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吹衝鋒號”

年終歲尾,2022年打虎成績單出爐。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至少32名中管幹部落馬,至少37名中管幹部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再之前,2022年12月3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聯合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佈了2022年度十大反腐熱詞。

熱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關注的焦點,他們分別是:十年磨一劍、第二個答案、永遠吹衝鋒號、一體推進“三不腐”、風腐同查、全週期管理、紀檢監察學、行賄人“黑名單”、“逃逸式”辭職、廉潔文化。

那麼如何看待2022年的反腐數據,如何看待2022年的十大反腐熱詞?

五年來打虎力度最大

中管幹部層面,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數據,2022年至少32人落馬,在2017年至2022年五年中落馬人數最多。2017年至少18人被查。

從具體落馬人員看,主要涉及廣東、貴州、吉林、西藏、遼寧、上海、內蒙古、北京、青海、雲南、福建、湖北、河北、黑龍江、四川、廣西等十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份的省部級高官;

涉及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等國務院組成部門,以及國家發改委管理的國家局,比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涉及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聯通、中儲糧、中國人壽保險(集團)重要的國企、央企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遼寧省5位省部級官員被查,分別是遼寧省瀋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付忠偉,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國相,省政協原副主席孫遠良,省政府副省長郝春榮,省政府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王大偉。

從具體情形看,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春生,吉林省政協原副主席張曉霈,兩人是二十大後主動投案的省部級官員。

2022年12月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對上述人員主動投案刊發了評論文章。文章提到,過去五年來,8.1萬人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投案,2020年以來21.6萬人主動交代問題。

文章認爲,“問題幹部”主動投案,反映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已深入人心,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形成疊加效應,反腐敗標本兼治綜合效能不斷提升。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爲,黨的二十大後多人主動投案的背後,是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的持續震懾,相關制度規範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政策感召和思想教育的強化。

另外,2022年首“虎”是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張永澤,尾“虎”是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春生。2022年1月8日即是同天打兩“虎”,張永澤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濱落馬;

同樣是1月份,26日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希斌、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謝計來,兩“虎”同天落馬;6月1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如桂、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本才同天官宣被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30日,陳如桂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原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局長張務鋒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陳如桂曾任深圳市市長,相關通報提到,他吸收存款謀取利益,搞權色、錢色交易,踐踏紀法底線,與不法商人沆瀣一氣,大搞政商勾連,隱身幕後收錢斂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黨紀政務處分的官員中,工信部原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被開除黨籍、政務撤職,降爲一級主任科員,辦理退休手續。

十年磨一劍,扭轉黨風政風

“十年磨一劍”是2022年度首個反腐熱詞。熱詞說明提到,2022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十個年頭,十年磨一劍, 剎住了多年未剎住的歪風邪氣,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頑瘴痼疾,清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

說明顯示,高層還提到,全面從嚴治黨十年磨一劍,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但還遠未到大功告成的時候,要把嚴的基調、措施、氛圍長期堅持下去。

2022年是八項規定出臺十週年。2012年12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由此開局破題。

八項規定具體內容是,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其中每一項規定,各有具體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高層召開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一項重要議程即是審議《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

2022年12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佈《數看八項規定十週年》視頻。視頻提到,八項規定出臺十週年,截至2022年10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76.9萬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109.7萬人。

視頻還提到,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中管幹部265人。從2013年9月至2022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已連續110個月公佈查處的違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月報數據。

視頻說,自2019年12月開始,對相關統計指標進行了調整,開始向社會公開發布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查處數據。從查處的具體問題類型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中,不擔當、不作爲查處問題數最多近20萬起。

莊德水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從歷史縱向看,十年磨一劍,且劍越磨越利。十八大之前,黨和國家備受腐敗問題困擾,高層以八項規定作爲全面從嚴治黨的突破口,十年看過來,取得重大成效,贏得了羣衆口碑。

他說,從橫向看,反腐敗從黨內到社會,以黨風引領社會風氣,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反腐敗與黨風廉政建設融合在一起,成爲黨的建設的一部分,與黨的事業發展同向而行,保證實現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

另外,莊德水補充說,實踐證明,反腐敗十年來一直保持高壓態勢,久久爲功不鬆懈。

2022年10月份,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相關人員就談到了八項規定,當時提到,黨中央始終強調,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槓槓。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度建設上,2022年又有新突破。6月,《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公佈。同月,中辦印發《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規定》。

“一把手”的權力監督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點。從中國目前反腐敗鬥爭的實踐來看,發生在“一把手”身上的各類腐敗不在少數,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副院長李輝曾如此表示。

李輝提到,《意見》可以說是黨針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制定的首個專門文件,強調“專門”,並不是說黨和國家沒有對“一把手”進行權力監督,相反,實際上已經出臺了相當多的文件監督“一把手”。

他說,紀律監督上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巡視監督上有《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審計監督有《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意見》的出臺並不是把之前的監督措施推倒重來,而是我們黨和國家長期堅持權力監督制度建設的累積性成果。

另外,2022年基層監督也有新變化。12月下旬,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刊發文章《深度關注丨爲基層監督插上數字翅膀》。文章提到,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多省市以信息化助力監督下沉落地、融入基層治理。

永遠吹衝鋒號:四個“堅決”,三個“深化”

2023年如何“吹衝鋒號”?  據新華社2022年12月31日消息,2023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雜誌將刊發文章《爲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團結奮鬥》。

文章提到,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管黨治黨一刻也不能放鬆。必須堅持嚴的基調,長抓不懈、緊抓不放,決不能有鬆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更不能有降調變調的錯誤期待。

文章還提到,嚴並不是要把大家管死,使人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搞成暮氣沉沉、無所作爲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過明方向、立規矩、正風氣、強免疫,形成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營造有利於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進一步調動全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十大報告提到,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鬥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永遠吹衝鋒號。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

報告提到,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堅決防止領導幹部成爲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的代言人、代理人,堅決治理政商勾連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問題,決不姑息,堅決懲治羣衆身邊的“蠅貪”;深化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深化反腐敗國際合作,深化標本兼治。

十九屆中紀委向二十大的工作報告,“今後五年的工作建議”提到,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堅決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提高及時發現、有效處理腐敗問題能力。堅決整治羣衆身邊的腐敗,對貪污挪用民生資金、濫用執法司法權、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的嚴懲不貸。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王傳利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從當前的趨勢可以判斷,未來查處重點之一將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型的腐敗;第二個重點懲治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第三個重點治理的是“三集”領域的腐敗,所謂“三集”領域的腐敗,是指“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

對於未來反腐,王傳利認爲,“三不腐”一體推進將會是重點方向。所謂“三不腐”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2022年的十大反腐熱詞,一定程度上就體現了推進“三不腐”的導向。

他舉例稱,“永遠吹衝鋒號”、“風腐同查”、“全週期管理”等,概括準確,反映出2022年的紀檢監察工作的新動向。

作者:佟西中

相關文章