極因素支撐?

A:當前醫藥板塊估值仍爲近十年來新低,且機構配置比例也處於低位。但近期國內政策利好頻現,針對醫院設備更新的專項貼息貸款進一步落地,及骨科脊柱集採結果好於預期,引發醫藥板塊關注度明顯回暖。隨着對醫藥板塊中創新藥政策逐步放鬆,疫情對醫藥生產、消費醫療等影響的消退,業績端逐步恢復,當前估值位於歷史底部位置的醫藥板塊或將實現逆轉,從十月以來醫藥板塊已開展大反攻。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醫藥行業現在應該是處在政策底、基本面底和資金底的多重底部,伴隨着政策和基本面的持續改善,我們覺得醫藥整體的確定性是越來越高的。

Q:醫藥的上中下游,哪些更有投資機會?

A:醫藥上中下游各自有不同的投資機會,多數上游細分賽道國產化率較低,國產替代成長空間大;上游受到政策擾動較低,政策免疫性較強,但受到疫情影響上游項目放量週期較長,且目前估值水平較高。中游的細分子行業和公司較多,創新藥、特色製劑、創新器械均是我們長期看好的方向。下游醫療服務短期受到疫情影響,業績承壓且估值水平較高,但隨着疫情放開,人民生活回到正常軌道,長期還是具有投資價值。

Q:醫藥板塊什麼樣的公司股價更具韌性?哪些比較有彈性?

A:醫藥板塊經過前期調整,目前已經進入中長期的佈局區間,我們認爲一些本身經營穩健,受到疫情影響較小,前期有較大調整的公司股價更具韌性。對於一些有明顯變化,新業務新產品表現比較突出、市場競爭力較強,目前估值較低的公司彈性比較明顯。

Q:近期,醫藥集採再度引起業內熱烈討論,您如何看待?

A:短期及長期影響:在集採重壓之下,企業的利潤將會受到擠壓。但是企業想在集採模式下不被淘汰,找到更大的利潤空間,必然要去搞原研創新。所以站在這個層面去看,雖然短期醫藥板塊存在着利潤侵襲的利空,但是長期來看,對於整個行業而言,起到一個良性的促進作用,促進企業進一步創新。

Q:醫藥板塊的“洋名兒”,CXO、CRO、CMO,最近幾年發展迅猛,這種趨勢未來是否可持續?前景如何,投資者如何把握? 我國的創新藥企在哪些方面還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哪類公司更具競爭優勢?

A: 醫藥研發具有資金投入大、耗時長、風險高等特點,作爲隨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社會化分工下的產物,CXO行業的誕生提升了醫藥研發效率,使得藥企能夠以更短的時間,更低的花費推動新藥研發進展。全球範圍來看CXO行業方興未艾蓬勃發展,根據Frost & Sullivan, July 2022的報告,2021年全球CXO市場規模爲1164億美元,預期到2030年市場規模爲3299億美元,期間複合增長率爲12.3%,整體CXO產業繼續呈現穩健增長。而中國區域CXO產業則同時享受國外產業轉移及國內醫藥創新熱潮,其增速顯著快於全球行業增速。同時基於中外藥企維度和中外CXO企業平均人工成本差異,2021年國內人工成本相對海外藥企和CXO的人工成本依然具有較大的差距,展望未來5年維度,我們判斷國內的工程師紅利優勢依然存在、相對來看國內產業優勢依然存在。中長期看好CXO板塊,繼續推薦藥明康德、美迪西、昭衍新藥、九洲藥業、陽光諾和、百誠醫藥、博騰股份、凱萊英、和元生物等。

自2015我國藥政改革開始,國內創新藥的競爭環境更加開放、競爭方式也由以往後端的商業化推廣往前端的靶點選擇、臨牀開發等環節轉移,創新藥的競爭更加激烈和全方位。

1)  針對不同分類的新藥,其開發策略也有差異。First-in-class新藥更加註重靶點機制的驗證,尤其是臨牀前研究的夯實。而Best-in-class、Me-better和Me-too產品更多尋求的是分子結構的差異,也更加適合當下絕大部分藥企的研發策略。因此Fast-follow-on是當下企業尋求價值最大化的突破口之一,應充分利用好國內創新藥系列藥政,尤其是腫瘤藥和罕見病用藥的附條件上市等加速上市策略。2)  美國創新藥市場規模佔全球一半以上,創新藥價格約爲中國的十倍,本土創新藥出海勢在必行。目前,我國創新藥出海的主要模式爲產品授權,截至2022年上半年,有接近70款國產創新藥以license out形式出海,其中不乏數十億美金的重磅交易,包括百濟神州TIGIT抗體近29億美元、榮昌生物RC48近26億美元等重磅交易。

Q:我國創新藥企的估值動輒上百倍,而國際頭部藥企估值只有十幾倍,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

