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橙

今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出全員郵件,宣佈組織變化,阿里雲成爲此輪大刀闊斧革新的主要對象。

組織變化方面,張建鋒不再擔任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勇將兼任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繼續擔任達摩院院長,全力帶領達摩院進行科技創新突破與前沿科技研究,並將繼續分管平頭哥和智能互聯。張勇在信中表示,希望張建鋒帶領達摩院在科技領域繼續勇攀高峯。

同時,張勇將兼任阿里雲智能總裁,並直接分管釘釘。周靖人(靖人)將擔任阿里雲智能CTO,並繼續兼任達摩院副院長。程立(魯肅)不再擔任集團CTO和達摩院常務副院長,未來將以技術顧問的身份繼續協助張勇工作。吳澤明(範禹)將擔任集團CTO和達摩院副院長,同時繼續兼任本地生活業務的CTO。

下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又以阿里雲智能總裁身份,向阿里雲員工發出第二封郵件,內容遠比第一封更加嚴厲。

張勇在第二封信中強調:“我們的業務類型,決定了我們必須將客戶的信任視爲生命。一旦信任缺失,客戶隨時可以離開我們。”他在郵件中反覆強調穩定、安全、信任,並要求阿里雲相應改進工作方式、服務客戶方式、風險甄別處理方式等。

12月18日,阿里雲香港機房宕機超過12小時,導致使用阿里雲的不少平臺因此受到影響,長時間持續性服務故障業界罕見,被專業人士批評“阿里雲發展史上重大丑聞”。

阿里雲內部人事動盪,一年內多位高層相繼離職

實際上,阿里巴巴2022財年(2021.4-2022.3)剛結束,阿里雲就經歷過一輪組織架構調整。

2022年3月,華爲老將蔡英華空降阿里雲,出任阿里集團資深副總裁,成爲阿里M7級高管。

據媒體介紹,蔡英華2016年至2021年4月曾任華爲中國政企業務總裁,負責戰略規劃、銷售渠道和合作夥伴生態建設。2002年以來在華爲歷任地區部副總裁、區域總經理、大區總裁、海外企業業務總裁、地區部解決方案部部長等職務,具有豐富的海外和中國區市場體系整體運營和管理工作經驗。

在蔡英華空降後,阿里雲內部的管理體系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重新調整。

4月13日,阿里官宣了中國區總裁任庚將離職,將由阿里雲中國區副總裁黃海清接任,統管中國16個戰區。任庚此前在阿里雲負責中國區業務,向蔡英華彙報。在加入阿里雲之前,任庚曾任德拓信息CEO。

此後,阿里雲的人事動盪仍在持續。

阿里集團副總裁、雲智能銷售管理與生態發展部總經理郭繼軍(M6)也選擇了離開阿里雲,後來到新奧新智擔任CEO兼總裁。據悉,在郭繼軍離職後,生態及銷管體系暫時由蔡英華直接代管。而泛政府相關的六大行業線此後向數字政府總裁許詩軍彙報,其他六大行業線和中長尾客戶則由蔡英華管理。

此外,在社交媒體上,還傳出了阿里雲數名P9/P10中高層骨幹選擇辭任離開,也傳出有P10希望出去創業的消息。

阿里雲意欲“變化”早有跡可循,且醞釀已久。

過去一年,阿里雲對公司架構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清理洗牌,相繼展開了諸如省公司自負盈虧,重視政府業務和區域下沉等等系列變動,中國區的變化尤爲明顯。

去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阿里雲峯會上,阿里雲透露已完成重大組織架構升級。

時任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稱,第一個變動是設立了18個行業部門,由行業總經理負責,做行業數字化創新。第二個變動是成立了16個區域,任命了16個分公司總經理,負責區域的本地化運營,包括與本地客戶建立連接,建立本地化生態。張建鋒稱,“這在阿里雲的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加上今日張勇公佈的新一輪高層變動,可以想象阿里雲內部正在進行着史無前例的變革,內部換血、人事改革或許只是一個開端,主動求變還在繼續。

阿里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實際上,阿里出現這類“擁抱變化”的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已經屢見不鮮,阿里系每一輪新的高速前進,總是以“折騰”自己爲先導,組織架構調整一般就是變革的開端。

但一年以來,阿里雲從高層變動到各個垂直業務的整合和拆解不斷,再到要由張勇親自掌舵調整,或預示着其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前幾年並沒有公佈業績,2015財年公佈其營收12.71億元,到2021財年(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達到601.2億元,阿里雲2022財年總收入在抵銷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銷後分別爲1001.8億元和745.68億元,實現13年來首次年度盈利。

據IDC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阿里雲在IaaS領域和IaaS+PaaS領域的市場份額分別爲34.6%和33.5%,排名均爲第一。

今年,阿里將三大戰略升級爲消費、雲計算、全球化,並提到第二位的雲計算已被視爲阿里生態增長的第二曲線。

但在阿里雲戰略地位不斷升級的同時,其面臨的境地也更復雜尷尬。

過去幾年時間,阿里雲的營收增速一直在放緩。2020年Q3,阿里雲的營收增速爲62%,但到了2021年Q3則直接下降到33%。而在最新的2023財年第二財季(自然年爲2022年三季度)財報,阿里雲營收207.57億元,僅同比增長4%,可以看出阿里雲業務增長已經進入瓶頸期。

在外部競爭中,阿里雲目前的形勢也已今非昔比,身後華爲雲與騰訊雲正在加速追趕。

前幾年,阿里雲市場份額一度超過了50%,但隨着華爲雲、騰訊雲的崛起,阿里雲市場份額逐年下降。有公開統計數據稱,2021年阿里雲市場份額下降到37%,而華爲雲上升到18%,騰訊云爲16%。在國際市場,前三名爲亞馬遜AWS、微軟雲、谷歌雲,阿里雲以6%的市場份額又回到了第四的位置。

此外,有業界人士猜測,去11月份的信息漏洞事件也被外界解讀爲阿里雲人事地震的原因之一。2021年11月24日,阿里雲安全團隊向美國開源社區Apache(阿帕奇)報告了一條關於Log4j2遠程代碼執行漏洞。然而,國內主管部門工信部卻在15天之後才獲悉具體消息,隨後,工信部暫停與阿里雲的相關合作,時長爲6個月。

與此同時,阿里雲香港服務器“史詩級”宕機事件,也再次給阿里雲的組織機制和管理制度敲響了警鐘。有站長髮文表示,在12月18日機房發生故障後,“至少在5個小時內阿里雲都沒有更新狀態監控,Status Page(健康狀態頁面)還保持着綠色狀態。”

張勇在第二封內部信中也提到,“任何故障的發生,對阿里是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概率,一旦發生在每個客戶身上就是百分之百。我們必須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既主動解決客戶看得到的問題,更要把客戶尚未感知到的風險防患於未然。要做到這些,阿里雲不僅需要持續追求技術的先進性,用自主研發、技術持續領先的雲計算操作系統來服務好客戶;我們同時也需要經營管理上的先進性,需要基於自身的工作方式,服務客戶的方式,對風險的甄別和處理方式等等,形成另外一套能夠支撐阿里雲這個由上萬名同學組成的龐大組織同時高效運轉的智能化操作系統,在這套操作系統上,也同樣能做到全球領先。”

從行業的顛覆者,到變成被了被挑戰者,阿里雲在思想和機制上還沒完全做好準備,內憂外患之下,或許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刻。

來源:網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