A:從2015年中國藥審改革算起,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不過就是幾年時間。國內創新藥整體市場佔有率低,增速快,未來前景廣闊,同時創新藥整體行業具備長期成長+週期波動的特點,在行業出現技術突破或重磅品種等催化事件時,市場熱度將吸引較多資金進入板塊,而由於創新藥整體兌現週期較長,業績或研發表現跟不上熱度時進而催生估值泡沫,板塊將迎來回調。美國作爲全球創新藥最前沿的市場,最頂尖的生物製藥公司大多來自於此。大家如今看到了美國生物製藥公司的強大,但卻沒有看到這份強大實則也是建立在兩次重大週期交替之上的。上世紀90年代,剛興起不久的生物製藥行業發生第一次產業泡沫,其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半數生物製藥公司破產,併購重組成爲當時最常見的事情,產業結構得到全面重構。同樣的,在2010年左右的第二次產業泡沫中,鉅額併購頻繁出現,全球十大藥企併購案中,一半發生在那個時期。以美國生物製藥行業的發展爲模板,我們不難發現,生物製藥行業的週期性波動是一個極爲正常的現象,雖然在這其中會出現很多公司破產的情況,但同時也誕生出不少歷史級別的公司,如安進、吉利德都是藉助週期變動併購了關鍵的標的,從而實現突破。

Q:目前,創新藥領域有兩大“派系”,仿製藥企轉型和直接做創新藥的公司,它們的競爭優劣分別是怎樣的?

A: 相較於Biotech,傳統藥企下注創新藥研發,有着獨特的優勢,從研發投入來看,仿製藥提供的現金流保證企業研發投入的可持續性,使其創新的安全邊際更高擁有更多“試錯”機會。而Biotech的核心優勢在於包袱輕,沒有退休職工的安排,沒有上市藥物的安全性監測和再註冊,沒有GMP工廠的運維管理,能夠快速將先進靶點投放到實驗室,進而走向clinical test。

Q:在集採背景下,在仿製藥向創新藥轉型過程中,哪類藥企具有相對更強的競爭優勢?

A:高水平仿製藥研發與創新藥物研發是現階段促使藥企前行的雙腿,兩者缺一不可。儘管藥企存在資金缺口、技術人才缺口等問題,但堅定不移的投入複雜仿製藥和創新藥是保持企業增長、維持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尤其在“帶量採購”的大環境下,仿製藥能否產生利潤、企業能否發展,取決於藥品的質量、企業的技術,以此形成的行業共識:保持仿製藥的基本盤,投入資金完成技術壁壘高的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並佈局新藥(包括新化合物、改良型新藥)研發,形成仿製藥爲基礎、創新藥物爲驅動力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仿製藥、尤其是高水平的仿製藥研發與創新藥物研發並不衝突,而是一種互相促進、互爲基礎的關係。

Q:中醫藥板塊如何投資?

A:2019年後中醫藥行業重磅支持政策不斷,醫保對中藥態度轉變積極,隨着中醫藥發展列入國家戰略層面,體現出相較於其他賽道更高的政策支持。在中藥子板塊中,我們更看好中藥配方顆粒和中藥創新藥,配方顆粒國標切換加速,行業庫存清理接近尾聲;配方顆粒對飲片將持續替代,催生市場規模擴張;短期看中藥集採降價幅度有限,未來配方顆粒集採預計較樂觀。中藥創新藥支付端受政策優待,醫保醫保談判成功率高,價格調整幅度溫和;臨牀認可度持續提升,申報上市與臨牀數量提升顯著。

Q:醫療服務機構、醫院、牙科、眼科、植髮等,如何把握機會?

A:醫療服務機構受到近兩年疫情影響,經營業績表現不理想。隨着疫情放開,我們認爲診療量可能先出現一定波動,隨後逐漸恢復。我們認爲剛需醫療機構及科室可能會優先恢復,疫情緩和後,消費醫療科室預計反彈更快。眼科疾病覆蓋全生命週期,患者基數大、治療滲透率低,治療需求越發旺盛,長期看好眼科賽道;牙科短期受到疫情及種植牙集採政策影響,後續有望恢復。全科醫院、腫瘤醫院等剛需機構預計會優先恢復。

Q:醫療器械板塊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A:醫療器械板塊可以大致分爲低值耗材、高值耗材、體外診斷、醫療設備四大類。目前醫療器械行業主要機遇有創新產品的快速國產替代,國產自主化將持續加速推進;疫情過後,院內常規診療逐步恢復,診療用耗材使用量將逐步恢復常態化水平;新冠疫情過後,國家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明顯增加,醫療基建持續推進。主要挑戰有未來集採和DRG政策對部分細分行業帶來一定擾動。

Q:互聯網醫療板塊有哪些新趨勢?

A:互聯網醫療自2013年興起,疫情以來被人們廣泛熟知,在在政策的支持下,已成爲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力量。目前互聯網醫療還多數集中在互聯網藥品器械銷售和在線問診領域,對於遠程會診、遠程診斷、遠程培訓、AI影像、AI輔診等多領域還有更多探索的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